• 20

目前的房地產市場,未來將會被寫入教科書中,成為一場歷史笑話

metta-sati wrote:
你知道 GDP 跟 GNP 的差異在哪嗎?

台灣人比你想像中 富有太多
(恕刪)


麻煩做做功課再來

台灣近年GDP與GNP根本沒有重大差異



這些都失真? 很好, 我很期待台灣人早日把曼哈頓島都買下來

現在討論的東西, 都會在可預見的未來裡面, 受到檢驗
hantiful wrote:
要刮別人鬍子前, 先...(恕刪)





看來你是外行
你完全不知道 生意人在幹嘛 ...

我說的是 計算差異,不是金額差億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指 在台灣的產值(包括本國人跟外國人)
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 是指 所有本國人的產值(包括國內跟國外)


GNP能算出 檯面上算的出來的 海外賺到的錢 (或是海外弄來的錢)

這意味著 還有更多的錢 你計算不出來
尤其海外~ 這幾年台灣的海外所得已經佔50%
台灣人賺錢是很厲害的

另外 你可能不懂藏錢的撇步 這是很基本的
勸你 多出去外面闖闖你不懂的領域
很多東西 不是你整天翻政府資料 能懂的....

曼哈頓? 最強者的巴菲特都買不起了 何況台灣首富蔡旺旺

還是你期待 洛克斐勒富活? 如果不知道那個人是誰 最好去查查
跟你說一下好了 他是歷史上的第一首富 他的資產換算至今 是3000多億美元
這需要6個巴菲特喔

metta-sati wrote:
看來你是外行你完全不...(恕刪)


麻煩看一下你所謂的最強者巴菲特

在今年的致股東書中

是怎麼跟他的股東分享

他挑房地產標的的方式

同時回頭看看你看得像寶貝的台灣房地產, 符合幾成

你今天要寫多爽都可以, 我管不著

但完全沒有風險控管觀念的言論

我麻煩你自爽就好, 不要亂害別人

總有一天市場會印證孰是孰非
hantiful wrote:
麻煩看一下你所謂的最...(恕刪)



我何時 勸人家買房地產 = =?
我對房地產 從來不看多 不看空

麻煩請你肉搜 tHX



房子 就是拿來住的 是個家
管他漲跌 喜歡就買了
跟車子一樣
買了就別管漲跌
住開心就好

比起漲跌 我更在乎 鄰居的品質 地基 建材 工法 等等


metta-sati wrote:
我何時 勸人家買房地...(恕刪)


那就回歸你一開始說的

你不是認為台灣人比我想像中有錢

然後呢? 我們不是再討論房地產嗎,看不出你想表達的重點是甚麼?


hantiful wrote:
那就回歸你一開始說的...(恕刪)


我何時跟你討論房地產


是你在上面跟豪哥大 在討論 經濟相關數據

我只是路過 想表達 一些一般人不太知道的真實事情


但我可沒鼓勵 買房子喔

有錢人 也沒有 都把錢拿去買房子
周轉 投資 外匯 藏錢 購併 研發 買股
用途很多~ 完全看個人

至於房地產 買個幾間就好
除非你是國泰 富邦 李兆基 這類人
獨獨只愛房地產 那就另當別論

不然錢還是很多地方 可以parking

metta-sati wrote:
我何時跟你討論房地產...(恕刪)


了解,路人亂入插畫一句

不是在討論主題就對了

明白明白
hantiful wrote:
你知道你的邏輯哪裡有...(恕刪)


我只覺得雞同鴨講
你的說法就只是"說法"
充滿自己的"假設"自己的"推論"~證據咧?
你用近兩年美金準備所謂"爆衝"想解釋近兩年的房價問題
可惜忘了近兩年是奢侈稅實施後吧
真的"大漲"該不是近兩年

又拿102年的黃金準備美金準備跟97年比比看倍數關係
我除一除覺得倍數差異不大
那該不該說97~100年是黃金準備爆衝造成房市大漲?
我當然知道這是錯誤的所以我不敢說
101~103美金準備爆衝造成房市這波漲價?

拉回來~
你不過是想說熱錢湧入現象是造台灣房價大漲的元兇
我說抱歉~熱錢湧入股市的更多
而台灣自己人炒房也比境外熱錢兇得多
豪哥大 wrote:
我只覺得雞同鴨講
你的說法就只是"說法"
充滿自己的"假設"自己的"推論"~證據咧?
你用近兩年美金準備所謂"爆衝"想解釋近兩年的房價問題
可惜忘了近兩年是奢侈稅實施後吧
真的"大漲"該不是近兩年

又拿102年的黃金準備美金準備跟97年比比看倍數關係
我除一除覺得倍數差異不大
那該不該說97~100年是黃金準備爆衝造成房市大漲?
我當然知道這是錯誤的所以我不敢說
101~103美金準備爆衝造成房市這波漲價?

拉回來~
你不過是想說熱錢湧入現象是造成台灣房價大漲的元兇
我說抱歉~熱錢湧入股市的更多
而台灣自己人炒房也比境外熱錢兇得多


我這邊不是講熱錢湧入造成房市大漲

"真外資"是不買房的, 首先房地產的流動性相對於其他投資標的就不太好了

同時台灣租金報酬率IRR跟鄰國比不管日本或馬來西亞都大輸

未來不敢講, 但本波就是自己人在炒房無誤

我這邊講的重點是"非經濟需求下", 央行印出來的新台幣才是可以炒高的關鍵

拿黃金來說好了

你說97年~103年貨幣數量大增是"黃金價格上漲"的關係

試問這些因為黃金價格上漲而可以印出來的新台幣跑去哪裡了?

黃金是央行的, 印出來不必想辦法透過銀行塞給市場嗎?

美金爆衝部分我要講的是央行自發性購買美元產品所增加的新台幣

不論是黃金上漲或者央行自發性購買美元所印出來的新台幣

都不是台灣經濟發展需求下賺來的新台幣

這些錢就這樣透過銀行體系, 源源不絕的塞出去

這股錢才是炒房元凶

有人說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過去了, 其實現在才是台灣錢淹腳目最高峰!!

可惜造成的原因不是自發性經濟成長造成的, 才會造成一般民眾較難感受到他的好處

但兩個因素會不會反轉? 反轉後會有哪些影響?

大家可以好好思考

少子化的另一種影響.....
-----------
十二年國教只是為了救公立高中,因為當少子化來臨後,
公立高中若是沒有免試升學直接分發(就像國中一樣),
那麼必定會有一半以上公立高中招不到學生,進而廢校遣散教職員,
問題是,他們都是屬於公務人員,國家有安置的義務,
所以,就必須讓高中跟國中小一樣免試升學直接分發,然後一班20-30個學生。
這樣才能確保每間公立高中都能招收到學生,免於廢校的危機!

PS:
目前各地第一志願的高中,都依然班級數不變,每班人數也都維持50人。
例如:**高中,我78年入學時,高一有21班,每班50人,
而去年朋友的兒子上**高中,高一有22班,每班一樣50人,
如此一來,當少子化世代出現後,公立高中至少會有一半必須廢校。
而時間點從89年次+16年=民國105年(兩年後,高中開始面對人口斷層)
因為89年次~94年次,新生兒出生人數,從30萬劇降到20萬。
所以只有讓高中變成直接分發,才能讓每所公立高中招收到學生。
這就是十二年國教的真正目的。---透過免試分發,讓每所高中學生素質一樣。
所以才會有在校表現佔70%,而會考成績只佔30%的怪異現象出現。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