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predator wrote:
沒錯就是這樣搬離北部...(恕刪)
就環保的概念來說 你所謂的原住民生活 對大自然的傷害真的是最少的
過度的都市化與工商業化 造成的碳足跡 是地球環境變遷的元凶
回歸田野 可以從事有機農業與在地觀光產業
不是只有你認為的整天喝酒就好
現在連醫生都不以救人為職志了
政府官員都不以人民幸福為依歸了
我不知道你從事哪個行業 但是說真的有什麼貢獻呢?
賺再多的錢 還不就是 為了更多的消費 更多的浪費
KCLin0423 wrote:
如果一個企業主帶領一...(恕刪)
KCLin0423 wrote:
而你舉的那些不就是政策上的問題,從政者的問題?
如果教育部規定,博士論文必需本人原創,出自本人觀點
教授升等論文也必需出自教授本人的創意(甚至不能拿學生的來充數)
那抄一抄有用嗎?
KCLin0423 wrote:
到是您可以去查一查三星有多少非關目前工業可獲利論文
台積電又有多少?
dunk0619 wrote:
就環保的概念來說 你所謂的原住民生活 對大自然的傷害真的是最少的
過度的都市化與工商業化 造成的碳足跡 是地球環境變遷的元凶
回歸田野 可以從事有機農業與在地觀光產業
不是只有你認為的整天喝酒就好
現在連醫生都不以救人為職志了
政府官員都不以人民幸福為依歸了
我不知道你從事哪個行業 但是說真的有什麼貢獻呢?
賺再多的錢 還不就是 為了更多的消費 更多的浪費
...(恕刪)
Gullit168 wrote:
企業主市場上只能找到三個臭皮匠,還真的妄想可以幹掉一個諸葛亮?? ...(恕刪)
Gullit168 wrote:
"為什麼對政府要求總是最高標準,站在人民自己立場總是隨意
為什麼一定要教育部規定,難到學生跟教授不能自我要求嗎??
你有沒有出國留學過? 人家學校也沒什麼規定,每個學生跟教授還不都拚得要死"
...(恕刪)
KCLin0423 wrote:
企業主用三個臭皮匠
而這三個臭皮匠本來每天個別可以生產一雙鞋,一共三雙
被企業主聘用後,因為企業主的無能,他們只能生產 2 雙
這種情況,就是企業主的責任
所以,企業主聘用勞工所能產生的勞務價值,如果小於勞工個別工作所產生的總價值
那麼,這就是企業主的責任,你懂邏輯了嗎?
正所謂,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如果邏輯都不懂,請不要繼續回下去
KCLin0423 wrote:
哪家學校不用論文,不用口試,沒有門檻自由心證就可以得到 PhD 學位
哪家學校的教授升等是隨隨便便,不用審核
請告訴我
國外論文沒有抄抄改改又一篇?
我不想辯這個,因為舉證太麻煩
不過,一二十年前那個電解水低溫核融合數據問題又是怎回事?
(這可不適抄抄改改而已,而是犯了大忌)
而國內學者也不見的都是抄抄改改又一篇
每個地方都有比較墮落的人(包含國外)
當然,墮落的人需要制度來 push
KCLin0423 wrote:
我並沒用最高標準要求政府
為全國人民增進福祉,不是政府的責任?
推動科學進步與研究,增進國家的科技水準,不是國科會的責任?
KCLin0423 wrote:
有好的教育制度,所以學生整體水準得以提升,不是教育部的責任?
KCLin0423 wrote:
個案水準的低落,也許是個人的事
群體水準的低落,絕對是握有左右群體權力的人的問題
KCLin0423 wrote:
另外,基礎科學研究是工業的基礎
KCLin0423 wrote:
另外,你舉的圖,台灣的公司呢?
Gullit168 wrote:
我在說台灣人才短缺的問題(台灣是有人才,上得了國際檯面的不多),你一直在跳針企業管理??
是我文章的邏輯有問題? 還是你的閱讀邏輯有問題?
...(恕刪)
KCLin0423 wrote:
請去看原始的回文
是你在說和麼消費者的問題
然後我告訴你,人力聘用跟終端消費不可相比
而且我還解釋給你聽
是你自己立場站不住,又用錯誤的邏輯來回應
不用顧左右而言他
不想跟邏輯不清打混仗的人回文
KCLin0423 wrote:
不管事界哪個國家,都會有審核
不像你說的,別的國家都不要求大家就都很努力
自己回去看自己說過的話
不要一直往旁邊的問題衍生問題
KCLin0423 wrote:
其他的問題,如有經費卻亂用
國家型計畫的給予與執行成果的審核,這都是行政單位應該做的
而如租稅優惠的浮濫,造成如力晶這類公司都可以申請,這也是行政部門放任的結果,使得這類公司在技術上有不成長的空間
KCLin0423 wrote:
三星不但要做目前半導體的設備
而且,他還在研究其他蝕刻的方法,意圖突破目前光學的限制
不但如此,他也開始在 Graphene 的領域投入研究
(非目前工業可商品化獲利的研究)
這都有利於在新一代科技中建立技術與專利門檻
KCLin0423 wrote:
關於政府與企業
如果你都不懂
我用最簡單的方式跟你講,權力的背後就是責任
有權力主導方向的人,就要負起結果完全的責任
因為他錯誤的政策,制度 與 用人
KCLin0423 wrote:
演討會?
喔,我常常問一個問題
你有多少的 idea 是從眼討會衍生出來的
大部分的人幾乎是 "零"
看看別人做了甚麼,不需要去演討會,線上論文不是很多嗎?
甚麼都不知道,人家的論文或領域也不先了解,去演討會有個屁用?
大部分功用是去交際應酬,大家認識,審論文容易過
演討會亂問問題的也很多,一看就知道,也不先準備一下
說說更好笑的給你聽
有人去國際演討會休息的時候,然後去跟大頭搭關係,大頭回他,你是誰? 我沒聽過!!
我想是弄不懂人家的領域與論文亂扯一通,所以人家不想理他吧
KCLin0423 wrote:
以下懶得再回了
這篇你看完就好
下午我就把你黑了,大家都不相往來, OK
KCLin0423 wrote:
而台灣沒人才?
我們看看台積點某號稱要聘用博士做前端研發的部門是怎樣用人?
interview:
應徵者:你們要自己做設備,有自己的製程,來突破目前的光學困境嗎?
主管:不,我們不與合作者競爭,主要是以目前設備生提供的儀器來改。
有人進去以後的工作內容是:
把機台故好,維持妥善率,不要做實驗,不要拆機器,有需要拆去找設備商來,一年兩篇專利一篇論文。
不要做實驗,那來的 data?
不要拆機器,你怎知機器的運作機制?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某部門個案,但是,這個部門卻是號稱要用博士做前端研發的部門
台積電會用人才嗎? 這樣的用人方式,台灣有多少公司有資格評論台灣有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