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原來年收不足55萬的人超過50%,這些同胞現在能買怎樣的房?


saya wrote:
即使夜市, 真正不倒的只有少數幾家, 更多的是換了又換。


逢甲夜市的店家和攤販快速更迭, 問問逢甲和僑光的學生就知道
靠這個夜市賺到錢的還是裝潢業和賣生財器具的, 一手低價回收店家設備另一手高價賣出

saya wrote:
不可否認這些產業年收百萬的有, 但更多的是倒閉收場。
我家附近一樓店面最近又是新一輪的裝璜, 最近一年大概倒了近十家有, 空置幾個月, 最近又密集在開店。餐飲、服飾、網拍(賣蔥油餅)、出租書店, 都撐不到一年倒了。
即使夜市, 真正不倒的只有少數幾家, 更多的是換了又換。若真的大家都很賺, 為什麼頂讓?



從頭到尾大概看了一下,
好像許多人都以為每個開店擺攤的都不用繳稅跑警察,年薪隨便都幾百萬起跳
真還蠻懷疑這些人是否有實際經營過生意或開過店,說不定連損益平衡表都不會算。
小弟家有幾間店出租,地點雖然都不是一級戰區,
但都在市區或捷運附近,人潮量也還不算太差
整條街真正長期下來穩定的就只有711或知名咖啡店,
其他幾乎都是來來去去,差不多每隔2~3年就要換一手。
一般開店若是做吃的,若在台北一個月現金沒收到至少25萬以上,乾脆收起來不要做
(平均一天至少要一萬,100塊牛肉麵要賣100碗)
且做吃的至少要2~3個人,光材料成本至少1/3去了,在隨便加個3~6萬店面租金,
以25萬來扣剩下不到10萬還要扣水電油氣~真正放進口袋還要2人對分,算來真有比一般勞工高?
而每個月達不到25萬這個門檻的有多少?
更別說整條街有一半人在和你競爭了(台灣人所謂創業講來講去都是做吃的...)

其實個人是認為台灣薪資中間值落在55萬這分布還蠻準的
認為不是如此的人,請拿出自己成長過程中所有有聯絡的親戚朋友們來比較看看,
大部分薪資水平會落在多少~
真的有一個個列出來,你可能會發現有很多人到4~50歲,每個月還在領4~6萬的死薪水,
且一般有在工作的勞工,算起來薪資最高的還是科技業(除去少設特殊專長和醫類、特殊業務),不是公務員。

而要用出社會後的人脈圈,來判斷整體社會收入水準其實是不準的
因為醫生的朋友都是醫生,老闆的朋友也很容易是老闆
這些都是高收入族群~
而服務業的受雇員工幾乎都很低(大部分,不要拿王品、鼎泰豐這些資優生來算)
一般勞工去找工作,若沒有非常稀有特殊的專長~5~6萬差不多頂了.


racingshop wrote:

收入這事你拿來01談呀??
01上都是有錢人來的
買車一定要頂
但殊不知~~~
入門款是銷售冠軍
想當然爾
回文的多不信年收入多半不到50萬...
如果真是如此
那基本工資大可暴漲到三萬甚至四萬都OK的,不是嗎?
何苦幾百幾百慢慢調...
辛苦賺那2.3萬的人是沒多少空閒來逛這的
因為上頭這麼多新玩意也買不起
不如別來....



原來如此
小弟一直以為自己現在已經很清閒了
沒想到原來01上大家都是躺著就能月入百金的高手

maxkingella wrote:
這樣的平均經濟條件,是能買什麼樣的房呀?...(恕刪)


開版大的解答就在這邊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4457337

雖然我也很好奇 此篇版主52W年薪 到底如何購買千萬房??!!

但他確實辦到了,可以請模範生 現身說明 ^^
DGEs@01 wrote:
開版大的解答就在這邊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4457337
雖然我也很好奇 此篇版主52W年薪 到底如何購買千萬房??!!
但他確實辦到了,可以請模範生 現身說明 ^^


嗯...確實辦到...?
600萬他有順利貸到了嗎...
看起來目前還是在飄泊中吧...

以他列的條件,千萬左右鳥籠宅分30年或許還有一點點機會
But...52萬的年薪平均每月應該不到4萬吧...
要背房貸+養一台車,小弟我真的超級難想像~(這還沒加保險、孝親、養小孩、生活費喔)
薪資未來若沒大幅成長~100%肯定背不起。
個人認為他只能買桃園
不良老年 wrote:
尊夫人20多年來她的薪水從來沒有高於26000,請問是什麼問題?有曾經想過嗎?(如果尊夫人想要超過26000元的薪水)


我說說我老婆的例子
以前她待的公司是外商, 年年調薪3~5%, 但在她進公司的第三年, 原本的董事長要退休, 不想跨國經營, 將手中持股全轉讓給當時任總經理的台灣人, 從那年開始, 公司再也沒調過薪。
當年公司的薪資分佈, 因為老人(40歲以上)都有參與到年年調薪的福利, 全部都4萬以上, 經理級甚至有6萬以上, 我老婆因為只調到二年(30歲), 只有3萬多。
之後幾次徵人, 找進來的20餘歲新進人員, 起薪都2萬7以下, 最久做3年, 因為完全沒調過薪, 所以留不住新人, 而老人因為薪水都不錯, 沒有一個人願意走, 即使都過了退休年齡, 還是沒有人要退休。
台灣人老闆也很明白的講, 要加薪沒可能, 反正再找個更便宜的進來就好。
您說會不會公司沒賺錢? 其實他們的薪水是國外總公司付的, 依該國的薪資水平, 最低時薪200多元台幣, 一個人月領5萬台幣還很有餘, 且常常還因為業績好, 總公司會額外撥下獎金, 還有中間賺的差價都直接進分公司, 不用匯回總公司, 但錢都去那了? 總之不是員工的口袋。
只因負責人由美國人換台灣人, 薪資馬上凍結十餘年, 但公司賺的錢還是沒斷過。
員工薪資凍結這期間, 新的董事長買了一間台北市的豪宅...


saya wrote:
我說說我老婆的例子
以前她待的公司是外商, 年年調薪3~5%, 但在她進公司的第三年, 原本的董事長要退休, 不想跨國經營, 將手中持股全轉讓給當時任總經理的台灣人, 從那年開始, 公司再也沒調過薪。
當年公司的薪資分佈, 因為老人(40歲以上)都有參與到年年調薪的福利, 全部都4萬以上, 經理級甚至有6萬以上, 我老婆因為只調到二年(30歲), 只有3萬多。
之後幾次徵人, 找進來的20餘歲新進人員, 起薪都2萬7以下, 最久做3年, 因為完全沒調過薪, 所以留不住新人, 而老人因為薪水都不錯, 沒有一個人願意走, 即使都過了退休年齡, 還是沒有人要退休。
台灣人老闆也很明白的講, 要加薪沒可能, 反正再找個更便宜的進來就好。
您說會不會公司沒賺錢? 其實他們的薪水是國外總公司付的, 依該國的薪資水平, 最低時薪200多元台幣, 一個人月領5萬台幣還很有餘, 且常常還因為業績好, 總公司會額外撥下獎金, 還有中間賺的差價都直接進分公司, 不用匯回總公司, 但錢都去那了? 總之不是員工的口袋。
只因負責人由美國人換台灣人, 薪資馬上凍結十餘年, 但公司賺的錢還是沒斷過。
員工薪資凍結這期間, 新的董事長買了一間台北市的豪宅...


要是我,在這種公司大概呆幾天就會走人
如此不厚道的人沒資格讓我為他工作。
不過我相信能讓這種老闆玩這種遊戲的工作,
人力的取代性也是相對高的~對應的工作技能也不需要經驗知識累積~
所以難談價碼~正常

其實以台灣的長期物價水準來算,60萬左右的人均所得全球已排名中上,
問題還是這幾年突然飆漲的房價

maxkingella wrote:
看到這數字還蠻驚訝!...(恕刪)


如果你相信這些數據,就真的淺了
遠得不說,光是首都台北市一地那些小工廠有按實際薪資申報所得和勞健保?那些餐飲業有報?如果你有家人朋友是做這些行業的就知道,根本沒報,所以政府的數據,聽聽就好

再來台北市都這樣,那中南部.東部.離島的情況只會更少確實申報的

最後,那些會相信所為最低薪資的應該都是剛從學校離開到社會,社會大學式沒有所謂的畢業,保證從進去的第一年到最後一年都還在學甚麼叫作社會現實,不說那些幾十人的小工廠,談談看上市上櫃公司還是大家覺得很爽的銀行業,除了所得申報一定跑不掉完整申報(因為公司要把成本拉高,降低利潤報稅空間),剩下的,育嬰假?病假?加班時數全報?假日上班薪水加倍?生理假?...等,試試看跟你的主管提看看,保證不是考績領不到就是準備下個月走路...這就是現實,還是要對照看看那些醫學中心的醫護人員夠高級了吧,如果有認識裡面的醫護就知道,甚麼叫做早班08:00~16:00,結果22:00還沒下班,小夜16:00~24:00,結果到03:00還在打病理報告,有加班費嗎?你的朋友一定跟你說,阿是想我被釘在牆上嗎?

綜觀上述,請問政府的數據哪還準得起來?騙騙那些沒在社會上靠自己養活自己過的學生或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公務員和官員比較可能吧

既然數據都不對,那我想你的主旨就更不知道立論點在哪?
建議還是換個主旨吧...
看完這一串,真的想說

事情有憨人想的這樣簡單嗎?

到處都是地下經濟,個個年收一百萬,兩百萬

賣個雞排可以年收幾百,靠,你怎不也去賣賣看

一個攤位才幾萬元,所有成本10萬元,就可以讓你開始賣了

可是.....

真要是這樣簡單,這世界沒窮人了啦.......

你上班的要死要活,卻只領50萬

人家賣雞排賣奶茶隨便年收兩百起跳,簡單又高收入

那你還不快跟進.......

傻了真是

評估下來隔壁老王,真好賺,真有錢

靠北....老王都辦的到,你卻辦不到,你卻只能領50萬年新

乾......台灣真的沉淪了

越打越生氣....

hansel691007 wrote:
既然數據都不對,那我想你的主旨就更不知道立論點在哪?
建議還是換個主旨吧......(恕刪)


哇...直接下結論說數據都不對, 這也太偏激了把

現在是大數據的年代, 凡事看趨勢, 走向, 而不是一直鑽牛角尖在特例上

不繳稅的人多? 多是多少? 不繳稅的人年收破55萬的比例有多少?

樓主的數據絕對有參考跟討論的價值


不要只因為認識了或知道了幾個年收幾百又避稅的人就以為全台灣都是這樣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