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政府老是偷印鈔票,你還願意繼續持有這種鈔票嗎?而不是買房嗎?


scott71862 wrote:
少子化影響 買房需求不再那麼大
現在建商拼命蓋房子 房價高但沒有量
...(恕刪)


少子化是個假議題,我懶得再說了

若真沒需求,建商還會傻到一直蓋嗎?

再說,只要買得起,大家都愛新蓋的房子

yunyunhome wrote:
少子化是個假議題,我...(恕刪)



少子化是假議題?
十年少將近一百萬個小朋友,目前的衝擊之大,這你還敢說是假議題????

你自己開版少子化那篇,我已經把數據都找的很清楚了,你幹嘛不回文啊?
怕輸嘛?還是一句"懶的說"就代表一切????

事實在眼前,不要視而不見,

少子化目前是對特定嬰幼產業從業人員(婦產小兒科,嬰幼兒食品用品)產生衝擊,再來是對學校,小學,中學,進而高等教育衝擊,這些產業內的員工,直接面臨收入減少,轉行的的危機。
而要更大的發酵形成國家危機,要再等十年到二十年之後。
那時,青壯年減少,又要奉養年老雙親,扶老比大增,會更加加重經濟的負擔。
加上自有住宅比率高達85%,新的住宅需求就減少。

人口負成長是要死的人比活的人多,人口結構才是主要重點。
若一個長壽村,生的少,死的更少,是人口正成長的地區,但大多是老人,你想房市會熱絡嗎?

假議題就提出怎麼假嘛!

明明整個產業就是想要利用增加供給來創造需求,
銀行,建商,媒體,仲介,投資客,散戶,層層堆疊起來

銀行狂放款,因為他們要賺錢。
建商狂蓋,因為他們要賺錢啊。。。。。
仲介狂推,因為他們也要賺錢啊......
媒體狂報,因為他們要賺錢,
投資客狂買,因為他們要賺錢,

虎哥狂發文,因為???


住宅資訊統計網回信來了,說他們的全國房屋總存量是舊的,尚未更正,
也就是營建署的新聞稿100Q2是錯誤的,全國房屋存量低估了17萬戶。

這明顯供給大於需求


自己去看文吧!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2476375&r=7&p=4

貨幣供給額 M1a, M1b, M2 由中央銀行所編制,用以判斷金融情勢的指標,此指標以年增率%為單位,
還沒看到哪一篇文章或媒體用"金額"來討論M1b?????

貨幣供給指整個經濟社會在某一時點所存在的貨幣數量;
貨幣供給的增減反映了市場資金狀況的寬鬆或緊縮,與利率,物價及各項經濟活動息息相關。

總體來說,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
包括外貿順差、經濟成長、貨幣流通速度快、及物價水準上升會使貨幣供給增加,反之則減少。

也就是每年對外貿易順差,經濟成長,股市房市進出快速,通膨,都會增加貨幣供給。
像是外銷出口,賺進外幣,再換成台幣,這些是增加m1b的主因。
但主要還是以年增率為單位。你用的淨金額是不準確的。
還你要出口都不要賺錢嘛?每年貨幣都持平?
賺國外錢,增加國內經濟,竟然被你說成央行偷印錢,錢貶值,買房保值???

2009年國際熱錢湧入,央行為了打擊熱錢避免台幣升值,要買美元拋台幣,將使台幣供給量更高。
房產被炒成這樣,簡單一個原因,就是錢太多,錢多就作怪炒作。炒作太高,就泡沫化。

2010年01月26日蘋果日報

【林巧雁、吳靜君╱台北報導】中央銀行昨公布去年12月M1B年增率30.30%,創21年來新高,由於M1B被視為股市動能,引起外界對資金過熱疑慮。經研處副處長陳一端指出,年前資金出籠M1B不易下跌,不過去年基期已高,今年M1B年增率應會下滑,暗示台股無過熱問題。不過學者憂心熱錢將續湧入,台股續漲恐有資產泡沫危機。

針對M1B屢創新高,學者們大多認為是市場過熱警訊,淡大財金系教授林蒼祥認為,不只是股價會上漲,連資產還有泡沫化疑慮,這對長期經濟發展非常不利。孫效孔則認為,現在不只是國際熱錢,還有國內資金過於浮濫,就算外資不來炒地,也會造成本土型資產泡沫化,應該慎重。

央行:M1B再升有限




學者認為,央行為了打擊熱錢避免台幣升值,要買美元拋台幣,將使台幣供給量更高。圖為央行總裁彭淮南。

央行昨公布12月日平均貨幣總計數M1B及M2月增率,分別為1.77%及0.57%,均較11月高;12月M1B年增率上升為30.30%,主要因銀行定存轉向活存,M2年增率則因基期較高下降為5.99%。2009年M1B平均年增率為16.54%,M2平均年增率為7.21%,上次M1B年增率高點,是1988年8月的30.32%。

陳一端指出,外資去年12月匯入25.65億美元(約820億元台幣),國外資金匯入轉進存款,也是M1B衝高的原因之一,不過上漲幅度已近高點,再上升空間有限。

陳一端說,去年12月M2年增率已回到2.5%至6.5%的目標區內,未來幾個月M2年增率可望回到目標區內。

...........

不過學者也認為,若用升息手段緊縮貨幣,對經濟來說不利,所以央行除針對個別過熱資產的關切,還可考量發行NCD(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可轉讓定期存單)來吸收過剩資金。惟央行發行NCD有成本考量,施行效果恐有限。
活存餘額逼近10兆元

央行同時公布去年12月底活存餘額增至9.59兆元,1個月內增加近2400億元,證券劃撥存款餘額成長至1.24兆元,單月增加353億元,也創下歷史新高,定存餘額則為18.94兆元。

12月銀行放款增加1772億元,個人部分為861億元,民間747億元,其他為164億元。12月金融機構放款與投資均為正成長,去年9月之後每個月金額都呈現成長,12月增幅特別大。


央行每月都會公布M1A、M1B和M2等3大貨幣指標年增率統計,就像3個內包的同心圓。最裡面一圈是M1A,即通貨(民眾口袋中的錢)、支票存款和活期存款總和;第2圈為M1B,比M1A多了活期儲蓄存款。最外面一圈是M2,即M1B加上定期性存款。


http://tw.myblog.yahoo.com/jw!9bpGe6GRGBYzfU6WxkVHzsD6qMwB/article?mid=116&next=111&l=f&fid=12

http://long-tw-stock.blogspot.com/2010/02/m1b.html



yunyunhome wrote:
少子化是個假議題,我...(恕刪)


少子化是真實在發生的問題
目前還感覺不到不代表不會發生
這些人還沒長大,等你過5年10年你就會感覺到了

建商一直蓋是有需求沒錯
但是這個需求不是自住的需求
是投資客的需求。

投資客的獲利是來自自住客的購買
等到有一天人口變少,購買力下降
投資客也不得不認賠殺出,轉投資其他標地(黃金、美金、基金...等)
這跟股票一樣,早走的先賺,中間走的持平,晚走的就等著套牢或認陪殺出。


狂傲浪人 wrote:
(恕刪)


民國115年 (生不夠死的年代)
民國90年生進入25歲 (人口出生跌到2x萬的起始點)
民國50年生進入65歲 (人口出生平均3x萬)

民國125年 (溫死的年代)
台灣戰後最後一波嬰兒潮也要退休了 !!!

民國135年 (推被圖的哪一篇啊 ?!)
中華民國政府宣布破產清算或者變成台灣特區(我個人看法是可能提前到民國125年) ,這就是我之前講的三十年終成大局之奧義 .所以~~~少看選舉新聞 , 顧自己的未來較實在吧 ^^
大可不必 wrote:
民國115年 (生不...(恕刪)


台灣能有今天的經濟成就,絕對不是靠台灣有很多人口,很多勞動人口

別忘了,大量的台商在大陸雇用了數百萬的勞工,然後再回饋給台灣母公司,讓母公司能夠用更高的薪水僱用相對高階的白領人才

再者,還有很久很久以後,才可能出現人口負成長

現在就在考慮,不覺得杞人憂天嗎?

而且,未來幾年台灣經濟有可能變得更好,屆時新生兒出生率有可能跳高,原本預期的人口負成長等等都將不會出現

再者,你講這些要表達的是,你這輩子不可能買房,因為房價會長線大跌?

既然如此,你還來房地產討論區要幹麻?

反正你又不打算買?

別自欺欺人了!

yunyunhome wrote:台灣能有今天的經濟成就,絕對不是靠台灣有很多人口,很多勞動人口


錯,你會這樣說,表示你真的不瞭解台灣經濟發展史。

請問兄台家居何處?



niftyc wrote:
錯,你會這樣說,表示你真的不瞭解台灣經濟發展史。

請問兄台家居何處?...(恕刪)


應該是住台北的公務員...
活在自己的天龍國的象牙塔裡..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當初港星鍾先生是怎樣破產的 , 買房被套死 ~
因為97時,一堆港人外移到美國 ,加拿大 ,台灣 等 .沒人沒消費,經濟當然掉 .
後來中資進入,才有來現在香港的繁榮 .

台灣產業的狀況,遠比官方表面說的還要糟 .
不過去,就等著被淘汰. 現在過去又太晚 ,因為內地的部分技術甚至比我們還要好 .
前有韓國 ,後有內地 ,台灣產業(簡稱台慘)基本上已經變成夾心餅 .

台灣的現況就像過河的卒子 ,只能且戰且走了 ..

還有我之前說過,五年內台北地區房地產依舊走多頭 (基準點是抓民94~95年的房價)
所以我上來這裡喊爽!!!不行嗎 ??????

講政治太複雜 !沒搞頭!
不如讓自己溫飽, 還有不要賠上自己一輩子的積蓄~

yunyunhome wrote:
再者,還有很久很久以後,才可能出現人口負成長

現在就在考慮,不覺得杞人憂天嗎?


再過沒多久就民國 101 年了
也就是說,最快 5 年後就可能出現人口負成長的狀況

你所謂的很久很久或許沒有你想像的那麼久
不過你可以安慰一下我們的經建會,不要那麼杞人憂天....


【聯合報╱記者徐碧華、許玉君/台北報導】
圖/聯合報提供
台灣生育率逐年降低,去年更掉到全球最低!內政部最新統計,去年台灣出生率已降到千分之八點二九;每位婦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數只有一人,全世界最低;比香港的一點三人、日本的一點四人還低。

去年出生的新生兒只有十九萬一千人,比上一年減少七千多人。出生人數和出生率雙創台灣歷史新低,連兩年跌破廿萬人。

經建會官員坦言,因為出生率跌幅高於預期,人口負成長的時間比原先預估提早十年;最快可能在民國一百零六年就將發生人口負成長
yunyunhome wrote:
台灣能有今天的經濟成...(恕刪)


上面那篇提出數據的文怎麼不去回一下?



如果少子化是個假議題,無關緊要

政府幹嘛要思考對策啊?

房地產版是指有看漲且馬上要買的人才能來看嗎?

不管我看漲還是看跌股票,沒有天天買股票,我也看投資理財版啊

看看大家對房市的看法,就是我來看房地產板的目的

還自欺欺人勒......有一定要買賣才能來看嗎?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