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說說你怎麼買下第一間房?


omfr wrote:
民國 80 年, 我姨丈給表弟在木新路買的新房子 25 萬/坪
臺北市木柵區木新路三段95巷國泰攬翠天下
一坪預售價格約25萬元...還笑我不買房...

我只是覺得太貴不想買
就算吃喝玩樂, 也比擺著跌價好

房價後來跌了 10 年
在SARS 附近時候, 因為張教授喊多, 開始看房子..
前房東紡織生意失敗, 聽說我要買房子搬走
就問我要不要買, 我就付現買了
當時附近10多年的華廈也不過 28-30 萬/坪...(恕刪)

你表弟住了十年的新房
這十年你從25萬等到28萬
如果再加上這十年的房租...
安妮美黛子 wrote:
既然打算不買房你來這分享甚麼經驗呢?..(恕刪)

買了敦南圓環房子不是嗎? 你生什麼氣?

我只是說 ..買點是等出來的
不是幸運

要等的話要能忍
這是我買房的經驗....你生什麼氣?
安妮美黛子 wrote:
那是個人問題吧!

不能說我買房沒有增加所謂安定感就有問題吧....

我覺得等到用現金買房沒有貸款更有安定感
這樣有問題嗎?

winyi wrote:
你表弟住了十年的新房
這十年你從25萬等到28萬
如果再加上這十年的房租.....(恕刪)

去看看當年的利率吧!

木柵區木新路三段95巷和敦南圓環能比嗎?

我家隔壁(門對面)是民國 84 年買的 (已經離最高點 78-79 年一段距離)
相同的價格, 相同的賣方, 地點和屋況完全相同
我家隔壁買的就比我少10幾坪 (57 vs. 43)

"鈔票的重量" 那本書有:
如果我在80年1月1日作了一張一塊錢的一年期定期存款,然後第二年將本利和續存一年,如此周而復始,一直到99年年底,當初的一塊錢會成為2.41元。換句話,傻傻地投資在定期存款,二十年下來的投資報酬率為141%。

如果是投資在房地產上頭的話,仁愛路圓環附近 80年新屋單價約每坪35萬元;
99年年底20年的中古屋約每坪70萬元;

定期存款到期領出不需要負擔任何的手續費,賣房子有增值稅,售屋手續費,還有仲介費

還有房屋稅與地價稅,這兩項稅捐的金額大約是買價的0.2%(每年繳納一次)

以我同一棟租屋付的房租來看, 就算年平均租屋報酬率約是房價的3%
(我租房子時期年報酬率3% 已經是最高水準),
假設這二十年來每個月每一天都可以順利將房屋出租,
而完全沒有發生房客欠繳或租賃中斷的事情, 3%x20=60%
(我家隔壁租人常常發生房客欠繳或租賃中斷的事情)

租金加售屋利得扣除交易與管理成本後的最終報酬率 100+60-交易與管理成本不比定期存款 141% 好

當房東比起定存族來說卻得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和房客周旋、尋找房客與催收租金,況且,租金收入還要繳綜合所得稅。
此外,二十年來,換房客總是得投入一些最基本的裝潢、修繕與更換等費用吧!

在我的記憶裏
薪水似乎永遠跟不上房價攀升的速度
那時每每想到自己的家在台北市
好像連間廁所都買不起的時候
心裏頭還挺洩氣的

因為很多原因
賺的錢一直都存不起來
那時也只覺得
反正先幫家裏還貸款
所以買房的事就一直擱在那
直到有一年
和小妹吵架
我才開始重新的反省自己的價值
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
重新檢討自己的未來

決定搬出來,知道媽媽會反對
所以想就近些找房子
從而開始學習近年家附近的房市
才發現新的不敢買
舊的不想買
忽然在第一步就卡住了

所以我重新思考自己買房的目的
想要的居家生活環境
還有可以給我的家人小孩怎樣的生活

然後朋友介紹了我淡海新市鎮

說實在的
在那之前我對淡水一點也不熟
除了偶爾去老街吃吃小吃外
好像剩下的記憶都很模糊
不過老婆對那裏有著還不錯的印象
再加上我沒有交通上的問題
所以從網路上試著了解淡海
我也是那個時候加入01的行列的

我是工程人員
對新市鎮的本質也比較敏感一些
所以當我知道北台灣還有這麼一個地方的時候
我幾幾乎就已經決定定居在那裏了

剩下的就是去找合適的房子

本來心裏頭的預算只有約400~500萬的
可是發現無論是新成屋或是蓋到一半的房子
頭期款我都付不起
所以鎖定的範圍就愈來愈小了

那時的建案還沒有現在多
在加上自己對房子還是有一定的嚮往
所以能看的房子也就愈來愈少

最後總共看了兩個鄰近的建案
招待中心的小姐每個都給我畫了好大的餅
那時恰成為了我說服我媽媽的理由
(其實我心裏對那些大餅是聽聽就好的,
因為現況的居住環境我就已經很滿意了)
最後買了一間7XX的預售屋

付貸款的過程真的是很辛苦
最近房子交屋了,準備花個一~二年的時間來裝簧
之後在順著和老婆大人討論的規劃幫進去
不過每當休假回去的時候
看到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家的那種歸屬感
及在老婆和小孩身上感覺到的安定感
我覺得現在這麼辛苦也算是值得了
淡海新市鎮我映象深刻
因為15年前住台北捷運通其實就開始炒
當時一位友人買淡水鎮淡專後很漂亮社區一坪約12萬
淡海有些我的朋友買他們當時是淡大講師
教授們很喜歡那一區很多人一起買
幾年後進淡水鎮的麥當勞前.面海新大樓景觀超級無敵炒更高
淡海新市鎮卻消沉幾年
現在買預售應該是有便宜至少1-2成吧其實是好選擇呢!
住淡水雖冷.但風景好連空氣都很有詩意~!
安妮美黛子 wrote:
淡海新市鎮我映象深刻..台北捷運通其實就開始炒.(恕刪)

淡水在民國七十五年行政院核定台北捷運後就開始炒了
淡水民國 80年新屋單價每坪25萬元

松山永吉路民國 80年新屋單價每坪25萬元
木柵區木新路三段95巷國泰攬翠天下民國80年新屋單價每坪25萬元

到目前為止名目投報率最差的就是淡水...因為早就開始炒了

1997年3月28日:淡水站─中山站段正式通車啟用; 房價已經跌快 7 年了


一片吵雜聲中
恭喜成交聲此起彼落
我完全沒殺價買下此生第一間房子
當時看上捷運出口,四年工期付款輕鬆,鋼骨結構三項優點
四年後交屋時市價已跌兩成
剛好是我已繳的錢
我考慮要不要斷尾放棄保住八成
後來硬頭皮辦完貸款
建商竟問我要不要買其它別人不要的房子
現在有點後悔當初沒多買幾間
我的發言大都是哈拉而已, 如有得罪不要太在意。
我67年次,當初因為要結婚買在離娘家近的泰山,房價含裝潢及車位買約570左右,其實也沒多想,只是覺得付擔的起就買了,兩年半後無意間看到附近有新建案,沒想到居然是我理想的格局,於是就有了換屋的念頭,當初25坪帶車位裝潢的小房子居然在自己上網賣屋時,賣了約850的價格,當下我是看到了房地產的威力,因此原本只要買一間48坪,因建商要結案時,售屋小姐告知有一小坪數,原本已簽約,但客戶違約不買,所以可以較低價買,也沒想太多,只是覺得付擔的起,就多買了這間,前陣子也是自售賣給了有緣人,比起當初的買價,也是增值約200萬,不過買房子還是要有緣,只要有了想買房的念頭,到處看房是免不了的,付擔的起就出手吧!
7年級前段班...從出社會開始...便努力存錢....為結婚購屋做準備...
加上工作穩定...吃住家裡...所以存錢的速度算快...一遇到金融風暴....便瘋狂看屋....趁時機買屋...結婚去^^

與世無爭 wrote:
..一遇到金融風暴....便瘋狂看屋....趁時機買屋...結婚去^^


所以說,好地點的房子,要大跌很難~~

因為還是有很多人要搶進....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