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no wrote:
假設我家庭月收入為1...(恕刪)
您的假設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上:您認為只要價格是『負擔得起的』,接手的人就會願意購買,縱使平白得多付十年貸款購買總價漲了三、四成的物件,買屋者還是會願意掏錢出來。
但是請問一下現實生活中有誰真的只用『負擔得起與否』來決定是否要入手一個商品的?
買賣交易是一種商業機制、一種供需問題,要考慮到的因素很多,包括一樣的成本是否有其他更實惠的選擇(或者用一樣的錢買更大、更好的房子),或是有意願購買相同物件的其他買屋者,他們願意出多少錢來跟我競爭,如果這些影響因素都不足以支撐高價,那麼縱使我明明有能力負擔得起這金額,我也不會傻傻的就付錢買下去,這就是供需理論。
不諱言拉長房貸允許的期限的確有小幅度鼓勵房價上升的可能,但那是建立在更多需要且想買房子的人終於有了個機會下手,所以這是良性的房市成長,我不認為一個好的經濟政策會去想要打壓這種良性成長(畢竟通膨過度雖然可怕,但通縮會更嚇人呀!)
ben05 wrote:
不滿意可以付現啊。有...(恕刪)
就個人層面來思考是這樣...用這種一切都是個人自由選擇,自己努力賺錢就好的思考,那政府無論有什麼貨幣調整政策和財經措施,在這種邏輯之下變成都不需要討論.總之個人可以自由選擇並且努力賺錢去就可以.
這正是執政者想達成的..政策不用大家再去想了,只要順著它進行而達成他們想達成的目標就好了,那目標是什麼,目標就是由無上限的銀行貸款以及個人每月較少付款金額來誘使目前滯銷的大量房屋現貨被購買.這是整體性的政策規劃和個體的心理意志要怎麼想自己如何自由選擇無關,它要的是統計上的結果.而手段之一的延三十年房貸也正說明了房價過高的狀況執政者非常明白,總價過高使得原來二十年的房貸真的無法讓受薪階級在有正常生活的狀況下普遍地擁有住宅,但執政者不處理(或大張旗鼓假裝要處理)房價過高的問題,反而擔心因為房價過高的房市交易件數過少,擔心的是建商的存貨問題,而不是大眾的居住問題.最後用媒體包裝弄出所謂"青年居住正義三十年貸款"來,諷刺到一個不行.只求當下建商的存貨問題被解決,而不管真正房價過高及國民平均收入低落的問題有沒有被解決.將問題丟到未來,誘使人民辦居住型的現金卡.
這就是現在發生的事.
全台灣人都想擠進去住,
僧多粥少的情形在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以價制量~
勞工住宅就算建在帝寶旁邊,結果........帝寶沒跌??!!
大家為了搶進那一丁點的勞工住宅戶,
表面上勞工住宅戶很便宜,但底下的暗盤還是一樣可以炒作!!
現在精華地段的國宅就是很好的借鏡~
沒有千萬能力卻硬要買千萬宅,然後在那邊哭買不起......
政府為了達成你沒千萬能力買千萬宅夢想,將房貸期數延長,你也要哭!!
而且房貸期數是自由選擇,沒人強迫你一次貸30年,這樣也要哭??!
只是這樣搞,如前幾位大大所述.....
美國民間金融機構埋下的房貸地雷,差點搞垮給美國政府!!
前車之鑑才發生沒多久,不但沒有檢討預防方案,
結果還要自己埋下這房貸地雷,是要賭....下任選不上,至少這地雷爆了會把對方搞死.......
乾脆改成共產主義!!
大家靠權力/階級來分配你要住哪!!人人都有房住,人人沒有房貸!!
結果....為了住精華地段,變成爭權力/階級..改為在哭為何我無法升級??!!
資本主義-->爭錢
共產主義-->爭權力/階級
有多少能力就買多少等級的東西!!
若要越級請先秤秤自己斤兩後再決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