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lasoriginal wrote:
去想想為何全世界都實坪登記制吧!
我不知道張金鶚的話還有沒有人要聽: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2301)
房地產教授張金鶚表示,現在虛坪登記情況不合理,但完全實坪制也不合理,因為公設仍必須花成本興建,公設比高低仍一定程度反應社區品質。他認為,政府要改革,除了從資訊完整揭露下手,也應推動建物、公設分離計價,雙管齊下,才能解決虛坪問題。
真正問題在於容積用途與賣價合理性, 3 樓房內地板一坪、23 樓房內地板一坪、33樓地板一坪、停車場一坪、梯間一坪, 都均一價一坪算 60 萬元賣, 是不是合理? 真要細應該細在這種地方, 並不是仍然單純一個實坪報價就好... 就像有人講的, 就是讓建商跟代銷在銷售上更麻煩罷了...
強調一下, 沒有反對實坪報價的意思, 也沒反對實坪登記的意思; 而是反對把實坪制的功效過度理想化, 就好像把實價登錄到門牌過度理想化一樣... 市場, 說得很白, 其實就是籌碼對決而已, 當資訊一切都夠透明時, 就只剩下比誰手上有貨? 誰的貨好? 誰口袋夠深? 口袋深的人想不想來買?... 漲不漲、跌不跌, 跟這些籌碼情況才有關係...
dancingra wrote:
我不知道張金鶚的話還...(恕刪)
其實目前推實坪制,主要是不給建商有漲價的藉口(所以不是跌價),雖說藉口百百種,但實坪制是目前最容易更動的一個方式,其它你說原物料 人工 地價漲,控制不了,但現在擺明有一個實坪制的方式,讓你不用去丈量公設多大 車道多寬的方式去簡化大家的計算方式。
而且幾乎所有人都不確定台灣房價多高,政府不給實坪制真的是因為計算複雜嗎?
還是怕實坪計算了之後跟世界房價接軌?
推實坪制是消費者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措施,因為我可以丈量自己買的房子有多大實坪有多少,但我無法丈量社區公設比 和車道有多寬多大。
擺明了說,就是消費者已經不相信目前公設比的比例了,所以要改制度,如果改制度對總價沒差,那拜託 就改,這個跟囤房稅比,殺傷力趨近於零,但是蓋出來的東西會正常些。
P.S.三重區均價其實已經超越紐約平均價格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