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3a wrote:
哇...直接下結論說數據都不對, 這也太偏激了把
現在是大數據的年代, 凡事看趨勢, 走向, 而不是一直鑽牛角尖在特例上
不繳稅的人多? 多是多少? 不繳稅的人年收破55萬的比例有多少?
樓主的數據絕對有參考跟討論的價值
中肯

統計的數據本來就有它的參考性存在,
要算到那些無法統計的,怎麼算?
有一個在南部擺攤賣豬肉的親戚,
閒暇之餘養個鴿子,
突然有一天兩夫妻就突然退休了,才四十出頭歲,
這要怎麼看?
我自己也看不懂....

hansel691007 wrote:
如果你相信這些數據,就真的淺了
遠得不說,光是首都台北市一地那些小工廠有按實際薪資申報所得和勞健保?那些餐飲業有報?如果你有家人朋友是做這些行業的就知道,根本沒報,所以政府的數據,聽聽就好
再來台北市都這樣,那中南部.東部.離島的情況只會更少確實申報的
最後,那些會相信所為最低薪資的應該都是剛從學校離開到社會,社會大學式沒有所謂的畢業,保證從進去的第一年到最後一年都還在學甚麼叫作社會現實,不說那些幾十人的小工廠,談談看上市上櫃公司還是大家覺得很爽的銀行業,除了所得申報一定跑不掉完整申報(因為公司要把成本拉高,降低利潤報稅空間),剩下的,育嬰假?病假?加班時數全報?假日上班薪水加倍?生理假?...等,試試看跟你的主管提看看,保證不是考績領不到就是準備下個月走路...這就是現實,還是要對照看看那些醫學中心的醫護人員夠高級了吧,如果有認識裡面的醫護就知道,甚麼叫做早班08:00~16:00,結果22:00還沒下班,小夜16:00~24:00,結果到03:00還在打病理報告,有加班費嗎?你的朋友一定跟你說,阿是想我被釘在牆上嗎?
綜觀上述,請問政府的數據哪還準得起來?騙騙那些沒在社會上靠自己養活自己過的學生或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公務員和官員比較可能吧
既然數據都不對,那我想你的主旨就更不知道立論點在哪?
建議還是換個主旨吧...
sardine001 wrote:
逢甲夜市年收百億
1坪大小而年營業額上千萬元的小販和老闆比比皆是,
「國稅局還派員站崗,按馬錶計算人潮。」
房東的收入肯定也不少,
這些人應該不會出現在統計名單內!
hansel691007 wrote:
如果你相信這些數據,就真的淺了...(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