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慘啊!一折已經不錯了,日本經驗引爆房價崩盤


sunyearhuang wrote:
健保連年虧損,大醫院變成血汗醫院跟老人有什麼關係?
健保制度大小通保,本來就有很大的問題。
血汗醫院跟老人又有什麼關係?


醫院裡是老人多還是年輕人多?
就算沒直接關係好了,因為本來也不是在講老人多還是少的問題。
我記得是你先拿台灣可發展"發達的醫療事業“來吹的。
但實情跟你想的相差甚遠

sunyearhuang wrote:
好可惜台灣不是矽谷...(恕刪)


台灣中小企業這麼多。
有很多了年紀的老闆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很多年輕工作者眼光看的是美國中國或其他國家的大型企業。
對那種日落西山的台灣老公司根本沒興趣。

Shawn732 wrote:
很多年輕工作者眼光看的是美國中國或其他國家的大型企業。
對那種日落西山的台灣老公司根本沒興趣。...(恕刪)

所以台灣沒希望不是老人多,而是眼高手低的年輕人多

sunyearhuang wrote:
所以台灣沒希望不是...(恕刪)


其實馬雲的意思並不是指台灣老人太多。
本來就沒有在看年少或年長。
而是要看有沒有與時俱進而已。
隨著經驗累積,厲害的老人家也是有的,
但很多產業變化太快,過去的經驗很快就不適用了。
所以要不斷精進,腦袋要保持開放態度。
另外他在講這句話的同時,老早就開始從台灣挖人了。
其他陸商/日商/新加坡商甚至菲律賓都一直從台灣挖人。
怎麼跑去澳洲屠牛宰羊就沒有眼高手低的問題了?
小摩星 wrote:
日本少子化千萬買地...(恕刪)

既然一堆人整天都拿少子化當議題打房價
建議市政府應該停蓋社宅
因為花幾十億社宅只有幾百人抽中
像似灑大錢辦樂透彩
新生兒更少 大家都可繼承
房價高低自然就沒人在乎了

Shawn732 wrote:
醫院裡是老人多還是年輕人多?

老人是指多老?這裡討論的60歲上下,很多都還在工作,生病機率並不比年輕人大。

Shawn732 wrote:
就算沒直接關係好了,因為本來也不是在講老人多還是少的問題。
我記得是你先拿台灣可發展"發達的醫療事業“來吹的。
但實情跟你想的相差甚遠...(恕刪)

你記錯了,回頭看120樓,看看是誰先說65歲老人沒生產力的。
再看124樓是誰說老人沒有購買力,只有靠勞保、公保,還耗費很大的醫療資源的?
至於"發展的醫療事業",你看得懂的話,就會知道那是反諷,也不是重點議題。
但,它也是一部份事實,如果醫療也是事業,本來就要有消費才能發展,不是嗎?
跟事實怎樣的相差甚遠?健保嗎?制度有問題,怪老人?
如果台灣如預測的十年後進入60歲為主的社會,這60歲的一代和以前認知的老人不一樣。
第一,台灣己不是勞力密集的時代了,年輕的體力並不一定優勢。
第二,這一代的老人,有經濟濟基礎,養活自己沒有問題。你可看看現在是年輕人養老人多還是靠爸的多?
第三,這一代的老人有知識,有經驗,且經歷和創造台灣發展最旺盛的年代。如果社會不需要,他們樂得遊山玩水過活;如果有需要他們繼續投入職場是沒有問題的。現在政府不也意識到這問題,開始再延後退休年齡了嗎?
第四,有人提到要年輕才有新創,我要問一下,新創,不用知識和經驗的累積嗎?或許天才可以,但天才畢竟是少數,創新不能只靠天才。

sunyearhuang wrote:
老人是指多老?這裡討論的60歲上下,很多都還在工作,生病機率並不比年輕人大。

你記錯了,回頭看120樓,看看是誰先說65歲老人沒生產力的。
再看124樓是誰說老人沒有購買力,只有靠勞保、公保,還耗費很大的醫療資源的?
至於"發展的醫療事業",你看得懂的話,就會知道那是反諷,也不是重點議題。
但,它也是一部份事實,如果醫療也是事業,本來就要有消費才能發展,不是嗎?
跟事實怎樣的相差甚遠?健保嗎?制度有問題,怪老人?
如果台灣如預測的十年後進入60歲為主的社會,這60歲的一代和以前認知的老人不一樣。
第一,台灣己不是勞力密集的時代了,年輕的體力並不一定優勢。
第二,這一代的老人,有經濟濟基礎,養活自己沒有問題。你可看看現在是年輕人養老人多還是靠爸的多?
第三,這一代的老人有知識,有經驗,且經歷和創造台灣發展最旺盛的年代。如果社會不需要,他們樂得遊山玩水過活;如果有需要他們繼續投入職場是沒有問題的。現在政府不也意識到這問題,開始再延後退休年齡了嗎?
第四,有人提到要年輕才有新創,我要問一下,新創,不用知識和經驗的累積嗎?或許天才可以,但天才畢竟是少數,創新不能只靠天才。


其實我對124樓講啥一點興趣都沒有,既然你說你前面講的幹話是反諷,那就當作是好了

我前面說不管年紀都要與時俱進,是不分年紀的,
現在的年輕人工作也大多不想靠體力了,
不然就不會有人在抱怨年輕人眼高手低了

而政府延後退休年齡其實是缺錢。
法國也是。
你也知道政府最近一直在改稅制,砍年金,
還要想辦法推動民意支持他們改革。

新創跟年紀不一定是正相關,但我舉個例子好了,
有一次參加一個研討會,業界連我在內慣用的做法是B,
這時候講師提出一個大家都聽過但是沒太多人實作的新作法A,
並以數字跟計算證明A比較有效。
我們都知道A比較有效但很難改變大環境,
其實這也是我一直在提醒我自己的,我過去的經驗不一定有用,
重點是要不斷與時俱進


Shawn732 wrote:
而政府延後退休年齡其實是缺錢。XD
法國也是。
...(恕刪)

缺錢是扣板機,沒子彈,扣板機也是沒用。
如果台灣還是農業社會,工作要靠體力,看看能不能延後退休。
如果台灣還是人生70古來稀,延到65豈不延到掛一樣?
就是因為台灣己不是靠體力為主的社會,人民壽命也延長了,延齡退休才成為可能(這是子彈)。
也因壽命延長了,延後退休也是不得不的作為(不單單只因缺錢),不然60退休,吃個二三十年也很不合理。
Shawn732 wrote:
這時候講師提出一個大家都聽過但是沒太多人實作的新作法A,
並以數字跟計算證明A比較有效。
我們都知道A比較有效但很難改變大環境,...(恕刪)

新創或創新是一種性向和腦力的訓練(訓練包括知識和技能)。
並不是年輕才能創新。原有創新能力的,不會因為到了60就不能創新了。
沒有創新能力,守成也很好,有人發明,有人把它商品化,有人生產,有人販售。
只有產品沒人消費也不行...
各有角色,都是重要的生產者,沒有誰比較重要的分類。

小摩星 wrote:
阿伯在90年代購入...(恕刪)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