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 Energy wrote:
事情如果那麼單純就好囉,你一定沒有注意/經歷過美國次貸風暴席捲全球的經濟萎縮年代。
我不是說台灣有這麼嚴重的次貸問題,但是經濟政策必須要同時考慮到相關後遺症。打壓房價我想沒問題,問題是下手要多重。
重點都不是在什麼稅,而是稅多少?囤屋稅如果不夠高也打不痛不癢,比如囤屋稅一年20萬?人家如果短期的房價買賣,價差可能隨便都百萬。
那稅再高高?你要防止房價崩跌。
房價不是不會崩跌,房價崩跌的時候,直接影響營造,鋼鐵,銀行等產業,然後銀行又開始檢討房貸造成的不良放款,接著全面緊縮銀根,打到一般企業,然後內需市場萎縮,工作機會降低,連鎖反應絕對不會那麼單純的。
經濟對策很怕重手,不管是刺激經濟還是打壓熱錢,都會有後續的效應。
次貸風暴只是信用機構作假報告灌水欺騙投資人,高價格撐不下去無法付款,引發房地產泡沫化的大危機.跟囤房打房不一樣.
打房只有一個後遺症,打房的官員首長會被貪官奸商恨死,相關配套措施根本不難,最偷懶無腦的直接抄美國日本稅制就好了,基本原理差不多,有腦的稍微修改就能是用台灣環境,就能有效打房,讓努力工作的人民買的起.
不是做不到,而是首長民代不敢做!
囤房稅幾十萬,短期炒房稅金更重,要讓炒房囤房貴族無法獲利太容易了.
囤房稅就是要讓不合理的變態高房價崩跌泡沫化,降回人民買得起自住的價格.別再改豪宅養蚊子,讓努力工作的活人去住!
建築業普遍引進廉價外勞,本土勞工難以在大工地工作,只能轉向房屋修繕的民宅案子.無良營造大公司倒光,只影響外勞和無良的人另仲介,本土工程師傅早就轉向民宅修繕業了,有1千多萬民宅可以修繕裝潢,沒有新建案對本土師傅根本沒差,工程行老闆年收入也有百萬元起跳.
打房不怕重手,只怕不夠重而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