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戰出來 wrote:
前陣子建商發新聞稿,(恕刪)
我來給樓主贊聲。
就科學、理論、數據來探討,你的看法及結論,最終會證明是正確的,只是它需要時間來證明。
而在時間還沒到之前,雙方各執一詞,各說各話,也是一種心戰喊話。
我來補充幾點:
1.六都的設立,讓幾個先天條件更佳的縣市,有更多的預算,更大的權力,可以自主規劃開發。從升格直轄市後,吸引了更多的公司行號的設立,增加了工作機會及人口的遷入,打破及分散了一直以來都是台北市大權獨攬,政經中心的地位。(從這幾年升格直轄市的桃園市、台中市、新北市人口增加,而台北市反而減少,可以看出這個趨勢)
2.台灣的地理條件,及各區域發展,生活的便利性,交通建設,發展還算均勻,比日本好太多了!(日本國土狹長,南北距離四千公里)
3.台灣的房子大量興建不過是近四、五十年,即便是老屋,但大多是鋼筋、水泥、加強磚造的,耐用度超乎想像,就算是老舊,只需稍加整修,一樣可使用超過百年、甚至幾百年。
老屋超乎預期的耐用,新屋持續的蓋,重劃區不斷新增,建地不斷增加,閒置的空地還一大堆。
而自今年起,總人口看開始逐年減少,未來還年年加遽。
所以未來,從原本平均三人擁有一屋,兩人一屋,來到一點幾人一屋,是遲早的事。
只是,新屋人人愛,蛋黃區的房子也必然還是搶手,所以想要這些房子,要付出的金額仍然是很高的。但如果不嫌棄中古屋的話,未來必然有價格平易近人蛋白區的中古屋可撿。
猜測未來台灣的房價,就會如同現在的大學一樣:
明星大學及明星科系,都仍是競爭激烈,得打敗多人,才能錄取。
要進一般的國立大學,比以前簡單多了!
而後段的私立大學,差不多,報名就能進了。
用乎籲方式,要家長及社會不要太在乎文憑,不是解決大學窄門的最好方法。
惟有廣設大學,九分就能念大學,報名繳費就能念碩博班,供過於求,學歷不值錢,才是解決大學窄門的最佳方案。(像現在就是)
同樣的,解決高房價也是。惟有房子持續的蓋,人口持續的減少,最好達到平均一人擁有超過一屋,很多房子空出來沒人住,還持續的興建新屋,這才是解決高房價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