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租屋第十八年…

2032 wrote:
我跟先生都是公教人員...(恕刪)


要買間舊屋,孩子大了 有工作 ,全家一起拼,房子將來也可以留給小孩。

(租金永遠都是別人的)

2032 wrote:
我跟先生都是公教人...(恕刪)


我覺得樓主說的是真實故事⋯

身邊周遭 夫妻都軍公教的 過的往往比較簡樸
Ex夫妻都台中原市區國小老師 年資10年時買的是南區地震前大樓 500萬
Ex夫台電 妻家管 女兒哈佛博士 買的是台中市區100萬電梯廢棄的大樓

買豪宅的有啦
但都不是雙方軍公教的
我看到的都是一方公教 一方民間大公司的

軍公教的待遇比一般勞工好
但若對比起同等學經歷的高中大學同儕(20年前的師字輩不輸台清交成)
軍公教也只是起薪高跟穩定罷了
35歲後跟同學比⋯待遇真的是頗呵
這種釣魚文不要理他自然就不會上東森了,我也不懂都幾歲人了還上論壇問這種問題,父母白養這些人了,腦袋是裝了什麼,這到底有什麼好問的,沒朋友沒家人沒鄰居,要在網路問陌生鄉民,腦子裡真的是,現代人到底吃了什麼
確實租屋也是一個選項。
不過我認為那是在你沒有家庭跟孩子的狀況下,人走了一了百了,沒有債務人生也輕鬆,
但是當你有家庭有孩子之後,應該會覺得18年的租金是一筆浪費掉的錢。
尤其是在你自己都不知道「合理價格」是什麼的情況下。
台灣人永遠不會有覺得房價「合理」的一天;以前我公婆在北部打拼,兩人月入有快10萬,當時的桃園一棟透天才170萬,但貸款利率是7%多,他們還是覺得價格不合理沒有買,根本沒有去考量自己的負擔能力。

後來在房地產市場比較萎縮的時候,用現金200萬買了台南的國宅,當時利率也早降到2%了,不知道堅持用現金買房的意義何在...
到現在,他們年紀到了,還是只有一間房,因為退休金太少,身體不舒服也不敢退休,反觀我爸爸年輕也不會投資理財,就是牙咬著買房,現在光租金月收入都破4萬,更不用提他的退休金都沒用到。

我先生看過我爸媽跟他爸媽之後,才開始有覺悟。
當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喇~
與其去抱怨房價不合理,不如先學會識別「合理」的房價是什麼價位。

像你如果有租屋需求,又有家庭,基本上就是屬於「剛需」族群,
那應該要先分析自己的「負擔能力」以及「現有存款」,
現有存款分三塊,一塊緊急備用金(半年生活費)、一塊裝潢家電具(看個人需求)、一塊頭期款;
負擔能力則是家庭每月固定收入的1/3以下,
假如負擔能力範圍再分兩階段,我會把上階段定義為房價的「合理範圍」;下階段定義為房價的「便宜範圍」;超過負擔能力,再喜歡的物件,都屬於不合理價格。

上面分析完之後,再去比較格局、方位、區域機能性、後續是否好脫手等其他次要因素。

我的建議。
看看眾網友的反應。
還是中國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
就算樓主租了18年,還是不容易跳脫這種內心的空洞。所以才會有這篇文章。

如果買了內心能平靜,那就買吧。 (賣您的不知道為何要賣,他又是怎麼想?)
買了才能知道是否擁有有一間自己的房能讓內心平靜。
其實很多人是相反的。看看現在這個版的回應,不怕被罵地斷言說:"有一半買了房的,內心並沒有因此得到平靜"。(像我小姨子,她是賣了才找到平靜)

但是,不買不知道。
牆裡牆外。
牆外的總認為牆內的好;牆內的熱情要經過七年之癢後,才能體會,真好還是要假裝好?
18年⋯⋯之前有多便宜,沒那個眼光沒那個命⋯⋯
有沒有人有原始貼文 ? 太晚進來沒看到... XD
聯合報有貼文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53996?from=udn-relatednews_ch2

我覺得樓主想講的跟租屋根本無關

樓主已經決定要回老家去住免錢的老家

當然選擇租屋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對於連老家都沒有的人, 才需要思考要買房還是租房
我應該是對照組
和樓主差不多十八年前成家
二個小孩 年紀也差不多
約十八年前因成家買一間房自住
那時房價不高,再加上買的是大樓,於老大五歲前還清。
到老二三歲左右,因考慮換房,所以又買了第二間。
加上自備款,約不到六成。
只是房子因故沒換成,但第二房只好租人。目前租金約四十多萬/年。
搞不好過幾年小孩大了,也不需那麼大的房子,看要出租或賣出。

加上這幾年,房貸慢慢還,反正租金還cover得過去。
把多的錢投入股市等,目前股利約十五萬/年。

其實成果差不多,每年的被動收少扣房貸後還比較少。
只是….可能賺到的是這幾年的房價增值。第二棟本金較高,
增值下來蠻可觀的。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