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

不用等到2015年,2014年就是房市跌價的開始

毛毛小熊掌 wrote:
看來你不懂喔
我就認識一個台中地主的女兒
大學念真理,然後出國念劍橋
還真的是有錢就可以念

如果劍橋哈佛如你所言,有錢就可以唸,那麼它們不是前十大,而是後十大。
再有錢也不能把草包變聰明,再厲害的大學,也沒辦法把草包教成頂尖畢業生。
劍橋的入學制度,學院有很大的自主權。難免也極少部份資格稍差的,在其它條件(如捐錢)而獲得一些通融。但這是極少數的,而且一樣學生素質得達到一定標準。草包一個,根本唸不下去。
歐美大學的特色就是易進難出,這一點劍橋,牛津也是出了名。

毛毛小熊掌 wrote:
如果你有選擇,可以讓你兒子去念台大或哈彿,你選哪個?
如果你的答案是台大,那就沒什麼好談的啦,算是一個獨特的選擇

如果不懂適才,適所,適性給你的兒子,你不是在愛他,而是在害他。
給你看一則新聞:競爭壓力大 學生迷上聰明藥
在台大或在台灣其它大學唸書的,不是都沒錢或能力到劍橋或大學唸書。
而且為數不少,你要說他們的選擇很獨特,我也沒辦法。
我有親戚,小孩上高中時就往國外送,也有堅持不留學的(有的是父母的意思,也有是小孩不願意)。
我說的例子,家庭都沒有錢的問題,小孩的資質也不錯(但能力是否夠入學資格或唸得下去,我就不知道,因為他們連試都不想試)。

毛毛小熊掌 wrote:
剛好打臉呀
當年台灣人移民美加,現在回台灣
那大陸有錢人移民來台灣,是不是幾年後也會回大陸定居?
我讚成大開放呀
我們把房子炒到一坪100萬..大陸人接手炒到一坪500萬...

我不想討論房市,請不要心中只有房市,這樣房子怎麼跌得下來?
大陸和台灣同文同種,和前面講的問題完全不一樣。
我祖先是從大陸來,你不是嗎?都幾代了,怎麼我們都沒回去?
sunyearhuang wrote:
如果不懂適才,適所,適性給你的兒子,你不是在愛他,而是在害他。(恕刪)

科科
有機會念世界十大名校卻不念,說什麼適才適所硬要念台大的
我真的不知道是特例還是通案
如果我兒子真有這機會,請讓我害我兒子,謝謝
履歷上哈彿比台大屌很多,至少英文會說的一把罩
眼界、人脈也都不一樣,就讓我害吧..

sunyearhuang wrote:怕的人是趕緊去賣房子不是忙消毒笑
消毒的話,人口紅利就會反轉上升嗎?
就像一堆等著利率上漲導致房價下跌的想法,不切實際。
現在買不起房的,利率上漲就會比較買得起房?
現在買不起房的人比已擁有房子的人更能負擔較高的利息?
^^^^^^^^^^^^^^^^^^^^^^^^^^^^^^^^^^^^^^^^^^^^^
我不想討論房市,請不要心中只有房市,這樣房子怎麼跌得下來?(恕刪)

科科
有沒有自己愛討論房價
卻又說不要心中只有房市的八卦
sunyearhuang wrote:
大陸和台灣同文同種,和前面講的問題完全不一樣。
我祖先是從大陸來,你不是嗎?都幾代了,怎麼我們都沒回去?(恕刪)

科科
清朝你祖先來台灣的時候,是有原住民會歧視他們嗎?
會有不會原住民語言,就走不出生活圈的事情嗎?
然後讓你祖先有二等公民的想法嗎?
張飛打岳飛,這也能扯在一起?

臺灣人去歐美會受不了跑回台灣
大陸人來台灣就不會受不了跑回大陸?
這種神邏輯,聽都沒聽過

歐美人會歧視黃種人
臺灣人就不會看不起大陸人?
之前的"護國神樹"事件沒聽過喔
臺灣有部分人恨大陸恨的要命呀
連貓熊都可以叫做"支那賤畜",沒聽過?建議你去PTT八卦板看看
臺灣人到歐美變成二等公民
大陸人到台灣卻不會變成二等公民,而會變成天龍人
那我真的不知道是不是台灣人的問題了

這問題都失焦啦
只要跟我說,為什麼大陸有錢人在有其他選擇的情況,硬要來台灣買房
說出個讓人心服的理由就好啦
如果你認為就是會,大陸人有錢人就是愛台灣,非台灣不買
那就恭喜..以後可以近距離貼近天龍人啦..該請客了啦
不再回覆啦..因為沒有交集..浪費時間而已
~~安室奈美惠魂~~
大陸有錢人也分很多等級,窮人也分很多等級,品味也都不同,英文能力也不同,選擇當然都有偏愛,難道陸客團只到歐美嗎,台灣到處是陸客,你說會不會有特別喜歡台灣的,更何況沒有語言隔闔,難道功成名就後到美國當啞巴嗎,還是中年開始學英語,還是大陸人每個英文都很好
毛毛小熊掌 wrote:
有機會念世界十大名校卻不念,說什麼適才適所硬要念台大的
我真的不知道是特例還是通案
如果我兒子真有這機會,請讓我害我兒子,謝謝...(恕刪)

個人選擇,相互尊重

毛毛小熊掌 wrote:
有沒有自己愛討論房價
卻又說不要心中只有房市的八卦

我沒有不討論房市。只是議題徧離到比房市嚴肅的議題時,不想失焦。

毛毛小熊掌 wrote:
清朝你祖先來台灣的時候,是有原住民會歧視他們嗎?
會有不會原住民語言,就走不出生活圈的事情嗎?
然後讓你祖先有二等公民的想法嗎?
張飛打岳飛,這也能扯在一起?

你是在替我講話嗎?
這就是我要回答你的,台灣人到美加和大陸人來台灣,核心問題不同!

毛毛小熊掌 wrote:
臺灣有部分人恨大陸恨的要命呀
連貓熊都可以叫做"支那賤畜",沒聽過?建議你去PTT八卦板看看
臺灣人到歐美變成二等公民
大陸人到台灣卻不會變成二等公民,而會變成天龍人
那我真的不知道是不是台灣人的問題了

原住民不岐視大陸來台的你我祖先,然後先來台的自稱台灣人岐視同種的大陸人?
對不起,我不是這麼偉大高超的台灣人,我週圍也沒有。或許在你的圏圏有這樣的人。
但,多元的社會,有人愛也有人恨,這或許是這塊土地可愛之處。
台灣人和大陸人本屬同源,沒有根本上的不同,和前面說的美加移民問題就有本質上的不同。
(你可以回頭再看看我貼的美加移民問題,看那一項是可以套在大陸人身上)
台灣當前就有很多所謂的外省籍(就是晚到的大陸人),有受到岐視嗎?(少數人不算)
我有外省籍的朋友,台語講起來比大多數的台灣人還溜呢(比我還是有差啦)
其實,現在台灣早就有不少大陸(婚姻)移民了,他們在台灣大部份都生活的很好,也和鄰居相處融洽。
電視也看得懂就算你想岐視他們,走在路上都是黃皮膚黑眼珠,分得出來嗎?

sunyearhuang wrote:
這是慫恿移民者的說帖。事實真相是...
不會當地語言,生活就走不出華人圈裡。
台灣夠小了,但到了美加,生活圈會更小。
很多原本佛教或不信教的,到那邊都到(基督)教會。
不是為了信教,而是教會成了華人社會的活動重心,不去教會鐵定會悶死。
工作?門都沒有,華人圈是有一些工作機會,但杯水車薪。
大部份移民者,在那兒根本是坐吃山空(這是為什麼會有早來早死,慢來慢死之語的原因)
沒工作,沒事悶在家裡等週末,日才有聚會活動,想看電視全看不懂...

那語言沒問題的呢?好一點,但工作依然不好找。
運氣好可能有工作,但能力再好,依然沒什麼升遷機會(我就有親戚(美國公民),工作幾年後受不了回台工作)。你想爬上高位,除非你是頂尖無可取代或是知名人物。
美加,表面上雖不岐視黃種人,但不與有色人種往來份然普遍存在在白人社會中。
那種才是真正讓人不舒服二等公民的感覺。

有些移民的小孩,因為從小就講英語,從小養成和白人一樣的談吐習慣。
這些小孩算是適應比較好的,有人戲稱這些小孩為banana(黃皮白肉)。
他們的皮膚還是黃的,在白人社會,還是很多地方會吃虧。(別人看是黃皮,但自以為肉白就好)
但這群人是算是移民適應最好的了,但捫心自問一下,你要移民是為了悶死自己,只為種banana嗎?
我有朋友最後選擇回來了,運氣好的小孩跟著回來了。但已成了banana的小孩根本不會跟著回來。
他們覺得自己是白種人,和台灣沒有什麼血源關係,父母只是稱為daddy,mom的人罷。
父母美國探望自己的小孩,這些banana還羞於跟別人介紹。
這就是移民的真相。

哈哈我不是業者 我沒有要慫恿或者鼓吹移民的動機啦
只是把我所眼見提出來大家討論討論而已

現在大陸人能夠出國買房的,身家都有個底
只是大陸人的"有個底" 大多都是"深不見底"比較多...
所以基本上沒有在煩惱工作這個問題啦
真的很少遇到大陸人移民過來之後住大宅買名車,還要去擔心有沒有工作的...
煩惱的是怎麼樣趕快把在祖國黑的錢想辦法搬出來而已
等移民過來也差不多開始計畫退休享清福了 簡言之是帶著大把鈔票來花錢消費的
不僅促進消費,還先買債卷或者投資國營企業拿一筆錢借給國家做生意,當地政府根本是熱烈歡迎

另外一種,就是我前女友她們家那樣 家裡有錢但是老爸還不到退休的時候
所以老媽小孩先送過來坐移民監...念書,買房,買車,搞清楚狀況,打點社交圈關係
老爸在台灣賺退休金同時處理物產,等台灣的事業物業都處理完畢(大多會留下一間房子)
之後就可以正式退休飛去做"外國人"了! 至於小孩將來的工作發展? 根本不用想那麼多...
如果能在當地找一份好工作,很好啊...如果找不到好工作? 回台灣混啊...兒孫自有兒孫福啦!
最重要的是趕快幫孩子拿一張西方極樂世界的門票...要當美國人或者台灣人...大陸人不會選?

至於語言問題...有錢能解決的就不叫問題
在溫哥華在多倫多在加州在移民的熱門區...華人到處都是,已經多到有自己的一個文化圈
那個圈子裡有商場有超市有旅行團有餐廳有房仲有學校有社團,甚至還有政黨跟政客
這些設施機構用中文全都通 我當初在多倫多考駕照,G1機器是中文的...G2考官是香港人
不會英文要在那邊活下去,真的沒問題...連走進壽司店跟韓烤店都可以用中文(因為是中國人開的)
也不會有人歧視你不會講英文,因為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 印度人越南人韓國人也在做一樣的事...
如果要跟政府機關交手呢?? 代辦律師一大堆...許多部門都有專門的中文服務人員
另外孩子一天一天大,英文一天比一天好(中文一天比一天爛) 很快就能幫忙解決語言問題了

要比較的話...
大陸人來台灣買房更吃虧吧? 大人不能就業,小孩不能就讀
雖然同文同種,但是歧視方面也不會比在歐美好多少
找好工作更不用想...在歐美白人不讓你上大位,在台灣台客一樣也不讓你上大位啊...
難道一坪上百萬,總價好幾千萬的房子買下去之後,叫屋主去夜市按摩,幫忙洗碗嗎?

tylersony wrote:
現在大陸人能夠出國買房的,身家都有個底
只是大陸人的"有個底" 大多都是"深不見底"比較多...
所以基本上沒有在煩惱工作這個問題啦
真的很少遇到大陸人移民過來之後住大宅買名車,還要去擔心有沒有工作的...

工作的重點不是賺錢,而是不會無聊,悶在家裡不知道要做什麼好。

tylersony wrote:
兒孫自有兒孫福

所以不必為兒女是不是要出國唸好學校而傷腦筋是不是?
凡事順其自然,就好!

tylersony wrote:
大陸人來台灣買房更吃虧吧? 大人不能就業,小孩不能就讀
雖然同文同種,但是歧視方面也不會比在歐美好多少
找好工作更不用想...在歐美白人不讓你上大位,在台灣台客一樣也不讓你上大位啊...

抱歉,好像把族群問題和種族岐視搞混了。
族群問題是對立不是岐視。
你是說外省人找好工作不用想嗎?奇了...我外省同事有在我其下,也有在我上位的啊!
原來,依岐視法,我應該在上位的,呵呵...
至於大位,那位姓馬坐的不知算不算大位?
美國那位姓歐的坐的不知算不算大位?
不論是族群問題還是種族問題,美國和台灣都沒有那麼嚴重啦!
只是,白人對於有色人種的優越感和岐視,一直都沒有真正消除過。
至於台灣,只要不選舉,族群問題從來不是問題。
我有一個表親娶了個外省姑娘,兩人一遇選舉就會吵架,其餘時間都是恩愛夫妻。
可算是台灣特殊文化

至於大陸人來台不能就業?可以喔!只是有限制和規定而已。
(限制合理啊,那一個國家對外來客的工作權沒限制的?)
sunyearhuang wrote:
工作的重點不是賺錢,而是不會無聊,悶在家裡不知道要做什麼好。

不會啊...我說我認識的一群加拿大屋主好了(陸籍and台籍)
基本上都是來過退休生活的夫妻,有的則是老公還在打拼所以跟子女先過來定居的貴婦
她們的日常生活: 早上起床幫孩子弄個早餐接著送孩子去上課 然後去商場做頭髮,做指甲
中午約朋友吃飯,下午出去踏青去喝啤酒喝咖啡或者去參加粵曲社,讀書會,書法社
回家前去超市買個菜,弄幾道菜給小朋友吃 吃飽散個步,遛個狗,做做運動
晚上看綜藝節目或者找幾個牌搭子打打四圈,跟老公視訊...要出門唱卡拉ok有,要吃宵夜也有
其實只要有錢,在哪裡都不會無聊啦...
sunyearhuang wrote:
所以不必為兒女是不是要出國唸好學校而傷腦筋是不是?
凡事順其自然,就好!

這個其實也有考量啦...要孩子學英文當然是把他丟進一群老外裡最快
最重要的,是讓他習慣跟金頭髮的黑皮膚的綠眼睛的各色人種互動,一起學習
這種環境就真的不是台灣可以提供的了
另外國外大學有他的優勢 例如工作方面
一些科系在業界裡是很受歡迎的 是企業徵才的第一優先
有些學生還沒畢業就已經跟企業簽約了
還有些學生一出社會要找工作,直接帶著教授的推薦函去校友會找學長姐的公司
當然台灣的大學也有這種東西...不過有機會的話,當然在外商工作也是很多人的首選

至於國籍歧視什麼的...每個人心中一把尺
有人被幹醮也無所謂不要被打就好...有人只要服務生沒鞠躬就抓狂了...
至於有沒有這種現象? 其實那是取決在他們,不是取決在我們

tylersony wrote:
不會啊...我說我認識的一群加拿大屋主好了(陸籍and台籍)
基本上都是來過退休生活的夫妻,有的則是老公還在打拼所以跟子女先過來定居的貴婦
她們的日常生活: 早上起床幫孩子弄個早餐接著送孩子去上課 然後去商場做頭髮,做指甲
...(恕刪)

不會是最好!我沒說100%的人都會悶的發慌。有些人就算整天不做什麼,也不會覺得悶,但這是少數。
有很多像你說的那樣,表面看起來很忙碌,但心境和表面是不一樣的(他可能也不會告訴你)。大部份的人每天做一樣的事,見一樣的人,去相同的地方,都會由膩轉煩,甚至引發精神方面的問題。體質夠強,不會當是最好的,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忍受或喜歡這樣的生活。何況大部份的人還不是這麼的有事做,還有牌友
移民後要面對的問題就是生活圈變小了,社交生活也就那幾個人。(當然也有例外,我們說的是通案)
尤其語言不通的時候,寸步難行。這也是華人圈的教會會興起的原因(可以擴大社交接觸面),但教會也只能緩解問題,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tylersony wrote:
這個其實也有考量啦...要孩子學英文當然是把他丟進一群老外裡最快
最重要的,是讓他習慣跟金頭髮的黑皮膚的綠眼睛的各色人種互動,一起學習
這種環境就真的不是台灣可以提供的了
另外國外大學有他的優勢 例如工作方面
一些科系在業界裡是很受歡迎的 是企業徵才的第一優先
有些學生還沒畢業就已經跟企業簽約了

想這麼多做什麼?
你知道"兒孫自有兒孫福"的下一句是什麼嗎?
"莫為兒孫做馬牛"
sunyearhuang wrote:
不會是最好!我沒說100%的人都會悶的發慌。有些人就算整天不做什麼,也不會覺得悶,但這是少數。
有很多像你說的那樣,表面看起來很忙碌,但心境和表面是不一樣的(他可能也不會告訴你)。大部份的人每天做一樣的事,見一樣的人,去相同的地方,都會由膩轉煩,甚至引發精神方面的問題。體質夠強,不會當是最好的,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忍受或喜歡這樣的生活。何況大部份的人還不是這麼的有事做,還有牌友
移民後要面對的問題就是生活圈變小了,社交生活也就那幾個人。(當然也有例外,我們說的是通案)
尤其語言不通的時候,寸步難行。這也是華人圈的教會會興起的原因(可以擴大社交接觸面),但教會也只能緩解問題,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移民之後有多痛苦? 的確他們可能不會告訴我啦...
就像移民之後有多快樂 他們也不一定會讓你知道一樣
所以我也不好意思亂揣測,只敢說我周遭方面的情況
可能剛好當時我周遭環境的新移民都是樂天派吧...哈哈

不過...
"大部份的人每天做一樣的事,見一樣的人,去相同的地方,都會由膩轉煩,甚至引發精神方面的問題"
那大陸人不去美加,改來台灣買房...情況就會比較好嗎??
台灣的上班族和退休的銀髮族不是一樣..每天都做一樣的事,見一樣的人,去相同的地方??
sunyearhuang wrote:
想這麼多做什麼?
你知道"兒孫自有兒孫福"的下一句是什麼嗎?
"莫為兒孫做馬牛"

唉呀這誤會大了...
小弟目前都還沒結婚 哪來"孩子的未來"給我盤算?
那些是我前女友的意見啦...
有一天我們去吃飯,她媽打趣的問她要不要回台灣念大學,順便陪老爸四年
結果她很正經的一步一步分析給她媽聽,為何她要選擇在加拿大讀大學
我在旁邊窮極無聊就記下來了...她還盤算到我跟她的小孩,當時實在越聽越驚魂...

對了...我去找了一下數據,給您參考一下

1990年代移民加拿大並且在基本工作年齡的華人群體的就業率為61%,比全國平均水平低(80%),很多人聲稱海外教育職業資質認可是主要問題。加拿大出生的華人男性就業率為86%,與全國水平持平。而加拿大出生的華人女性就業率(83%)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6%)。

2001年,31%的華人人口(包括加拿大出生及海外出生)擁有大學學歷,是全國水平的將近兩倍(18%)。

在基本工作年齡的華人中,20%在銷售及服務業;20%在商業、金融及行政行業;16%在自然和應用科學領域;13%在管理行業;11%在(數據)處理(Processing)、製造業和公用事業(Utilities)。


其實年輕人的就業環境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差,還不錯啦...
tylersony wrote:
台灣的上班族和退休的銀髮族不是一樣..每天都做一樣的事,見一樣的人,去相同的地方??

親朋好友人脈都在台灣,移民就一家子移民,不是親朋好友一起移民,怎會一樣。
生活圈會變小主要是因為語言問題。有些先生會講英語,太太不會,要去非華人地區都得先生帶。那如果兩人都不會呢?
tylersony wrote:
1990年代移民加拿大並且在基本工作年齡的華人群體的就業率為61%,比全國平均水平低(80%),很多人聲稱海外教育職業資質認可是主要問題。加拿大出生的華人男性就業率為86%,與全國水平持平。而加拿大出生的華人女性就業率(83%)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6%)。
2001年,31%的華人人口(包括加拿大出生及海外出生)擁有大學學歷,是全國水平的將近兩倍(18%)。
在基本工作年齡的華人中,20%在銷售及服務業;20%在商業、金融及行政行業;16%在自然和應用科學領域;13%在管理行業;11%在(數據)處理(Processing)、製造業和公用事業(Utilities)。

不曉得你的數據那裡來的,加拿大的失業率很少破10%的,1990年也是低於10%才對。都二十幾年前了,這期間也不是台灣移民出走潮,那時候的移民應是少量長期的累積,所以統計的應該大部份都是banana們吧。這些人不是我前面所指稱適應不良的人(請再看一次我的貼文)。
加拿大我的參考sample不多,主要是我親戚和他的朋友。他們在台灣都算小有成就(我親戚是建築師)。
移民加拿大住的都算是很高級的社區(家家有游泳池),生活不是問題。但沒有人在那邊能工作或執業。
我親戚移民監期滿,就常回台灣重新工作,不是為生活而是不能適應沒有工作的生活。他太太則幾乎每每跟他一起回台,找朋友串門子。估計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台灣。
至於美國移民,我在台有常參加一個團體,這個團體有很多的移民資訊,有專業的人介紹,幫你打理。會有老鳥(回來玩也有回台居住不回美的)分享經驗。從1995年這本書引發移民潮到大陸在台海試射飛彈達到高潮。這段期間所有的資訊都是很正面的,除了美國還有被捧成台灣移民天堂的貝里斯。老鳥回來大談移民有多好的經驗。然後就是一批又一批賣掉家產(那時候房屋是跌到低點)迫不急待的移民。大概2000年左右,回來分享經驗的,開始變調.大約就是我前面貼的。而台灣的房地產也上漲到令人吃驚,傳回移民圈後就傳有:早來早死,慢來慢死,沒來富(音布)死自嘲的話語。
言盡於此,你覺得移民美加就是上天堂,就鼓吹吧。我說我聽到,知道的,你說你聽到的。
  • 3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