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64~69年次的朋友其實是這一波房價高漲下最無奈的人

elite0907 wrote:
...一樣的環境,有人就是有本事買房子,有人就只是會抱怨.....
這就是未來成就高低的關鍵...(恕刪)

成就的定義太狹隘
假設租房子,但是家庭和樂,也算不錯的成就

處於這個世代的人無須恐慌
就算買不起房子,生活要過得好也不難,
多花些心思在家庭上,獲得的回報也很多。

也不要太為下一代煩惱,到他們那時候,人口大減,住的問題應該不會像現在緊張。
(換個角度講,你老了之後,要住自己房子問題不大)

學區亦然,曾經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同學,但是看不出與居住地點有任何關聯,
研究所時,整個班只有一位同學住在大安區(所以她從小唸到大,除了唸高中,沒離開過大安區,慘...)
elite0907 wrote:
每個環境都有成功的機...(恕刪)


閣下所言甚是
加油打拼 6x歲娶2x歲也不是夢

poles1 wrote:
成就的定義太狹隘假設...(恕刪)


您所言慎是

不過用大安區來看,不能反應真正的狀況。
我們這種南部長大的孩子,拼死拼活就是為了上省立一中,之後上醫科或台大....
城鄉差距跟學區有沒有關聯? 絕對有
買房子和成就有什麼關係?

我和老公的收入和同年齡相比,雖然比上不足,但比下也綽綽有餘,現在的房價我們就是不想買。
抱怨房價不合理和買不買得起房子根本沒有直接關係。

我來自貧窮的單親家庭,我老公家則是小康,窮人、中產階級、有錢人我都認識,活到三十歲我只瞭解一件事:努力有可能讓你脫離原本的困境,但能否「賺大錢」和運氣比較有關係。

人不要只看到自己成功,就以為窮人都是不努力、不上進、只會抱怨。
很多人一出生,享有的資源就落後別人許多。

你可以為自己擁有的一切感到驕傲,但不要去臆測那些窮苦家庭是否不夠努力。

其實現在買不起/不願意買房子,也無須太過恐慌。
台北市住宅的租金從去年開始緩緩下滑,空屋也越來越多,租間好房子,享受生活也不錯。

好好理財規劃自己的老年生活,房子或兒女的未來,真的不用擔心太多。
http://blog.yam.com/nuanua
以下純討論唷~

sky5049 wrote:
現在房價很便宜....
對阿
沒飯吃怎麼不吃肉阿?


這位大大,我想你的意思是「不知民間疾苦」。
不過我個人感覺是房價是便宜的,
說明如下:

房價一定是首都市中心最貴,然後逐漸向外遞減,這個規則應該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
那麼我們用鄉村包圍城市,從外圍的房價回推台北的房價水準。

以楊梅而言,一坪8~10萬的新成屋,扣除掉建材、土地、廣宣、銷售等等成本,
建商只是賺到他應該賺到的錢,或是頂多多賺一些,並沒有哄抬高價海削消費者,
對一般消費者而言,也是一個負擔的起的費用,
所以我假設楊梅的房價是合理的,並以楊梅為基準,回推台北的價格。

每離台北近一點,價格就高一點,我想這也是合理的,
所以我推斷目前的房價級距大約是這樣:(以下指一般住宅、普通建商、非豪宅、一般景觀無河景)
楊梅新成屋每坪8~10萬,
桃園新成屋每坪10~12萬,
林口新成屋每坪12~15萬,
泰山新成屋每坪15~17萬,
蘆洲新成屋每坪17~19萬,
三重新成屋每坪19~22萬,
中和新成屋每坪22~28萬。(中和有已通車捷運,有交通優勢)

以我個人的邏輯推斷下來,房價似乎就符合常理。
若加上我對台灣的未來十分看好,相信十年後的台灣一定比現在更好,
所以我認為未來的房價會更高,也就是我認為目前房價便宜的原因。

再來提到「不知民間疾苦」,我舉個例子來說明好了:
我有個窮同學,從高雄上來台北打拼,交了一個從小住台北市的窮女友,
窮女友爸媽希望男方能在台北置產,女兒不要離自己太遠,
所以窮男友每天煩惱台北的房價太高自己買不起。

以這個例子而言,這是民間疾苦沒有錯,
癡情男給自己搞了一個難題(事實上那女生是我幫他介紹的,我是兇手),
所以癡情男也認為台北房價太高不合理。
乍看之下似乎沒錯,
但事實上,會不會是房價本身是合理的,只是癡情男搞錯了重點?

假設我前面推斷的房價是合理的,
那麼癡情男應該努力的是尋找低價的中古屋、說服女方家長買在北縣遠一點的地方、打拼賺錢,或是乾脆換女友。
然而癡情男依舊每天哀號台北房價太高,所以我覺得他搞錯了重點。

所以,針對sky5049大大寫的,不吃飯怎麼不吃肉。
我覺得,其實飯不貴,一碗10元差不多,但如果你們覺得10元還是很貴,
其實也可以考慮買一包綠豆煮綠豆湯,可以吃兩天,平均一碗只要5元。


不想再說 wrote:
我來鞭你了,但我會輕...(恕刪)


接下來對「不想再說」大大的回應作回應,先感謝大大鞭的很輕

和誰比?英國?日本?美國?還是法國?
只比房價,有無需要比一下可支配所得或GDP?


我沒有數據啦,純粹就旅遊時聽到的資訊膚淺討論一下,
假設跟日本東京都來比好了,根據日本導遊的說法,
印象中日本人的收入大概是台灣人的三倍左右,
而東京都的房租價格大概是台灣的四倍左右,
導遊指著路邊小小的中古公寓的一扇小窗說,這樣的房子租金大概就要每月三萬台幣。

而日本的老人社會福利好,這是因為他們稅金很重,
也就是他們的可支配所得可能會更低,在這樣的情況下,
我推斷東京人收入雖然比台北人高,但是東京的房價水準比台北更高。

是故,在人口往東京都集中的同時,由於都心太貴,所以東京人不斷向外圍土地發展,
才會造就了一個面積極大、擠了三千萬人口的大型東京。

就像要你買一台國產車,但要付二倍以上的代價,當然付得起.但???


不想再說大大提到這句,
不過因為我覺得,我只付了標準的價錢買了這台國產車,所以也不知道怎麼回說。


寫了很多,我還是要強調一下,
就像許多男生永遠覺得那件牛仔褲不值六千元、女生卻哈的要死一樣,
不同的成長情形、工作狀況、生活背景等因素會造就不同的價值觀感,
所以我個人覺得房價OK,各位看倌覺得房價太貴,這都可能是正確的,
因為前面有大大問已經買房的人的感覺,所以我才寫了我的感覺,
純粹提供參考而已,
就像有人支持綠、有人支持藍一樣,大家和氣討論就好,
不要鞭啊
羊羽翔 wrote:
每離台北近一點,價格就高一點,我想這也是合理的,
所以我推斷目前的房價級距大約是這樣:(以下指一般住宅、普通建商、非豪宅、一般景觀無河景)
楊梅新成屋每坪8~10萬,
桃園新成屋每坪10~12萬,
林口新成屋每坪12~15萬,
泰山新成屋每坪15~17萬,
蘆洲新成屋每坪17~19萬,
三重新成屋每坪19~22萬,
中和新成屋每坪22~28萬。(中和有已通車捷運,有交通優勢)...(恕刪)


插花一下,麻煩推斷一下三峽大概多少?
中和新成屋近捷運可以找到28萬以下的,記得通知我.
我沒有數據啦,純粹就旅遊時聽到的資訊膚淺討論一下,
假設跟日本東京都來比好了,根據日本導遊的說法,
印象中日本人的收入大概是台灣人的三倍左右,
而東京都的房租價格大概是台灣的四倍左右,
導遊指著路邊小小的中古公寓的一扇小窗說,這樣的房子租金大概就要每月三萬台幣。

而日本的老人社會福利好,這是因為他們稅金很重,
也就是他們的可支配所得可能會更低,在這樣的情況下,
我推斷東京人收入雖然比台北人高,但是東京的房價水準比台北更高。

---------------------------------------------------------------------------------------

光上面這一段話...就可以被鞭好幾次...1.東京租金高不代表台北房價較東京合理..事實上你舉的是反例
..2.至於日本人可支配所得....連數據都沒有..還敢作推論

你是上來討鞭嗎? 開個玩笑

我覺得不鞭一下..有點難過..打小力一點好了

羊羽翔 wrote:
楊梅新成屋每坪8~10萬,
桃園新成屋每坪10~12萬,
林口新成屋每坪12~15萬,
泰山新成屋每坪15~17萬,
蘆洲新成屋每坪17~19萬,
三重新成屋每坪19~22萬,
中和新成屋每坪22~28萬。(


這個價格真的很合理啊!
不過把"新成屋"改成"老公寓"也不一定現在買的到。
大家等的都是合理價,不過房市價格絕對不是64-69這些人可以左右的。
跟日本一樣,台灣大部分的資產都已經在上一輩手中了,
政府還有一個大絕招還沒用,
就是存款超過百萬要收手續費,
這招日本用很久了。
等政府用出來,房價還沒上去,就有機會等到"合理價"了吧!
還好我老了一點點,房價買在sars低點,直到現在真是漲了兩倍多,從一個租個小房間的年輕人,晉身大台北的資產階級,如果現在這種天價才買,大概我的日子會辛苦很多,老婆也得乖乖去賺錢。
買房要花很多錢,買得好壞對人生影響很大,我勸年輕人要慎重其事,畢竟即使你不炒樓,房子也是生活必需品,一些財經專家常常提醒要好好理財,什麼基金股票的,買房子才是大多數人一輩子最大的理財,一定要好好研究,現在每天喊喊房價太高太離譜可以,但是時機對的時候一定要有足夠的準備來下手,先租或住遠一點也可以,錢多可以拿來買拉風的保時捷,不用把幾年薪水無聲無息賠在房地產上,真的貴,不要當個無奈的呆頭鵝,如果是便宜,那該找好標的下手。
其實大家想不開,硬是要往台北市區擠,又嫌超貴買不起,人生有很多可能,當都市被貪婪的一輩佔領,年輕一輩也可以另闢新天地,找尋自己的幸福,市區環境真的很好嗎?台北市福利又怎樣好?出門就是101又怎樣?自己想清楚再說。
我的父親超過65歲了,年輕時生意失敗,30歲後自力更生,由於有三個小孩,他必須努力的工作,撫養我們長大,有記憶以來搬家超過7次了,不管房價高低,我們心理明白的很,連頭期款都沒有,要買什麼房子..租屋租了超過30年,早就幫房東繳完一棟房子了...

我剛出社會的時候,也覺得買房子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一直到結婚,都還是無殼蝸牛...,但是我不想跟老爸一樣,租了一輩子房子什麼都沒有,隨著積蓄增加,32歲時兩個人一起存了200萬,不管當時房價多少,我們毅然下手買了間公寓,傻傻的繳,慢慢的存,今年,我們竟然有餘力可以買第二間〈相隔8年〉,讓年邁的爸媽住進來自己的房子,不用再付房租了,退休也不用擔心要給房東錢,我老爸突然解除了幾十年來的壓力,而我,雖然沒有任何的資助,也有了兩間房子.....

年輕人
如果你不需要負擔父母,你已經贏了我很多
如果你有父母給你的資助,你贏更多

沒有景不景氣,只有爭不爭氣

光看你們現在就在想房子的事情,就鐵定比我爭氣多了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