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bestmonkey wrote:
朋友,您這句話直接...(恕刪)
你們看的都很狹隘, 顏總考慮的是整體面向,
政府的政策應該要以活絡市場經濟為目的,讓投資人 建商願意投資
如果提高稅率 稅收 歲入沒增加 政府 民間都拿不出錢擴張建設
經濟成長反而下滑 那麼加稅就是失敗的政策
講白一點住的問題應該透過社會住宅逐步改善
而非由打房 重稅來達成所謂拉低貧富差距
事實上買不起 不想買的 還是依然繼續等下去
sean1972 wrote:
我也覺得既然繳不起稅...(恕刪)
thron wrote:
自由市場失靈怎麼通常會是政府引發?舉個實例聽聽?
從早在荷蘭鬱金香泡沫搞跨荷屬東印度公司順便搞倒不少股東和跟風者到近期的雷曼兄弟連動債風暴就證明過度的市場泡沫修正起來很恐怖,而政府根本就沒幹而不是幹了啥,早期的資本主義才是真的不干預,沒有反托拉斯法,也沒有救濟金,連基本工資都沒有.當年共產崛起背景的階級不流動是因為財富不用公權力從新分配造成富越富,窮越窮,到20年前英國的學校還可以分出3個階級.現在推行的資本主義早就是修正過的,古典經濟學這麼有效凱因斯也不會崛起,大蕭條也不會發生.
公司的責任當然是為股東增加利潤,問題是政府的責任可是要避免財富集中,壟斷和泡沫.而公司追求利潤的同時可能會帶來超乎預期的風險,這正是政府要把關的地方,要不然嘴巴說認賭服輸,問題是輸家有辦法完全清償債務嗎?而還不了的造成呆帳和後續影響又有哪個輸家擔當得起?雷曼當初要是美政府願意干涉解決流動性問題後續可能不至於要全球買單,而後續效應大如雷曼破產都還解決不了問題.公司除了會帶來利益外也可能帶來災難,當然要好好注意.
商品交易市場會有泡沬沒有錯, 但通常影響有限, 荷蘭鬱金香泡沫不過是一個被誇大的事件. 但金融市場由於槓桿的因素, 金融機構需要被嚴格的監管, 雷曼兄弟連動債的風暴在於政府的金融監管制度及執行有問題. 自由市場是要在合理的制度及有效的管理下去公平競爭, 政府的責任在建立制度並公平有效的執行而非什麼都不作. 反托拉斯法目的就在避免壟段而造成缺乏合理市場競爭的問題.
失靈的政府造成失靈的市場調節到處可見, 一堆開發中國家政商掛勾的問題造成無法自由競爭而阻礙了進步(無公平有效的管理). 之前的共產主義國家(制度上就無自由調節上能獲取的利益)
bd_player wrote:
商品交易市場會有泡...(恕刪)
歐洲經濟史上的著名泡沫事件能被講成這樣也真是服了,當年最後是荷蘭政府出手收尾,作廢交易合約而不是市場修正,也幸好當年的金融也沒這麼發達,有資格參與壓上身家的人不多,順便加速荷蘭和英國在海權時代的更替

雷曼兄弟債券問題是在於對現行法規鑽漏洞,嚴格來說只是把垃圾債券和其他債券在現行制度包裝成優良債券,將風險轉嫁給買方,理論上也沒問題啊,因為也有給與相應的風險貼水(實務上應該是低於應給付額)這是來自投機者的貪婪,把自身無法承受的風險怪罪政府法律不周,怪怪的吧?你口中的自由市場是要在合理的制度及有效的管理下去公平競爭,這已經是修正後的論點,所謂的公平制度在早期資本主義中就是制訂基本規則後不要干預,因為市場會修正,干預反而會影響發展,實際上壟斷根本不需要政府出手補助,當廠商大到能掌控大部分原物料,資金跟市場時自然會形成競爭障壁,壟斷會不利市場競爭要政府干預這也是二十世紀才成為顯學(雖然法律在100年前已制訂),而這比較偏向社會主義的觀點。
之前金磚四國發展驚人難道就沒有這問題?當年政府扶植特定企業和保護關稅不也是干預市場嗎?政府的無效率跟貪污的確會妨礙經濟發展,但因為政府原因造成衰落的例子我還沒見識過,我只看過失靈的市場調節把政府擊垮。商人有利可圖自然會去,公平有效只是投資要考量的一個門檻,要不然新興市場就不會這麼多人感興趣。不講大陸,光是東南亞跟印度他們的淺規則多如牛毛,還不是一堆人前往那裡設廠設據點,難道他們的經濟成長還不夠驚人嗎?。
然後過度競爭帶來的反淘汰現象你有考量過嗎?競爭刺激發展不是絕對,當發展不足以增加相對利潤時,廠商是不會增加投資的,這種狀況下政府要不要干預?畢竟是市場決定不要增加投資啊。
顏炳立抱怨,為何股市炒熱政府不管(您知道有證所稅這東西吧???),卻要伸手干預房市熱絡,
「仇富」對台灣經濟只有重傷,重稅是無知又偏執的政策,將導致資金撤出台灣。
前陣子比喻「房市送進加護病房」的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
再舉股市為例,若大立光、台積電等於豪宅,同樣很多人買不起,
為什麼不說它是人為炒作、也沒有政策管控?(您知道一個是有價證券,一個是不動產吧?它們的變現能力可是大不同)
一張股票300多萬比黃金還貴,面值更大於台北市豪宅的建坪單價。(依這邏輯,也可以把一坪的價格當成是一張股票,60萬一坪共30坪的小宅,不也等同買入600元一股共30張的股票嗎?100坪就是買入100張且一張60萬元的股票,以投資股票的觀點來看,二者並沒有什麼不同,差別在於投資標的、市場熱絡度及可變現性)
原因是政府要資金入股(打壓房市錢就會進股市?只要能賺錢的標的都是投資人會去的地方,考量點在有沒有賺頭、風險及稅而已吧),所以沒人去管,而房地產就是有錢人在炒,要打要管。(哪一個國家對房地產完全沒管制的(新興國家除外),說出來看看?相信您讀過三民主義吧?國父曾說 漲價歸公,您要不要?)
業者提到,仇富不會讓社會均富、重稅不能讓經濟動起來,無知且偏執的政策,
只會對台灣經濟造成重傷,讓資金外逃、投資市場潰散,
(為什麼仇富這名詞會跑出來?也為什麼會在此時此刻跑出來,想過嗎?既然說房產炒作,倒不如說這一項投資標的,對投資人來說真的是一項投資標的?請問蛋黃蛋白請問這是自住才會出現的詞,還是投資才會出現的詞?有的住對一般小老百姓已經夠為難了?還蛋白咧!資金不是從房產外逃,而是就投資房產這角度來看,目前不算是很有報酬的投資標的,且投資風險相對比海外投資高而已)
房屋稅、地價稅是房市的慢性毒藥,(那證所稅對股市來說,又算什麼藥?這麼苦口?良藥?您自個兒都說政府對股市沒打壓,這麼好的投資標的且變現性還這麼好,您為什麼不去?因為房屋過去是輕稅,且融資成數相較於股票算高的)
房地合一稅則為投資市場敲響喪鐘,不只豪宅成重災區,整個房市都是重災區,台灣經濟勢必要為民粹而付出代價。(股市早就是重災區了,當課證所稅的時候,您怎麼不出來說一說?)
顏炳立表示,房價不合理,大家都清楚,
但是購買力來自於有錢人及有能力買的人,
當這些族群不再追價,沒有成交量,市場自然熱度大降,那麼政府怎有稅收用來照顧長照並落實居住正義、改善貧富差距。當資金不再停泊房地產市場,自然就會撤出台灣。
(就投資的觀點來看,您想太多了,今天投入房市及股市,無非是想獲利,投資人哪管我將會倒貨給誰?昨天股票賣出,今天該檔股票跌停,您以為投資人會為了把股票賣給對方而替對方感到難過嗎?反而會慶幸跑的快,躲過了跌停,還為此高興呢,房產也是一樣,當成是投資標的時,是以持有每張60萬元,一共持有多少張這樣來看,至於未來後市,所決定者就是市場行情及政策啊,如果這是一個值得好投資的標的~放心!永遠都有人愛的,至於房價合不合理及居住正義,我們這一代或許還過的去,但下一代我就不知道了)
ebola01 wrote:
政府多年房市調控下...(恕刪)
HBDBD wrote:
如果那些集中少數的炒作這麼美好 貢獻這麼多
歐美何必制定反托拉斯法
這個是一個好問題,我前面也有說,政府必須在出問題時去修政策進行管制,但是─前提是不能捏死這個促進民間投資的遊戲規則!
反拖拉斯法,講白了比較類似貿易障礙,是為了保護自己國內產業!這個就是類似為甚麼全世界每樣食品都有安全標準、醫療器材有不同設定標準,但是每個國家都訂不一樣一樣!難道人體代謝與使用差這麼多?所以,那並不是針對人民現有的經濟模式有疑慮,而是為了自己國家內部產業考量。
而說到反拖拉斯,請問台灣為甚麼沒資格玩這遊戲? 因為還是得回到國際相對處境─沒人會理我們的! 只有強國才有保護自己內部產業的話語權的!但,反拖拉斯並沒有違反促進國內民間投資的遊戲規則─炒作,不是嗎? 那個本質只是貿易障礙! 而對於國內而言,大多是怕重大民生產業,『單獨』把持在非政府的法人,而無法控制,案例來說似乎只有美國對電信產業做過判例,目的是想要維持競爭態勢,以及避免一言堂控制價格,那情況與目的又跟杜絕炒作完全無關,反而是維持競爭與炒作!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