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就算幾年後房市崩盤,你堅持不買房,堅持繼續存錢,你是真的很聰明嗎?

這篇文章真是有趣...
但裡面的論述無法全然認同, 在回這篇文章時, 我總共回了3次, 但第3次想清楚了決定要回文,因為我依職在思考樓主的考慮點, "就算幾年後房市崩盤,你堅持不買房,堅持繼續存錢,你是真的很聰明嗎?"我對這點寶持疑慮"房市崩盤"原因很多, 光經濟景氣戰爭疾病都會影響,最明顯的SARS 是全台房價最糟糕透的時間, 但這時有人買就至少翻3倍,..我們都一值再討論一個點"房子幾乎不會折價,反而會上漲"..站在商品的角度,世上沒有不跌的商品,但在台灣, 房屋再建率極低,例如都更,我們都期望都更帶來房子的薪行情,但是真的都更後房價會讓我們賺錢嗎?我想建商不是笨蛋巴,只有政府才是笨蛋會用坪數給你,我想建商可是會以價格收購在分配給你巴,但是以大方面而言,台北市的房屋再建率真是太低了, 導致房屋沒在折價的,我想樓主舉出日本的例子也不太恰當,房屋再建與否是決定重建後的價值,跟我付出的成本,再者,以台灣的情況,要舊地重建幾乎很難,法規太多,時間成本太高,這都是問題所在,再者"房價過高"怎樣定義,我想張教授的論點是以國民平均所得來看房市,得到房價過高疑慮,那麼利率會推動房價上漲嗎?? 答案是.不一定, 當經濟成長時通膨一定會發生,央行會升息來抑制通膨,且輕微通膨有助於市場發展,但通膨太高的情況下,會照成經濟反轉,因為商品價格太高而無法,借貸利息也會太高,當利息太高讓投資者無法負擔,那麼就會破產和清算,那反過頭來看現在國民的平均所得"按照劉憶如說法國民月所得在2011渴望到達:4萬4453", 那麼這樣的月所得比較"新北市房價"的確讓人無法下手(請別告訴我,有很多地方也是很便宜,因為樓主說買房的另外一個目的是房價上漲的機會),所以張教授講的沒錯房價的確太高了,也很擔心泡沫, 那至於泡沫會怎樣,我想接下來的問題太大也太難討論了,所以要買房嗎?當房價崩盤的時候,還是抱有現金等待經濟反轉點,進行策略型投資,這都很難說,沒所謂聰不聰明的,但樓主講的太肯定了...會讓人無法適從..
yunyunhome wrote:
從幾年前開始,我就吵...(恕刪)
其實房市是會崩跌的~但要像上一波SARS之前的崩跌,除了人為炒做外
很大的因素是天災人禍....SARS之前已經停致、緩跌五到十年

歷經1996年的試射飛彈
1999年的921大地震
2000年的科技泡沫與
2003年的SARS~

這樣的天災人禍造成房地產外縣市嚴重崩跌~台北縣市成交量停致
買的人不敢買.賣的人捨不得賣
那時房仲倒了大半~有錢人只想逃離台灣

所以房地產不是不會崩跌~但我們有多少機會遇到這樣的天災人禍
又有多少膽子敢在連呼吸都會被傳染的環境下買房子?

2008年的金融海嘯重傷了一群金融投資份子~股票、基金不理性殺出,紙上資產舜間腰斬

房地產台北市跌幅10至15%~兩者相比有錢人會選擇那種東西保本

有錢人與一般人的觀點不同之處在於。他要的不是賺多少錢,而是保多少本、避多少稅。
因為當他身家有十億、百億時,他注重的是風險而不是投報。


金融海嘯後為救房市~遺產稅、贈與稅降至10%~台商大量回流,他們買房子不是一間一間的買。
不誇張~一層一層的掃。錢在他們手上不是錢。是工具,讓他們避稅、生出更多資產的工具

有錢人歷經金融海嘯在紙上資產大量蒸發的舜間,體認到唯有房地產風險最小。
瘋狂買近精華地段的房子。台商加有錢人在北市精華區瘋狂致產。抄高的房價老百性望塵興嘆

房地產不是不會崩跌,但當房地產崩跌時,下探的是非精華區,當人口密度、少子化嚴重衝擊時
人口會向哪裡集中?會向偏遠地區還是市中心?

當房地產下跌時,所有地段都會有波及,只是程度大小,但當人口愈來愈少人群就會愈往精華區搬遷,除非商圈轉移。或重大建設拉近交通距離(如捷運改善了台北市人的習慣)那麼商圈就會向外擴轉。

若一半以上的人口只能在台北找工作、要孩子唸好學校、走三分鐘要有7-11、要安全不要飆車族時
就不要再討輪房價的高低了,這是市場供需的問題。大家都想在好環境下時,自然需求大於供給。

房市崩跌不是不可能,只是在台北市,不一定有那個運看到

這棟樓最可貴的是嘴砲的人少,大家都願意把自己知道的拿出來分享,讓大家能吸收更多的知識。
Kiwi0329 wrote:
其實房市是會崩跌的~...(恕刪)


精闢的分析與結論

供需才是王道

台北市房地產需求的量與質已經改變, 現在好物件仍是供不應求

記住, 是供不應求

價高者得

看清楚想明白吧~~

或是有人可以回答我, 為何奢侈稅實施前後, 明明房市交易量大減, 小投資客哀嚎逃竄

而北市房價沒有下滑3~4成, 反而再創新高?










各位學長姐們:
小弟個人覺得,不管房子是租的或買的,一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快樂,這樣不好嗎?
所謂知足常樂!!

ericaudi wrote:
精闢的分析與結論

供需才是王道
台北市房地產需求的量與質已經改變, 現在好物件仍是供不應求
記住, 是供不應求
價高者得
看清楚想明白吧~~
或是有人可以回答我, 為何奢侈稅實施前後, 明明房市交易量大減, 小投資客哀嚎逃竄
而北市房價沒有下滑3~4成, 反而再創新高?...(恕刪)


太讚了
奢侈稅根本沒有打擊到投資客

台北市應該可以在多徵個幾%..

別的地方逃命...
房市成交量大減
台北房價創新高..

台北屋主真是笨.
房子繼續留下來
繼續給增值才對.
怎麼拿到房事場來做大拍賣呢.


不長眼 wrote:
太讚了奢侈稅根本沒有...(恕刪)


奢侈稅多收幾%沒有用

課稅時間拉長才有用

若10年內非自用住宅移轉都課奢侈稅

房地產大概剩下一攤死水....

仲介也無事可幹了
其實資金退潮這幾年的房市泡沫就散場了!如果沒意外, 應該就市今年下半年會陸續態勢確定, 明年亞洲就哀鴻遍野了!

美元指數轉強了, 不是個隨機的意外, 應該是有劇本的!
http://www.stockq.org/index/USD.php


FED 何苦舉國債來灑錢倒新興市場振興咱們的經濟?當年日本的悲劇還是要在兩岸上演一次, 代工幾十年累積的財富化成債務, 留下自認高貴但其實永遠不再值錢的好窄!


房子未來還是要買啦,
但此時此刻還是繼續存錢比較好,

錢多的人當然隨時可以買房去"保值",
畢竟看著定存那一丁點的利息實在很鬱悶,

沒太多錢而需要貸款的人至少還是等等,
這20年來房子一樣有上上下下高低起伏,
抓不準絕對低點至少也看得到相對低點,
台北市的房子一點點的高高低低或許就差個1,2百萬了,
到相對低點那時進場的機會才比較好,

在仍持續往上爬的房市拼命鼓催大家進場的,
還是短線買房賣房,想現金落袋抓交替的投資客和需要成交佣金的仲介居多吧!
各行各業也都有這種人存在.


放空真難,GG老愛攪局.

yunyunhome wrote:
從幾年前開始,我就吵...(恕刪)


樓主說的未必是錯,不過可悲的是大家都這麼想的話這個環境就玩完了。

QE1,2為什麼沒有用?印的鈔票又被各位炒完了,沒有流入對美國的勞動力有用的產業。有更多人就業嗎?沒有。有更新的科技增加勞動力的效率嗎?沒有。
台灣的消費卷為什麼沒有長期效用?因為沒有刺激到重要產業。流到房地產沒有增加這個社會的動能。反而是更多人守在房門等著土地房屋增值不出去工作。幾個人這麼搞沒有問題,整個社會都這麼搞,那還用玩嗎?

樓主和樓主的女王應該頭腦發昏,沒有搞清楚什麼是一個健全的社會。不是大家都富有,而是大家都對這個社會有貢獻。貨幣只是交換的一個token。
這個文章是以投資的角度看待房子的價值

沒錯 房屋是會隨著通貨膨脹 而售價變貴

但是別忘了 房子也只是一種投資的標的 順便可以拿來住人而以

就好比如果當30年前 花300萬買的台北市公寓 現在變成1500萬 30年漲了五倍

如果30年前投資台塑300萬 現在會變成多少錢?


所以不要認為沒買房子的很笨 別人可能投資股票,權證,基金或是原物料,只是不想把錢投資在房子上而以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