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ku wrote:
這邊可以問http...(恕刪)
歐! 所以樓主大大您也不知道是吧? 那就是沒有您的陰謀論說法來解釋目的,且指向官方機構,那我們應該可以同意若沒有個別陰謀論,那就用官方的說法吧.
ryanku wrote:
有高人看出關鍵了,這跟證所稅一樣,把主力全趕出去變外資,還不用繳健保補充稅,
現在房地合一稅就會把有能力的人趕去變法人,然後房地產就變成大量法人在買賣,就像現在的股市只剩外資一樣,其他沒本事變外資或法人的,只能選擇多繳一點或是離場不玩
Johnny_depp wrote:
然後說沒資格的玩家只能下車
啊! 那這樣到底目的是啥? 衝一下公司行號數量幫經濟部商業司衝業績嗎?
davidsmoker wrote:
萬般拉抬只為出~
當遊戲規則改變,對菜籃投機客,一般的自住客或以往單純置產的囤房族不利時,
那些所謂專業的投機客就算變身法人,他們也要考量,剛需才是市場最終的接盤者,
而這些相對沒有稅務優勢的接盤者,不願意進場買單時,這些"法人"的貨是要出給誰?
還是有人能想像,每個交易方奮不顧身只為了接掉下來的刀子,全都變身為法人的空前盛況!
要避稅不正代表增加了以往沒有的負擔,而這種負擔對市場的負面影響.對趨勢已然向下的房市,
無異是雪上加霜,這才是大局所要展示的方向,而稅務上細節的爭辯,基本上對大勢是無足輕重的.
最後,這個法案這會期如期通過的機會並不大,所以不確定性還會蔓延下去,而這才是市場最恐懼的利空
tzechiny wrote:
對自住者的衝擊前面有分析過了, 現在可以看到更多了:
1. 現行政策要交土增稅, 自住很久稅很恐怖,但至少還有一生一次的自用減免, 住個三五年換屋的稅沒多少~~
2. 現行政策房屋交易所得稅看房屋價值,住很久的老屋根本課不到什麼稅,只有預售屋或新屋短時間交易影響較大,
3. 這個新稅絕對是實價課稅了,稅基絕對比現行制度高很多, 而且也沒辦法減免,
4. 要適用新的自用住宅稅率還得綁六年, 六年間你如果遇到工作轉調, 家庭因素, 鄰居是神經病等不可抗力的因素要賣屋, 那你就會被當成投資客課稅!!
5. 目前換屋可抵稅, 但還看不出來所謂大換大或大換小看的是面積還是金額, 無論是哪一種都有問題, 如果是看面積, 先前才有統計說現代人屋越換越小, 原本住大公寓的換成小大樓價格一樣, 卻要被課稅, 如果照金額來算, 從台北市的30坪換工作到台南買30坪, 收到稅單可能眼淚會掉下來,
以上都是對自住的老百姓可能的衝擊, 別再嫌稅太輕了!!
davidsmoker wrote:
當遊戲規則改變,對菜籃投機客,一般的自住客或以往單純置產的囤房族不利時,
那些所謂專業的投機客就算變身法人,他們也要考量,剛需才是市場最終的接盤者,
而這些相對沒有稅務優勢的接盤者,不願意進場買單時,這些"法人"的貨是要出給誰?
還是有人能想像,每個交易方奮不顧身只為了接掉下來的刀子,全都變身為法人的空前盛況!...(恕刪)
ryanku wrote:
稅制改變後, 看的就是單純新制對未來長遠的影響...(恕刪)
ryanku wrote:
至於出貨? 萬般拉抬指為出? 要不去看看國內那些壽險公司手上的房地產抱了多少年了? 現在房價高漲, 有人都認為無以為繼了, 但你看他們有把過去的通通倒出來嗎? 腦中只有出貨, 當然只剩價差, 但大家買房不是只看價差
ryanku wrote:
這是因為你只看前後稅制改變的影響, 然後只把重點放在出貨出貨再出貨, 但這根本沒有意義, 因為轉變的影響是短暫的, 稅制改變後, 看的就是單純新制對未來長遠的影響, 再只看新制下, 稅務負擔的轉移情況, 出現各階層, 各屬性的買賣者有不同的稅務負擔下, 這些買賣者會如何往最低賦稅成本來移動, 還是你們單純認為, 房地合一稅上路後, 大家都不買房了 orz
至於出貨? 萬般拉抬指為出? 要不去看看國內那些壽險公司手上的房地產抱了多少年了? 現在房價高漲, 有人都認為無以為繼了, 但你看他們有把過去的通通倒出來嗎? 腦中只有出貨, 當然只剩價差, 但大家買房不是只看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