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房價飆年輕人喊貴!「就直說多少買得起」神人點出一關鍵

BK Wu wrote:
如果上一代資產累積的重要性,比花資源養育下一代成為傑出的工作者要來得重要,那不用對這個社會的未來期待太高。

我也是個年近半百的中老年人,對於這樣的趨勢感到憂慮。(恕刪)


這個趨勢很明顯喔!
大家要認真面對這個現實!

成因很多,大致有下
1.美國印鈔解決財政問題
2.資本主義的末路
3.自動化設備取代傳統勞力密集
4.以量制價的消費模式
5.大者恆大的企業優勢

憂心社會在改變?
社會天天都在變,
機器人的時代快來了⋯⋯
多餘的低階人力終將被淘汰⋯⋯
1 你一生再怎麼滴努力 都比不過你投胎那次努力的重要

2 你努力打拼一輩子 不如你爸給你一棟北市信義區房子

3 你工作一年連500萬都不到 有錢人買個2000張台積 放個1年就有2000萬股息

4 要從沒錢變有錢很困難 要從有錢變更有錢超簡單


meridian wrote:
1.台積電作業員年資(恕刪)


很可惜 我從不相信社會主義思維 這本質上 就只是一個封建社會的美化版

而 最初的討論內容 就是再說 台灣年輕人 多少錢才買得起房子

而我從頭到尾 只是單純以目前 佔據絕大多數工薪主體的主流

人群們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不用跟我扯啥平均工資

拿郭台銘的薪水 跟我平均後 我也是月入 數十萬的人了

但我有拿到這筆錢嗎? 答案沒有 所以 平均工資 看看就好

只是方便你估算 而不是現實狀況

24000~36000 基本上 佔據了 整個中華民國社會工作階層至少 60~70%總工作人口

剩下的才高於這範疇甚至更高 那些只會嘴砲 怎麼不去月領數十萬的神人們

口中所嘴的 這樣薪資收入水平的實際上只是佔據了不到10%人口

你們怎麼會這麼沒勇氣點出這事實呢?

每每只會回我 怎麼不去找年薪數百萬的工作 多神奇阿~

記住喔 這並不是在說 房屋區段地價問題

而是絕大部份年輕人們的工資能負擔的就是那麼多而已

更不用提 往上爬 尋求發展 活著 樣樣都要錢

光一棟 六百萬房子 讓你們面對 請問~

你還要不要你們嘴巴說的多美好的往上發展啊?

真的 一堆活在夢裡的 天真大孩子與老孩子們 ~

廢話一堆 都不如 樓主 在 122樓的殘酷嘲諷 來的更讓人信服點
jiahsien wrote:
好笑,那請問你幹水電的買幾間房子了?

我同事它爸年代同樣幹水電老早買四間房子,而且還是10年內付款完,你呢?你還要分期付款幾年?

事實就是,同樣付出你的收穫是越來越少,而不要幹話那邊說"年輕人不努力"

還有阿XD 同樣扯雞排,你知道倒掉的雞排多少間嗎?少在那邊生存者偏差理論了。

我外婆是擺菜市場,我阿姨也是擺菜市場,更準最說法是我阿姨是接任我外婆攤位下去

但我外婆已經買了一棟3樓透天房子、一間一樓店面、3、4間房子,之前推估資產是上億...

但,接我外婆攤位的阿姨,只有一間房子,幹同樣事情,也是老早準備老早出來賣,但一個是上億一個是一間房。

別在那邊瞎扯淡了XD


題外話,我也是有房子,也算房東,別在那邊自以為我只是領25K



我說我超過4間你信嗎??

你不會信...不管我說真的還是假的..你都不會信

所以我說我買幾間..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或是說我買了幾間房...對你來說..重要嗎??

就現實而言..我買的起房..是事實

這也不需要和你證明什麼

畢竟你現在的言論

你自已不覺的可笑嗎??

批判著別人有房時..你也在割著年輕的韭菜

那麼有大愛..把房拿出來便宜賣年輕人啊??

作不到對吧......

不是房價太高要幫年輕人嗎??

嘴巴不說......身體卻很誠實

我並無力改變你的想法

畢竟你的人生是你在面對

你想活在謊言而不想面對真實的社會

那不勉強..你慢慢過你的人生...



在題外一下...我在這板說過N次了..不是今天為了你才說的

如果怕我說謊..

可以去查我過去的回文..

我第一間房..我付了7年的房貸就解脫了...

很可惜..沒辦法付到10年..

讓你失望了..

旦我真的沒辦法付到10年....ORZ
直接用全台年薪中位數的幾倍來看比較合理

房蟲最愛講資金行情了
重點是
那些不是你的資金
也不是一般社會大眾的資金

這還不包含鑽法律漏洞的
槓桿資金

炒作才是房價大漲的主因

新屋說缺工缺料
工人都說他們薪水沒漲啊

中古屋總跟缺工缺料無關了吧
那是在漲什麼?

斷絕房地產投機獲利的一切可能

大家自然都買得起了
苗栗國以南的房子又新又大又便宜

整天擠雙北

然後抱怨高房價

抱怨投資客

呵呵

lycer wrote:
直接用全台年薪中位數的幾倍來看比較合理

房蟲最愛講資金行情了
重點是
那些不是你的資金
也不是一般社會大眾的資金

這還不包含鑽法律漏洞的
槓桿資金

炒作才是房價大漲的主因

新屋說缺工缺料
工人都說他們薪水沒漲啊

中古屋總跟缺工缺料無關了吧
那是在漲什麼?

斷絕房地產投機獲利的一切可能

大家自然都買得起了


除非你能讓全台的房子都限貸

不然你怎麼限都沒用

我個人是支持限貸的。。直接不給貸最好

一來房子便宜

二來你不會出現買超過自己能力的情况

三來。。真有人賣。。你能買的有限。。旦跟你搶的人也有限

直接大家拿存款數字來買

沒錢。。你怪不了任何人對吧
minglidx wrote:
很可惜 我從不相信社會主義思維 這本質上 就只是一個封建社會的美化版

社會主義是封建社會的美化版?這是什麼意思,聽不太懂......

minglidx wrote:
24000~36000 基本上 佔據了 整個中華民國社會工作階層至少 60~70%總工作人口
剩下的才高於這範疇甚至更高 那些只會嘴砲 怎麼不去月領數十萬的神人們
口中所嘴的 這樣薪資收入水平的實際上只是佔據了不到10%人口
你們怎麼會這麼沒勇氣點出這事實呢?

那如果標準放低一點,努力一下,先求個拚到月薪 50K~60K(中位數約 42K 左右吧,我這要求不算太過份吧),不要老待在每個月 24K~36K 的情況,你覺得會不會有些可行性?如果 24K 的月薪剛好月光光,卻也不會有負債,那升到月薪 50K 時,不就能開始月餘約 2.5 萬元了?

minglidx wrote:
每每只會回我 怎麼不去找年薪數百萬的工作 多神奇阿~
記住喔 這並不是在說 房屋區段地價問題
而是絕大部份年輕人們的工資能負擔的就是那麼多而已
更不用提 往上爬 尋求發展 活著 樣樣都要錢

好吧,數百萬年薪也許一下子跳太高,那,何不先求個讓工資開始走向成長之路就好?
另外,活著是要錢沒錯,而往上爬、尋求發展,是不是一定要很多錢才行,我覺得看情況。當然,追求工資成長有主客觀因素,主觀上能做的就是積極培養自己的職能水準,客觀上是產業有足夠位子給努力的人去追求;還有些人是沒有位子時,他會設法去創造出一個位子來。

minglidx wrote:
光一棟 六百萬房子 讓你們面對 請問~
你還要不要你們嘴巴說的多美好的往上發展啊?
真的 一堆活在夢裡的 天真大孩子與老孩子們 ~
廢話一堆 都不如 樓主 在 122樓的殘酷嘲諷 來的更讓人信服點

那就是自我發展時機太晚了啦,等到有置產需求時才發現自己收入不足,難以累積資本時,自然會有這種結論。

6000K 的房 vs. 月薪 24K~36K (假定月生活費用約為 20K~24K)
等比例放大 2 倍,相當於:
12000K 的房 vs. 月薪 48K~72K (月生活費用應該還是差不多吧?結餘是不是可以多至少 2 萬以上?)

這應該可以看出差異點在哪了吧?可支配所得。月薪 24K 等級,連結餘都難,買房根本想都不必想呀!但薪水高到一個程度,也許直接買房會很吃力或還是差一點點,但資本累積的機會就會開始出現。

月薪由 24~36K 等級升到 50K~60K 等級這位置時,也不會每天食費也等比例成長吧?而月月可以開始有結餘時,會開始研究自我投資職能成本以及投資理財;剛開始有結餘時,一開始目標不要太大,求個一個月能盡量穩點賺到 5000 元為目標,這等於 50K 的收入加上業外自己為自己加薪。慢慢穩了,試著看能不能做到月月穩定賺 10K 左右,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底子不厚的人就是這樣子一點一點來。當本業薪水 60K 時,且能做到投資月收益平均約在 12K 時, 這不就是約 72K 的月收入了?

一個月結餘 2.5 萬的話,一年下來就有本金至少 25 萬了吧?兩年也有 50 萬了,月收益 5K 就是月報酬率 1% 左右,一年就大約是 12%,但這不用費很多力氣,買幾本書認真學財會、經濟、與金融知識,多看文章多查資料,慢慢累積起來,不會花很多錢(去跟股市老師報明牌殺進殺出才叫做很花錢)。

我想並不見得沒有路走。就算最後還是買不起房,但月收入上升了,生活改善了,也是好事。
minglidx wrote:
很可惜 我從不相信社(恕刪)


從領多少薪水來衡量合理房價,
就是一種謬論!

用這種跟現實脫節的謬論去想,當然沒辦法達到你想要的境界。

為什麼「從領多少薪水來衡量合理房價,就是一種謬論?」
一個國家人民的薪資水平取決於「該國與全球各國競爭後所取得的貿易量」,越有資源或技術優勢的國家,可供應全球人民生活所需大量物資,則該國國民可獲得較高薪資水平。

但房價的形成,由三個因子所組成,「房屋座落地的地價,當地的建築工人薪資水平、全球建材的價格」
世界上有非常多,人民每天收入1美元的國家,那一年收入365美元,給他10年的房價所得比,所以該國的合理房價是3650美元?
請問3650美元要怎麼蓋房?所以這些國家的人民都是睡路邊、睡土堆、睡鐵皮裡。

也別再討論美國人、日本人、德國人薪資多少?台灣人薪資多少?台灣跟他們比就是窮國弱國啊!你生在台灣就是你不會投胎啊!都叫你重刷了!

也不用在討論以前老爸年代,買房較容易、現在買房較困難?
因為1970-1990年代是台灣經濟高度發展的年代,但台灣政黨惡鬥30年,經濟力早就退步一大截,所以才有薪資水平不變,但工資及建材的價格都大幅上漲,所以人民追不起房價的問題。

所以,用薪資水平看房價的合理性,本身就是個謬論,只是有人透過媒體操作這種謬論來煽動無知人民,藉以達到政治目的罷了。

讓我們看看許多每天收入不到1美元的國家,他們的房價所得比合理值是?
你告訴我?
tany3472 wrote:
從領多少薪水來衡量合理房價
就是一種謬論!
用這種跟現實脫節的謬論去想,當然沒辦法達到你想要的境界。

照過來!照過來!合理的房價在這裡。

中央的行政機關國產署的物件,34坪就是賣3038萬,因為國產署是政府機關,

所以34坪3038萬就是公訂價,等於政府認證的合理房價,否則就是政府帶頭炒房

資料來源!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