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說如果公設的價格應該合理一點會比較好
總戶數有100戶
假設50坪 實坪32 公設18
如果一坪開價50
總價2500
我覺得不合理
假如說
公設的設施部份,明明就只是舖個磁磚+買地的價格
再給你一個樹好了
一坪花個500萬建起來的
100戶一坪50萬,是用5000萬去買的勒...
如果公設一坪20萬
50*32+20*18
總價1960
我覺得就合理

linyushing4 wrote:
在總坪數固定下,你會發現客戶依然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房子,建商的獲利也是固定,也是雙贏,但是一般民眾在這個狀況下一定會選擇低公設比的房子吧,所以5%跟20%公設的房子賣得特別讚,建商就卯起來蓋這樣的房子(有競爭力)。但是結果是好的嗎?我是蠻保留的,市面上出現大量高密度的低公設住宅大家都住的擠擠的,管道間跟公共空間能小就小,看到這裡樓主大概能了解到我講的是早期的低公設公寓,民眾不可能自己主動去選擇高公設比的房子,建商也不可能降低自己的利潤。不管是建商還是民眾都會選擇第二張表的超低公設!眼看民眾的生活品質越來越濫,最後為了建築的品質,建築法規把所謂的機械空間,管道,管理室空間,等待電梯的梯廳等...(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