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enchan29 wrote:其實你說的沒有錯只...(恕刪) 之前更多桃園人入籍台北市你怎麼不提,人家台北可是綁五年,總補助金額可是比桃園還要多。 桃園是後來才跟進鼓勵生小孩。不意外啦,很多網友的就是沒深入了解。
別再炒外配了,大都是回來台灣啃健保的老人。2016年開始,因為政權更迭,移出台灣的人會增加不少喔!歷年(淨移入)社會增加人口數(負數為減少,淨移出) 2003 -12495 (淨移出12495人,上波房市低點) 2004....3,245 2005 14,805 (萬人以上的淨移入,連續10年) 2006 37,524…高峰 2007 18,530 2008 23,562 2009 35,013…次高峰 2010 21,237 2011 19,077 2012 15,680 2013 14,490…不到高峰的4成2014 13782 2015....8581 (淨移入 人數暴減)2016 …「社會增加」減少的很快,而且很多是回台灣啃健保養的老人,不是外籍新娘或新郎。
E.TTsai wrote:要繼續鬼打牆就請便...(恕刪) 這件事很簡單,只是表達在提供數據的同時,應當要把雙北移入的人口算進去,雙北人口是否因此增加不得而知,但我認為算進去之後人口有機會是增加的,不能單純看數據。不提供數據,不能發表我的看法嗎?你可以提出數據證明雙北移入的人口來證明我說的不對,我同意。不管如何,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人口移入雙北就學跟就業,是無庸置疑的,這就是租屋買屋的需求。
晴天心情 wrote:不管如何,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人口移入雙北就學跟就業,是無庸置疑的,這就是租屋買屋的需求。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口往雙北就學,你確定一年比一年多?要不要去查一下北部的招生人數?既然你認為無庸置疑,為何人口越來越多,成交量卻一年不如一年?需求越強,成交量也要越高才是,怎麼連以前的1/3都不到呢?
E.TTsai wrote: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口往...(恕刪) 其實我發現 一些說房地產不會跌的各種理論 說到最後都一樣就感覺怪怪的....好像只想承認不會跌的部分. 所以往往被問個問題就會卡住答不出 開始轉話題量縮原因視而不見 也很少會探討量縮原因.....還聽過房不是股 所以量不重要。所以也不用討論。滿有趣的但是我覺得量 的指標其實是很有意義的
E.TTsai wrote: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口...(恕刪) 有沒有一年比一年多確實不清楚,或許雙北以外的縣市是有減少,但北部大學招生加上碩博士生,還是有一定的數量。也或許學歷貶值,原本要升碩博士的人變少了,轉而投入職場,因此招生受到影響。雙北移入的人口不光是就學,還有就業。然而需求大,為何會量縮,因為大家保守觀望,屋主也不願意便宜亂賣,買方以租代買邊存錢,所以租金上漲;租金上漲,購屋的想法就更強烈,卻也成為壓抑的買盤。kib28403 wrote:而且,外藉新娘一旦...(恕刪)
晴天心情 wrote:有沒有一年比一年多確...(恕刪) 簡單來說就是 需求與價格的拉鋸戰因為需求照您的說法從來沒消失過當價格過高 需求買不起 成交量就出不來所以最後還是價格決定量是否出的來自住沒賣或沒租人 都沒有獲利如果價格會往上 量只會越低 代表更難出脫獲利所以房產是一個越來越沒有獲利空間的投資標的雖然社會住宅國外經驗不會影響附近房價但卻會稀釋掉附近需求我想這就是大家會反對社會住宅蓋我家旁邊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