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太多只是更凸顯現在的不合理處
公設就是給建商大玩特玩政府那邊一套 民眾這邊另一套的遊戲
才會出現眾多不相符合的所謂公設 灌水多太多了
有花園的三十幾趴
沒花園沒什麼公設的的也三十幾趴
幾百幾千萬的東西買在手上 但真實到底幾坪沒人知道自己手上確確實實的坪數
全都是建商自己跟你講的
其餘只能自己大概的計算一下
總之 實際坪數登記之後
新市場必定開始整個變成像日本一樣的簡單大樓公寓狀況
除了走道樓梯逃生梯外 不會再有什麼公設
因為除了超愛自己大樓有游泳池可天天游的人
我看不出有誰會多花個幾百萬買使用權 但在外面只需幾百元就能用的游泳池KTV
所以根本也很難說有什麼公設成本加上去
一台電梯六十萬 好啦 這建商太蠢買到兩倍120萬的電梯
那個成本用一戶的公設來攤可能都還太多
這樣隨便算一下就能知道 這種公設根本不足以做藉口了
你建商 大樓走道電梯無論你高不高興 你本來就必須蓋
不然你怎麼賣? 買家怎麼走進去看屋買屋
況且他蓋的東西變少 自然成本也變低很多 他再開一樣高價 民眾又不是笨蛋
因此這種只需法定必要公設的群眾必定佔絕對多數
建商當然可以大賣四十趴公設的屋子給錢太多的
賣不賣得出去好不好賣的問題
一樣地點一樣單價 50坪屋兩者差了14坪總價還可能比較低
最終舊屋公設多的價格會被牽著走
有些大樓有游泳池 交誼廳 KTV 健身房
8成以上住戶根本不會去用這些公設
但買房時卻被強制吞下這筆錢
一個公設游泳池建造時需要多少成本 計算完後分攤至所有住戶
一個公設電梯保養需要多少成本 計算完後分攤至所有住戶
一個公設健身房需要多少成本 計算完後分攤至所有住戶
然後每個月的管理費就使用者付費模式
6成住戶只使用電梯 那就繳電梯+警衛保全
3成住戶除了使用電梯 還使用游泳池 那就繳電梯+警衛保全+游泳池使用費用
1成住戶全都使用了 那就全繳
而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明明沒用 卻還要繳錢 更慘的是坪數越大的住戶繳越多
我辛苦賺錢買4房孝敬父母 每天工作12小時根本沒用到那些公設 卻還要繳的比2房還要多的管理費 是鬼打牆?????
這樣邏輯可以嗎?
sean1972 wrote:
法定公設跟本不計入容積,也就是說蓋了20%的法定公設,則建商可以賣40%的坪數,,那建商當然蓋好蓋滿,等於消費者被剝兩次皮。
...(恕刪)
這種說法不知有何依據?刻意誤導嗎?
如果免計容積讓建商多出200坪可銷坪數,目前就是把這200坪當成公設來賣,事實上也變不出400坪來賣.
過去人們質疑的是,免計容積是多出來的坪數,成本應該只有營造成本,沒有土地成本,為何可以當成一般坪單價來賣?
例如住三容積率225%,但蓋好後往往變成3,400%,這多出來的免計容積坪數真有這麼值錢嗎?
而建商的說法是,因為法規容許,所以這些坪數不蓋白不蓋,不賣白不賣,當初在獵地成本,在計算可建坪效時都已把這些考慮進去.總金額有增加但可賺的%數並沒有增加,依然是有土地的成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