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建商封盤? 年輕人不要驚慌

年輕人戰出來 wrote:
前陣子建商發新聞稿,(恕刪)


我來給樓主贊聲。

就科學、理論、數據來探討,你的看法及結論,最終會證明是正確的,只是它需要時間來證明。

而在時間還沒到之前,雙方各執一詞,各說各話,也是一種心戰喊話。

我來補充幾點:

1.六都的設立,讓幾個先天條件更佳的縣市,有更多的預算,更大的權力,可以自主規劃開發。從升格直轄市後,吸引了更多的公司行號的設立,增加了工作機會及人口的遷入,打破及分散了一直以來都是台北市大權獨攬,政經中心的地位。(從這幾年升格直轄市的桃園市、台中市、新北市人口增加,而台北市反而減少,可以看出這個趨勢)

2.台灣的地理條件,及各區域發展,生活的便利性,交通建設,發展還算均勻,比日本好太多了!(日本國土狹長,南北距離四千公里)

3.台灣的房子大量興建不過是近四、五十年,即便是老屋,但大多是鋼筋、水泥、加強磚造的,耐用度超乎想像,就算是老舊,只需稍加整修,一樣可使用超過百年、甚至幾百年。

老屋超乎預期的耐用,新屋持續的蓋,重劃區不斷新增,建地不斷增加,閒置的空地還一大堆。

而自今年起,總人口看開始逐年減少,未來還年年加遽。

所以未來,從原本平均三人擁有一屋,兩人一屋,來到一點幾人一屋,是遲早的事。

只是,新屋人人愛,蛋黃區的房子也必然還是搶手,所以想要這些房子,要付出的金額仍然是很高的。但如果不嫌棄中古屋的話,未來必然有價格平易近人蛋白區的中古屋可撿。

猜測未來台灣的房價,就會如同現在的大學一樣:
明星大學及明星科系,都仍是競爭激烈,得打敗多人,才能錄取。

要進一般的國立大學,比以前簡單多了!

而後段的私立大學,差不多,報名就能進了。

用乎籲方式,要家長及社會不要太在乎文憑,不是解決大學窄門的最好方法。

惟有廣設大學,九分就能念大學,報名繳費就能念碩博班,供過於求,學歷不值錢,才是解決大學窄門的最佳方案。(像現在就是)

同樣的,解決高房價也是。惟有房子持續的蓋,人口持續的減少,最好達到平均一人擁有超過一屋,很多房子空出來沒人住,還持續的興建新屋,這才是解決高房價的根本之道!
年輕人戰出來 wrote:
前陣子建商發新聞稿,(恕刪)

好羨慕好羨慕那些「靠爸族」

有爸爸送房子.....





跟台灣84.5%一樣
至於少子化喊了最少20年

連路邊流浪狗都知道少子化

少子化20年 房價也漲了20年
2227995 wrote:
至於少子化喊了最少20(恕刪)


少子化只是個“領先”數據,雖然台灣少子化已快20年,但這期間台灣總人口並沒有減少,且還是在增加的,是自今年起才開始減少的。

下面我將說的是“缺德的”,但它是事實,無法改變的生死循環,對某些人而言也是好消息,那就是台灣房、地產主要擁有者----高齡長者,這群對房地產情有獨鍾,寧死也不賣的這一群,未來一、二十年終將邁入死亡。(例如據統計,天龍國的某一區皇城,平均屋主年齡高達65歲)

所以未來,很多命好的幸運兒,光靠繼承就能獲得許多人努力一生也存不了的財富。

當然更多的老人死了,就會有更多的房屋被釋出,在房屋市場出售。
MICHAELCUB81 wrote:
只是,新屋人人愛,蛋黃區的房子也必然還是搶手,所以想要這些房子,要付出的金額仍然是很高的。但如果不嫌棄中古屋的話,未來必然有價格平易近人蛋白區的中古屋可撿。

猜測未來台灣的房價,就會如同現在的大學一樣:
明星大學及明星科系,都仍是競爭激烈,得打敗多人,才能錄取。
...........................................................................................................................
...........................................................................................................................
同樣的,解決高房價也是。惟有房子持續的蓋,人口持續的減少,最好達到平均一人擁有超過一屋,很多房子空出來沒人住,還持續的興建新屋,這才是解決高房價的根本之道!


滿同意您所說的,不好意思,只是有一些小地方,在下有一些不一樣看法。

台灣地處地震帶,許多老舊房屋,都屬磚造房(我老家就是),就算已是 RC 結構,舊法規時代造的,仍不能令人安心。房屋當然可留存百年,問題是,住的安心嗎 ?

就算是台北都心,我也想住新的。今天我是因為經濟弱勢,沒錢沒辦法,才會屈就住舊屋,甚至是 "蛋白區" 的舊屋,但不是我內心甘願住那品質較低的屋。當自己住在無電梯公寓時,望著附近高聳的全新 2~30 層高的華廈時,內心難道不會有悸動,"TMD 等老子存夠錢,股市撈一票,或大樂透六燈全中,我也要買一戶這種小坪數高級鳥籠"。

如果全台房屋都做房屋結構安全檢測,我相信合格率應該不算高。用這種高標準評量,全台合於地震頻繁區安全標準的房屋應該還缺不少。

時代在變,社會在進步,人本來就會追求更高標準,不會一成不變,追求住的品質也是一樣。

我也是相信,解決人民追求 "好房子" 的需求,高品質房子是必需持續的蓋。但我認為,老舊蛋黃區的大幅都更才是解決之道。蛋黃區都更後,蛋黃區都房價不會便宜,但供給量大增,租金會下降。而蛋白區的新屋價格卻會被壓抑下來。

只是文林苑事件後,在下對都市的都更,已沒任何指望了,所以現在 "遍地烽火",各縣市原本就不是蛋黃區的重劃區,其新屋價格猛漲,民怨四起。
MICHAELCUB81 wrote:
惟有廣設大學,九分就能念大學,報名繳費就能念碩博班,供過於求,學歷不值錢,才是解決大學窄門的最佳方案。(像現在就是)

同樣的,解決高房價也是。惟有房子持續的蓋,人口持續的減少,最好達到平均一人擁有超過一屋,很多房子空出來沒人住,還持續的興建新屋,這才是解決高房價的根本之道!



這段講的很好
MICHAELCUB81 wrote:
我來給樓主贊聲。就科(恕刪)

你把這個餅畫的這麼大這麼圓,請問一下到底什麼時候房價才會下跌呀?

不能有正確的時間嗎?也好讓多多們進場撿屍再加價轉手賣吧?
MICHAELCUB81 wrote:
我來給樓主贊聲。就科(恕刪)


沒有考慮到移民問題

已現在少子化來講,稅收不出幾年一定欠收,不是加稅就是開放移民來製造就業人口繳稅

這些人住的問題何解?投資移民 技術人才多久可歸化?

很多人口中的鬼島,也許是某些國家移民口中的寶島

除非他們人過來台灣,不吃 不住 不消費 久待也不繳稅,肯定不可能。
bike speed wrote:
沒有考慮到移民問題已(恕刪)


台灣由於有與中國的緊張及對峙的無解政局,能吸引多少能供獻政府稅收的人入籍?

其實這幾年,台灣已修改國籍法,大幅放寬外籍人士入籍。只是通常入籍台灣的人,屬哪一類?

你知道台灣這幾年,年年調高所得稅免稅額,現在年所得四十萬以內的單身漢,是免繳所得稅的。

就事實來說,所得低的人,貢獻的是勞力,對於稅收的直接貢獻,其實是很有限的。

政府每年主要稅收,是從汽車關稅、貨物稅、牌照、燃料稅、房屋稅、地價稅、增值稅,甚至所得稅,遺產稅,其中有多少比率會是新移民所繳納的?

另外,台灣中央銀行掌管的高額外滙存底,每年也能賺進高達兩千億左右的利息收入。

所以,如同有錢人,靠錢就可以賺錢了,根本為無需靠勞力。

國家稅收也是。
登卡普 wrote:
你把這個餅畫的這麼大(恕刪)


你以前有些說法,算是蠻有道理理的。

人會往能賺錢的地方遷徙移居,人也會往買的起房的地區買房。

以前,台北市一區獨大,全台人口往此集中,造就了大台北地區高不可攀的房價。

現在六都的設立,搶奪及分食了以往台北市獨攬的權力及預算等資源。

所以現在產生了一些效應,例如,各都人口的增減,房地產的漲跌,而比較起桃園市、台中市,台北市是往由盛而衰的方向發展的。

我估計現在及未來,我們一般民眾很難從房地產獲得高利,能賺到大錢的是擁有大資本的消息靈通人士,而且是靠著土地地目變更或區段徵收、重劃等,才會有較大的獲利。

而保證能賺到錢的,是成本其實很低的建商,不是一般購屋者。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