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我是醫生,我"現在"不買房,系列文章第一篇:一般民眾購買房屋容易陷入的心理陷阱

lucc543 wrote:
你把買房想的太複雜了...(恕刪)

那就是你跟太太的溝通上「目前」沒有一致的想法囉^^或是婚前沒有討論到這一塊。
至於小孩,很多人都是用寄戶口的,不用說誰,我小時候我媽也這麼做^^這是個參考方式,之前有位大大說的好,背了房貸拼命加班,卻錯過了孩子長大的過程值得嗎?
買不買,對於自住的人其實可以好好的再想一想^^

docvincent wrote:
房仲:這間房子屋主十年前買的時候成本都不只2300了,他怎麼可能賣2000,你至少要出2500以上。
現在,聽到這句話的你應該知道這是一句幹話了吧!


的確是幹話!

要嗎也說隔壁都賣2500了,你出2000叫屋主情何以堪
名人名句都是唬爛您的
lyc168 wrote: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晚婚,小孩越生越少
也就代表像您這樣有迫切買房需求的人變少
剛性需求下降,房市怎麼會好?...(恕刪)


照晚婚來推算對購房的需求是下降的沒錯

但很多事真的很複雜,往往其它原因影響的權重更大

比如說你會覺得少子化會對機車購買量及總消費量有影響嗎?

照理論來講是年輕人變少了,買車的變少了,但是實際上機車價因為環保六期越來越貴,年輕人也越來越敢買,或是父母贊助

我要表達的不是機車市場與房市一樣, 而是不論機車市場或房市,都很難用單一少子化來衡量市場購買力

尤其房市又更複雜,牽涉太多層面,林全部長講的話我認為是有道理,不漲也不跌可能是最保險,但未來不排除開放陸資

不可否認少子化是一個因素,很重要沒錯,但是還會有更重要的而且突然的,那就是政府政策,例如開放陸資港資買房,那少子化一瞬間就變的不重要了,不要覺得不可能,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港資是我覺得最可能的

簡單講,如果你想買蛋白區可以等那些空屋降價去化,若想買蛋黃區的我看只會越等越貴,一輩子租房

我所謂的蛋黃區不是101大樓那種才叫蛋黃區,基本上地段好,機能方便的都可定義能蛋黃區,所以一個城市可以是很多蛋黃區

其實醫生不代表什麼想法都是對的,高學歷不代表在投資方面就有比一般人更好的判斷

我認識的醫生,律師,博士...金融商品都是賠的一蹋糊塗

在醫學方面醫生我絕對是尊敬的,但是其他面真的聽聽就好

也不是說他的論點完全錯誤

只是對第一句"我是醫生"有感而發而已!

Jedsxohe wrote:
一堆有錢人,沒有錢不夠的問題,
也沒有現在進場掃貨,這又怎麼說,

樓主文意看起來和你說的不同,

房價已經在跌了,沒買氣了,
買家不買最大,反正要賣的房子很多,
不降價?沒關係,不缺這間,慢慢看…


醒醒吧

你沒認識有錢人還在租房子的

騙別人就算了

騙自己是哪一樁?

自住跟掃貨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你知道你自己在說甚麼嗎?

terrybog wrote:

那就是你跟太太的溝...(恕刪)

我想要表達的是,買房需要動機,這個動機是出於需求,而且這個動機與需求不是因為自己,是出於身旁的人。買房是一個有點複雜的概念,引用一些數字很難去說服不想買房的人,我無法辯駁也不用花時間辯駁,我不是建商與代銷,也不是房仲,買房不買房在於自己希望創造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就如同大大所言,繳貸款帶來的加班之類的犧牲,這又是另外一個觀點,沒有對與錯,但是每個人人生追求的目標都不盡相同,給小孩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和給另外一半一個未來,是有些男人一輩子的夢想。我不鼓勵年輕人買房,我只是說,房子是給想成家立業的人買的。年輕人結婚生子建立一個小家庭,家庭成員多了,家的概念有了,自然就會想要買房,有個安定的感覺,這是很正常的,另外一半東碎念西碎念的,其實也是出於這個概念。如果囉嗦嗦要蛋黃區的又是另外一種情況,我認為不是很可取。買在哪裡不重要,蛋黃、蛋白、蛋殼都可以,不用想那麼多,至少有個殼遮風避雨就好。我有同事買在新店,問他哪裡,他說山上的社區,1坪才10萬,一樣住的很開心,我祝福他。還有一個朋友買在新莊丹鳳,我也一樣祝福她,至少有捷運。只要有了房其實都是好事。買房會創造出一個男人的自信出來,也最能表達對婚姻的承諾。隨便說說,不同意沒關係。謝謝兩位大大指教:)

lucc543 wrote:
我想要表達的是,買房...(恕刪)

講得很誠懇,但沒有用啊!
不買房的人只有兩種,一種是目前收入看的上,買不起(或稱不想犧牲生活品質,開始催眠自己沒房有哪些優點...),一種是想低價購入高價脫手想檢便宜,但這輩子到現在一直等不到低價(這種人還會抱怨投資客把房價炒高,因為他自己沒得賺價差了...)
覺得有需要,口袋夠深就買了,口袋不夠深講一堆道理,推一堆數據也沒用,誰也說服不了誰!






wei1234 wrote:
照晚婚來推算對購房的需求是下降的沒錯

但很多事真的很複雜,往往其它原因影響的權重更大

比如說你會覺得少子化會對機車購買量及總消費量有影響嗎?

照理論來講是年輕人變少了,買車的變少了,但是實際上機車價因為環保六期越來越貴,年輕人也越來越敢買,或是父母贊助

我要表達的不是機車市場與房市一樣, 而是不論機車市場或房市,都很難用單一少子化來衡量市場購買力

尤其房市又更複雜,牽涉太多層面,林全部長講的話我認為是有道理,不漲也不跌可能是最保險,但未來不排除開放陸資

不可否認少子化是一個因素,很重要沒錯,但是還會有更重要的而且突然的,那就是政府政策,例如開放陸資港資買房,那少子化一瞬間就變的不重要了,不要覺得不可能,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簡單講,如果你想買蛋白區可以等那些空屋降價去化,若想買蛋黃區的我看只會越等越貴,一輩子租房

我所謂的蛋黃區不是101大樓那種才叫蛋黃區,基本上地段好,機能方便的都可定義能蛋黃區,所以一個城市可以是很多蛋黃區

我提的少子化是針對該版友提出的剛性需求所做的回應
只能算是造成房市下跌的因素之一

而您所說的 "還會有更重要的而且突然的,那就是政府政策,例如開放陸資港資買房,那少子化一瞬間就變的不重要了,不要覺得不可能,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這句話其實是有問題的,那可不可能變成這樣?
"大陸一線二線城市的發展已經遠遠超過台北市,雖然政府已經開放陸資港資買房,但房價還是一去不回天天都便宜"
不要覺得不可能,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1.年金改革
2.明年取得建照的房子雨遮開始不計價
3.社會住宅
4.少子化
5.房價如果漲關係到政權的維繫,房價高為民怨之首,政府即使無法做到急跌,也不可能放任房價漲

我在乎的是版大所提出的以上五項,是確確實實正在發生的事
而不是去做一個不一定會發生的"夢",就算真的開放了,又真的有多少陸客會來買呢??

不要總是忽略眼前正在發生的事實,而去相信一個不一定會發生事。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脆弱Bruce wrote:

醒醒吧

你沒認識有錢人還在租房子的

騙別人就算了

騙自己是哪一樁?

自住跟掃貨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你知道你自己在說甚麼嗎?..(恕刪)


想像力豐富,可是現實和憨人想的相反,

身邊真的每個月億來億去的朋友早在2015前就賣光房子一件不留了,去年一直在國外旅遊中,但這和你我無關,

你實際上也不知我是什麼人,只能靠自己的假設來判定別人就是如何如何,
若不是真的想像力豐富,就是看了這些言論受不了,在大叫…“一切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而在你說的,就是錢不夠,
我只能說,有錢人跟你想的不同,
不然他們就會被套在房市中,買貴了無法脫手,

有錢人在租房子,你沒看過是你的問題,
大筆資金放在自認為會下跌的資產,不如拿出來做別的認為可以的投資,
就算不投資,少在房產損失,也算是有賺到,
我身邊的朋友

有幾個跑的比較晚

認賠了300多、500多出場

目前在台灣的資金都是炒炒股而已

短線炒作完就跑了

沒有資金留在島內做真正的商業投資

因為市場小、沒有賺錢的條件

所以這陣子錢別放台灣投資

更別進場買房

除非想做功德幫人解套

環境真的越來越差!

良心建議!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