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卡普 wrote:
一個年輕人要照顧1~...(恕刪)
我真的越來越覺得你講的很對
以國家的立場來說
真的清退低端 人人有責
月幻星空 wrote:
台灣最大的問題 是房價所得比過高的問題
新加坡只有4.7不到5 而台灣卻高於20 換句話說
台灣一般受薪階級 要20年以上才買得起房
而新加坡只要5年 這是本身國家的問題
登卡普 wrote:
什麼叫做【房價所得比】?是窮人的所得比?還是富人的所得比?
房價所得比沒啥意義,窮人不吃不喝一輩子也買不起,富人直接現金買豪宅。
既然喜歡低所得比,為什麼不去住屏東、基隆、嘉義?有人逼你一定要買高所
得比的地區?還是便宜的地區不能住人?為什麼喜歡被壓榨?
新加坡是最昂貴的城市,台北則是最實惠的亞太城市。新加坡便宜怎不移民?
PS:新加坡只有4.7不到5 而台灣卻高於20 ← 你自己幻想的吧?
月幻星空 wrote:
噗 有在看小弟文章的 就知道小弟習慣引用 並不會直接杜撰
你引用的是2017的唷 差距了5年唷
買房難!台灣置產「辛苦程度」全球前20 只贏這些國家
為何80%的新加坡人住在公共組屋?
實際上99年租賃權 夠住一輩子了(99年後房屋也該重建了)
而大陸土地一律國有 也是租賃
登卡普 wrote:
差距5年又怎樣?這5年的薪水有增加嗎?沒增加的話所得比還不是一樣?
月幻星空 wrote:
這5年 薪資中位數沒啥增加 倒是房價增加了3~5成吧
中南部尤其有感
我猜多數人早已有房 可憐的只是下一代年輕人而已
畢竟自有住宅率84.7% 現在買房的多數是為了投資獲利
為避免又講成杜撰 先幫你附上相關連結
去年住宅自有率84.7% 有土斯有財觀念難撼動
呼應標題 你覺得政府真有打算解決住的問題嗎?
就目前看是沒有的
照目前高房價趨勢 設法讓少子化辦公室加速發威(將50年內目標拉到20年內完成)
直接降到新生兒數5萬以下 應該就能直接解決未來住的問題
在新生兒數5萬以下 房價還能維持高檔 完全不反轉的話
就真的很厲害了 但到時房仲可能會辛苦些(20~30年後的事了)
而在以後新生兒數 不到5萬人的情況下 再慢慢減少
或許也是種另類清零吧?
登卡普 wrote:
為什麼跳過少子化、人口老化那一篇?詞窮沒辦法回了嗎?(恕刪)
月幻星空 wrote:
至於要選擇何種方式 那是執政者的決定
20年內就可見分曉
只是好奇當新生兒數5萬以下時
(以去年15萬 出生率1.07的比率來推 幾十年就會見到了)
再20年左右就有機會看到5萬以下囉
到時房市跟仲介真的還能這麼好賺嗎?
臺灣人口邁入生不如死第二年 美國3月開始升息 房市短多長空 進入房市末升段
風險已升高 有時改投資別的標的比較好 自行衡量拉
當然自住需求可買 投資的話 地點風險自行評估 風險自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