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echiny wrote:
台灣的民粹害死都更............
.............
這種狀況可能只有來個大地震才有機會解決,
台灣都更基本上已經沒救了,100%同意根本就是笑話!
突然想到
如果稅制改為新房逐年加重房屋稅咧?
房子越老稅金越重
炒房囤房越久就要付出越來越重的稅金
不都更的老房賣價只會更便宜
這種稅制會被樵死吧

a28956215 wrote:
講的好像很有道理但應...(恕刪)
荷蓮娜 wrote:
約40年前我還沒出生時
父母省吃儉用買了一塊地40坪
5年後再貸款自建4層透天
當時都蓋好蓋滿,共160建坪
再加裝潢花總共不用300萬
(不過以前這邊真的荒煙蔓草)
後來2樓自住,3~4樓分租學生
1樓出租店面,就這樣這房子租金
不僅貸款還完(以前利息超高)
還把我們3個小孩養大
(父母收租到現在,已破千萬)
房價因為後來的開發
就算現在的40年中古屋
也至少是以前的10倍以上
甚至到我結婚生子,
老婆直接在自家樓下做生意
(租金還是有給父母)
照顧家庭真的非常方便
生活算是過的還算餘裕
當初父母為了買房
到處標會、借錢,我們小時候
都穿別人家小孩不要的衣服
以前國小前是有記憶過的不是很好
現在想想
父母之後雖然有些失敗的投資
但他們靠著當初買這房子的收益
遠遠屌打其他虧損
我想父母70年來最正確的決定
也是買了現在住的房子...(恕刪)
tzechiny wrote:
我是道道地地的外食族,
現在家庭要餐餐自己煮很難了,
我們只有假日才會自己煮個一兩餐,
老實說自己煮比外食還更貴!
台北外面吃個雞腿飯80-120元能吃到,
我到菜市場同樣價格只能買到那支腿,
而且還是生的!
至於現在小吃漲那麼多店家卻賺更少,
只能說薄利時代做什麼都辛苦,
所以成本上升了怎麼辦?
你不是跟著漲就是把店收起來囉⋯⋯
哪有多的利潤去吸收更高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