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 wrote:婦產科診所也持續減少 又在鬼打牆,婦產科診所減少跟房價高低扯得上屁關係 ?十幾年來,醫界就存在五大皆空(急診、內科、外科、婦產、兒科),而婦產科就是其中一科。五大皆空根本原因除工作負荷過重,另外醫療糾紛層出不窮才是讓五科醫師灰心求去的重要因素。很多醫學院畢業的學生,開始走向皮膚科、整形外科、腸胃科、家醫科、耳鼻喉科等次專科,主要是怕醫療糾紛,也就是說當時是菜鳥醫生的他們,看著老師被告怕了。我家小孩的接生醫生就有跟我聊過,過不久他打算不幫人接生了,因被人告過,灰心了,他婦產科醫師可以只看婦科診就好了。
9月新生兒數13854 死亡數13876累計新生兒數119015 死亡數130265負11250(自然增加)若以累計到9月份來推估 119015/9=13223.813223*12=15萬8686左右(反推12個月預估值)今年就正式進入保16萬大作戰 尤其後3個月沒有大幅增長的情況下目前因為疫情關係 累計的社會增加也是減少23493人跌幅驚人
Requiem for a DREAM wrote:人還是太多 , 不然(恕刪) 其實看看全球華人的觀念,就可以漸漸了解,台灣的高房價,如何解。華人傳統的觀念:1.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2.有土斯有財。(鼓勵買房、囤房,別用租的)在多年前,台灣那時一年出生人口,有三、四十萬,所有公私立大學僅有二、三十所,一年能上大學的人約三萬不到,落榜重考生比新生還多的多。大學升學壓力過重,政府、專家、學者以為透過呼籲,希望家長、社會不要太過重視大學學歷、文憑,但有用嗎?當然沒用,沒增加錄取名額,大學升學窄門仍在,用乎籲不是方法。“惟有過剩,才是降低價格的惟一政策”,這是市場基本法則。所以後來才有所謂的廣設大學,增加科系,增加錄取名額的政策,看看現在,大學多好考!研究所多好進!甚至博士班門檻多低,對吧!那如何解決台灣高房價的問題,答案也很清楚了,看出來了嗎?簡單直白的說,就是政府應持續規劃重劃區,大量釋出建地,建商持續興建新屋(政策應該要加快步伐,但建商是挺狡猾的慢慢來),而台灣近五十年內的老屋,大多仍為耐用的鋼筋水泥建築,超乎預期的耐用,估計不用再幾年,可居住房屋年年增加,加上人口自今年起負成長,未來每年減少的更快,可望往平均一人接近一戶方向走。如此高房價現象,可以自然解決,如同解決大學窄門一樣!但這需要時間,只能請民眾繼續耐心等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