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

不用等到2015年,2014年就是房市跌價的開始

sunyearhuang wrote:
親朋好友人脈都在台灣,移民就一家子移民,不是親朋好友一起移民,怎會一樣。
生活圈會變小主要是因為語言問題。有些先生會講英語,太太不會,要去非華人地區都得先生帶。那如果兩人都不會呢?

這不對了? 回到主題...
大陸人要移民,不管移去哪裡都是一家口沒人在攜帶親朋好友的
這點移去台灣或者移去美加都會發生吧?

要去非華人地區,找朋友帶或者找小孩甚至找地陪帶啊...
我是不知道您的狀況啦 當年在加拿大的時候
我一個同事平時幫學生辦移民辦遊學留學 淡季時就是專門在處理這些疑難雜症的
看是要地陪買屋租房子找學校找家教買車買電腦搬家跑公家機關辦證逛街托嬰保釋...
大小屁事都能處理 有交情的就做交情,沒交情的就酌收一點手續費跑腿費...收入免稅
他們全家人都在做這個...跟在有錢人身邊雞犬升天,這種人很多啦...
sunyearhuang wrote:
不曉得你的數據那裡來的,加拿大的失業率很少破10%的,1990年也是低於10%才對。都二十幾年前了,這期間也不是台灣移民出走潮,那時候的移民應是少量長期的累積,所以統計的應該大部份都是banana們吧。這些人不是我前面所指稱適應不良的人(請再看一次我的貼文)。
加拿大我的參考sample不多,主要是我親戚和他的朋友。他們在台灣都算小有成就(我親戚是建築師)。
移民加拿大住的都算是很高級的社區(家家有游泳池),生活不是問題。但沒有人在那邊能工作或執業。
我親戚移民監期滿,就常回台灣重新工作,不是為生活而是不能適應沒有工作的生活。他太太則幾乎每每跟他一起回台,找朋友串門子。估計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台灣。
至於美國移民,我在台有常參加一個團體,這個團體有很多的移民資訊,有專業的人介紹,幫你打理。會有老鳥(回來玩也有回台居住不回美的)分享經驗。從1995年這本書引發移民潮到大陸在台海試射飛彈達到高潮。這段期間所有的資訊都是很正面的,除了美國還有被捧成台灣移民天堂的貝里斯。老鳥回來大談移民有多好的經驗。然後就是一批又一批賣掉家產(那時候房屋是跌到低點)迫不急待的移民。大概2000年左右,回來分享經驗的,開始變調.大約就是我前面貼的。而台灣的房地產也上漲到令人吃驚,傳回移民圈後就傳有:早來早死,慢來慢死,沒來富(音布)死自嘲的話語。
言盡於此,你覺得移民美加就是上天堂,就鼓吹吧。我說我聽到,知道的,你說你聽到的。

數據就加拿大統計局來的啊...WIKI上面有出處 有空可以上去了解一下
另外,我看過您的貼文了 跟你研究一下第一代與第二代就業方面的不同,沒有要辯贏你的意思
只是最後一句不用這麼酸吧?? 大家上網也只是嘴砲聊聊天放鬆一下,改變不了大環境
你有你的觀點我有我的看法,不同意也可以尊重對方...火藥味好像沒必要那麼重 對吧?
在此祝你身體安康,闔家平安,心情愉悅



tylersony wrote:
數據就加拿大統計局來的啊...WIKI上面有出處 有空可以上去了解一下
另外,我看過您的貼文了 跟你研究一下第一代與第二代就業方面的不同,沒有要辯贏你的意思

我查了幾個統計表,加拿大的失業率和我印象差不多:很少超過10%的。
因為你貼的年份相當久,就找一份有包括這年份的資料供參考:
http://statdb.cla.gov.tw/html/year/313010.htm
不過這和我們所討論的事情,相關性並不大。只是看了你的數據,一個國家失業率若是到了20%。
政府政策一定會去壓縮外來人口的工作機會。只是加拿大的失業率是否是100%-就業率?
有的政府採用的計算標準不同,所以失業率不等於100%-就業率。
這個就不談了,看一下台灣移民加拿大的就業情況報導

tylersony wrote:
你有你的觀點我有我的看法,不同意也可以尊重對方...火藥味好像沒必要那麼重 對吧?

這句嗎?"我說我聽到,知道的,你說你聽到的"
我這句的意思就是:互相尊重的意思。
抱歉,讓你會錯意成有火葯味。

tylersony wrote:
大陸人要移民,不管移去哪裡都是一家口沒人在攜帶親朋好友的
這點移去台灣或者移去美加都會發生吧?

大陸人?我們好像是在談台灣移民美加問吧?OK,不重要。
最好是親朋好友,所有的人脈都一起移去吧。
我不是也說了嗎,我移民加拿大的親戚是一堆朋友一起移的。但那是不夠的。
移民很少是單兵作戰,通常會成批,也會有接應的。所以我沒說移民就是孤單一家子在異地。
只說生活圈會變小(相對於在台灣),如果有語言上的問題,生活圈會更小,會更單調。
如果沒有語言問題,OK,這方面問題會小一些(但不代表沒問題)。

tylersony wrote:
要去非華人地區,找朋友帶或者找小孩甚至找地陪帶啊...
我是不知道您的狀況啦 當年在加拿大的時候
我一個同事平時幫學生辦移民辦遊學留學 淡季時就是專門在處理這些疑難雜症的
看是要地陪買屋租房子找學校找家教買車買電腦搬家跑公家機關辦證逛街托嬰保釋...
大小屁事都能處理 有交情的就做交情,沒交情的就酌收一點手續費跑腿費...收入免稅
他們全家人都在做這個...跟在有錢人身邊雞犬升天,這種人很多啦...

這叫緩解問題,不是根本解決問題。
我說的團體,他們有組織在做這方面的事情,比你說的更週全。但這只是緩解不是根本解決。
我打個比喻(你如果比喻不好,可略去)。一個本來好端端可以自由行動的人,突然中風不良於行。
請個外勞吃喝拉撒睡,都有人代勞,問題可以解決啊!撒泡尿都要按鈴叫人,但心裡層面感覺會一樣嗎?
當一個自由自在生活慣的人,突然事事要人幫忙,要人翻譯時的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
剛開始不覺得,久了就會懷念以前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是心裡層面的,當然也不是每一個人都一樣。
沒什麼我的情況,我只是把我在參加的團體裡,聽到的,也覺得有道理的說出來。當然其中也有人在國外活的很好(也有表面看起來很好,其實不然)。本來人就很多樣化,我說的問題也提了原因,覺得自己可以克服,也有money可以移民,OK啊!
我聽到的不是個案,回來分享的人有的並不代表個人,而是代表。早期都是報喜不報憂(不是故意而是憂還沒呈現出來)。時間一長,問題就一一浮現,現在報的也不是要大家不要移民,而是要有心裡建設和準備。
尤其不要存著移民就是進天堂的想法。
sunyearhuang wrote:
這句嗎?"我說我聽到,知道的,你說你聽到的"
我這句的意思就是:互相尊重的意思。
抱歉,讓你會錯意成有火葯味。

應該是用"鼓吹"這個詞彙來形容
我覺得有點過火,好像在影射小弟的意圖是相關行業仲介似的
不過如果您說您沒這個意思的話 可能是我修養不足吧...歹勢啦
sunyearhuang wrote:
大陸人?我們好像是在談台灣移民美加問吧?OK,不重要。
最好是親朋好友,所有的人脈都一起移去吧。
我不是也說了嗎,我移民加拿大的親戚是一堆朋友一起移的。但那是不夠的。
移民很少是單兵作戰,通常會成批,也會有接應的。所以我沒說移民就是孤單一家子在異地。
只說生活圈會變小(相對於在台灣),如果有語言上的問題,生活圈會更小,會更單調。
如果沒有語言問題,OK,這方面問題會小一些(但不代表沒問題)。

從大陸人買房談到移民美加,回頭再聊一聊陸客買房做個比較
畢竟一開始的確是從陸客來台買房與陸客去美加置產之間的選擇開始的
當然語言能克服的話,OK(不管是這一代或下一代)
語言不能克服就一邊學,一邊用錢來補足 還是生活的下去
都移民了就有落地深耕的打算,當然不會只看一代,也不會只考慮"語言"這個選項
這代克服不了的問題,就留給下一代去克服
人各有志,孩子大了要做美國人做加拿大人做台灣人做大陸人
其實百年之後,自己眼睛一閉也看不到了
只是我周遭的例子剛好是拿未來去西方世界賭一把,不是前程未卜政策不定的台灣
這大概就是"你說你聽到的 我也說我聽到的,知道的"意思
sunyearhuang wrote:
我打個比喻(你如果比喻不好,可略去)。一個本來好端端可以自由行動的人,突然中風不良於行。
請個外勞吃喝拉撒睡,都有人代勞,問題可以解決啊!撒泡尿都要按鈴叫人,但心裡層面感覺會一樣嗎?
當一個自由自在生活慣的人,突然事事要人幫忙,要人翻譯時的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
剛開始不覺得,久了就會懷念以前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是心裡層面的,當然也不是每一個人都一樣。
沒什麼我的情況,我只是把我在參加的團體裡,聽到的,也覺得有道理的說出來。當然其中也有人在國外活的很好(也有表面看起來很好,其實不然)。本來人就很多樣化,我說的問題也提了原因,覺得自己可以克服,也有money可以移民,OK啊!
我聽到的不是個案,回來分享的人有的並不代表個人,而是代表。早期都是報喜不報憂(不是故意而是憂還沒呈現出來)。時間一長,問題就一一浮現,現在報的也不是要大家不要移民,而是要有心裡建設和準備。
尤其不要存著移民就是進天堂的想法。

當然啦我也不覺得移民就是上天堂
一樣有文化衝擊,生活習性,國家政策等等一大堆東西需要消化
如果凡是只看壞處不看好處 那其實也沒有必要深究
因為根本沒有做好改變的準備 當然對改變這件事充滿了反感的負面想法
如果您的朋友真的這麼無法適應 其實你也可以建議他們乾脆放棄外國籍回台灣生活
認真覺得把錢繳給這麼悶蛋的地方幹嘛...把稅收跟消費帶回台灣也很好啊!

我自己要打譬喻的話...一個原本騎機車騎習慣的人,買東西方便,大街小巷都讓你鑽
到目的地丟著就好也不用煩惱停車,花費又便宜...偶爾逆個向也無所謂
有朝一日突然發了財...於是雖然不會開車也買了一台進口汽車,還請了一個司機老王
一開始一定也覺得不習慣...這麼貴的車不能鑽小巷,買個飯還不能停在門口
停車位又難找,找到了發現還要停車費...每年還要繳機車好幾倍的稅金,還要花大錢保養...
如果都這樣想 那車主把車賣掉繼續回去騎歐兜邁當然很正常
如果想的是...夏天有冷氣冬天有暖氣,不用吸廢氣還能聽音樂,坐在上面又比機車安全多了...
想去外縣市渡個假,發動就馬上上路...有車真好! 當然啦...有時候又會懷念起摩托車的方便
可能你我認識的車主後來的選擇不一樣吧 你對我也沒錯...一樣米養百樣人,各有各的好
sunyearhuang大,你辛苦地說了這麼多,如果還有聽不懂的,叫他們去看27台的WTO姐妹會,裡面的各國新住民儘管對台灣有種種不滿意的地方(一致認為台灣媒體最糟糕),他們還是認為台灣讓他們不想回去母國住。其中較有知名度的美國人歐陽珊,土生土長紐約客,20幾年前北京大學畢業,10多年前五燈獎五度五關後與交大畢業的合作伙伴黃崇校結婚然後回美國,生了一男一女,兩人在波士頓有房子,台灣老公目前仍在美國上班,但歐陽珊卻帶二子女回台生活,在一般國中國小繼續升學。這幾年「中國熱」在美國沒有降溫,北大畢業的歐陽珊要在政商匯聚的美東找到好工作並不難,但夫妻兩卻一致決定忍受分隔兩地之苦,讓妻兒來台定居。歐陽珊目前在補習班教英文,母子三人在大安區中正紀念堂附近租房子,房價比她在劍橋房子貴多了,但房租卻比她劍橋房子出租的租金少許多,而最在重要的是在台灣的生活讓她非常快樂,根本不想搬回美國,只留英文還是不好的老公(她們自己說的)在美國賺錢。
tylersony wrote:
應該是用"鼓吹"這個詞彙來形容
我覺得有點過火,好像在影射小弟的意圖是相關行業仲介似的

我沒這個意思,純是個人用詞習慣。Sorry!

tylersony wrote:
這代克服不了的問題,就留給下一代去克服
人各有志,孩子大了要做美國人做加拿大人做台灣人做大陸人

小孩適應一般沒問題,如果移民就是為了小孩,很OK!
為了小孩,父母一切都可犧牲,這也是華人傳統的美德。
但如果不是那麼傳統的,例如是"兒孩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觀念的人,就要多聽一點多想一些。

大家放心如大家口中說的

台灣很爛 鬼島 一點吸引力也沒有 大陸人絕對不會來

所以政府開放「陸資置產「543」限制 將鬆綁:房產業者指出,現行「543條款」限制,即三年內不得轉售、有購屋者在台最長停留四個月、購屋貸款上限為五成,皆影響陸資購屋意願。近期傳出內政部有意解除「在台最長停留四個月」的限制。」

也不會對房市有任何影響滴 呵呵呵 有你們認定大陸人不會來 我們就不用怕開放 不用怕 不用怕 不用怕。。。。

應作如是觀 wrote:
字數太多了 我幫你翻...(恕刪)


應該是 “我買不起房”
sunyearhuang wrote:
我沒這個意思,純是個人用詞習慣。Sorry!

不會~~看來是我多慮了
反應過度,我也向你致歉
sunyearhuang wrote:
小孩適應一般沒問題,如果移民就是為了小孩,很OK!
為了小孩,父母一切都可犧牲,這也是華人傳統的美德。
但如果不是那麼傳統的,例如是"兒孩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觀念的人,就要多聽一點多想一些。

我周遭移民的長輩朋友,為了孩子的確大多都有這些考量
認為現在台灣的環境充滿太多動盪不安的氣氛...只好觀望再觀望
我這幾年也覺得時局跟人心變幻的頻率好高 常常都覺得好像有山雨欲來的味道...驚驚
房價跌~自住買房怎麼會沒差??
漲的時候,只買得起偏遠舊公寓,跌的時候可以買到地段不錯的大樓,
花同樣的錢,住不同等級的房子跟地段,怎麼會沒差??

可別酸我沒錢買房唷~那只是證明你有房~或正在貸款買房
相信房價永遠會漲的,那就危險嚕

房價漲了一倍~工作收入卻沒跟著漲
哪來這麼多源源不絕的錢可以一直丟入房地產?

除非政府一直印鈔票
不管空頭還是多頭大家都只想聽自己想聽的...以下是我在台南板的回文
看空看多都有....大家加減看啦....看空的言論都對但不是現在...看多的觀點也對但也只是這幾年而已..賺夠就快跑吧..


要讓台灣房地產反轉要有三個重大要素...
1利率..上一波多頭的反轉..是央行總裁謝森中一天之內把利率從6趴直接上調到12趴(夠狠這才叫打房)...狂漲的台灣房價多頭熄滅..維持平盤..三年後房價開始緩跌...以每年3到5趴的速度緩慢下跌...一跌10年..

個人觀點....期望短時間房價腰斬..好進場買房的人...慢慢等吧!有一句話利率不漲房價不死...
腰斬等的到啦....10幾20年後吧.....絕對不是20個月後..除非核爆或921再來一次...(等待的期間房租的支出你覺得會比房價的損失少嗎?)自己算一算吧!現在年利率一年2趴沒跟銀行借錢買房真的是對不起自己..大家覺得兩年後利率漲一倍的機會是多少?了不起調到3趴...對不起房價一年就漲30趴了...


2少子化..現在有自住買房需求的人集中在60到70年次的人(大部份)這個世代兄弟姐妹約3-4個...買房需求大..房價漲是剛好而已....下一個世代80-90年次只剩下1-2個...需求少再加上長輩留下來的..必跌....

個人觀點...少子化...是個問題...但你有注意到嗎?要等到少子化發酵影響到房價...時間要多久....一樣10年跑不掉...10年後誰算的準...10年後搞不好兩岸統一了...XD

3稅率..房價合理的國家持有房子的稅率都很高...這招最有效也最立即..但政府是最大的莊家...你看看它總是會開後門讓人避稅..你覺得它真的要打房嗎?

個人觀點..炒房的最大推手跟後台就是我們大有為的政府..推奢侈稅是為了不讓房價漲太兇..不是為了要打房..真要打趴房市很簡單一年房屋稅率總價一趴(依據實價登錄課稅)就好而且沒有例外條款...必跌..但有可能嗎?你看看每個官員房地產都一堆...他們不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請放心...



要讓一個人對房地產從死空頭變成死多頭....很簡單...叫他買一間房子就好了....
講再多都沒用....也不用爭論...
立場不同看法不同....我是過來人..我懂....我當過死空頭也當過死多頭
現在我站在多頭的一方....結果如何...
2-4年後來印證吧....
  • 3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