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有人知道公設為什麼要買家買單嗎?


yrna wrote:
也不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恕刪)




>>也不是
>>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沒人要做
>>合理的來說
>>賣高價對你沒好處
>>除非你有利益
>>低房價讓你也可以買到便宜的房子
>>你卻不支持
>>這...不合邏輯吧

>>如果你有勇氣說你自己是建商
>>或是有幾間房在手上
>>那也OK
>>我相信鄉民是會了解你的處境
>>..(恕刪)


也不是
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沒人要做
合理的來說
(實坪計價後每坪單價)賣高價對你沒好處
除非你有利益
低房價讓你也可以買到便宜的房子
你卻不支持
這...不合邏輯吧

如果你有勇氣說你自己是建商
或是有幾間房在手上(手上一坪250萬買太高套牢賣不出去想拉抬別人每坪單價讓自己顯得便宜)
那也OK
我相信鄉民是會了解你的處境

-----------------------------------------------------------------------------
從頭到尾沒看到你有任何具體的論戰,狂給人家戴帽子,批鬥是怎樣
如果自己不是很懂語氣就乾淨一點!!!有事沒事就戰別人是怎樣???

人家打"稍微"有水準的回覆 你看也不看就直接引言亂戰,
你看我虛線上面這樣回應你,捕風捉影也不提論證亂戰,你不覺得我欠打嗎?

真回懷念以前的戰文的水平
現在人都不惦惦斤兩就亂戰人,還精神勝利自我感覺良好根本是國中生
有些大大真的EQ太好太客氣了~
對付這種潑婦罵街式的情緒戰文認真就輸了!!!





我只想知道 主建物 一坪多少錢 就好.....
這樣 不是簡單明瞭

建商想搞 空中花園 空中泳池 活動中心 卡啦ok室
那是建商 要去考慮的

消費者 應該只要 知道 主建物 一坪多少 生活機能 好不好
這樣子不好嗎?

建商 高興開 一坪 40萬 一坪90萬 也ok阿
再加上 現在的 時價登錄 想炒作 也不會 像之前
那麼容易

現在就像是 溫水煮青蛙 公設比 越來越高 25% 33% 35%
計價方式 給你搞得越來越複雜 就越沒人想要搞懂
黑暗的空間也越多


蝦米爸爸 wrote:
小弟也很好奇關於下列問題,你的答案呢?
假設有以下兩個房子:
(A)室內實坪75坪,公設25坪,合計100坪
(B)室內實坪65坪,公設35坪,合計100坪

假設其它條件都差不多:位置(交通)差不多、環境差不多、建物除了公設比之外差不多...
請問賣價若是都一樣的話,大家想選(A)還是(B)?

nszaa wrote:
老實說,您的問題再簡單不過了,我的答案當然是A啊!有問題嗎?
但是您真的只需要給我A和B的總價就可以了,這樣我就可以很清楚我要選那一個了。千萬不要給我一堆房間多少錢,陽臺多少錢,雨遮多少錢,廁所多少錢,……真的不要,我說真的,千萬不要,不然我頭可能會爆炸。
最後還是要謝謝您,謝謝您給我出了一個這麼簡單的題目。真的,謝謝。

有!
當然有問題,請問以下的交易資訊,你如何得知哪一種類似A,哪一種類似B?
以下資訊來自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就只給你總價和總坪數


既然花一樣的總價格、一樣的總面積(含公設),你也知道該選室內實坪大的
那就表示室內實坪計算下來的價格較有用處、參雜了公設坪數計算下來的價格較沒用處
所以若要把事情簡單化的話,那就乾脆效法美日出售房屋都以實坪計價

雖然建商一定會把公設的成本攤到實坪的單價去
但至少可遏止建商拼命抬高公設比以增加出售時的帳面坪數
這樣可以使得公設面積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不會遭到建商為圖更多利益而抬高
也可以讓台灣的房價(指每坪或每平方公尺單價)呈現的更客觀--和外國比較國民所得及房價

這麼簡單的道理,想必你也是輕輕易易就想通了!
不用客氣,題目出太難,難到大家都不易計算就沒意思了....



房子就像一張股票一樣

約莫30年前民國70年代開始....

台灣社會逐漸富裕起來,過去難以實現的如家裡添購冰箱,電視等願望已經是容易的事
中產階級受歐美影響,將"離開家族自己到外面獨立成家"的目標做為人生最大理想

當時國人普遍較為節儉不好消費性活動,薪水蒸蒸日上,45歲打完收工退休,環遊世界遊山玩水
花用存款是多數人們最大的夢想(時至今日55歲還在工作還無望卻是多數@@")

人們的想法總是簡單的,只要我肯拚,其他的風險付點代價解除是可以接受的
於是保險,勞保,健保,房貸等等 為了這個"第一次拚25年退休就上手"所產生的服務開始興起

但鈔票會貶值大家可是還記得
但..
只要按時繳勞保,25年後身家保障立即看的到,而不是只知道25年後會有一堆不知購買力的存款
只要按時付房貸,25年後會有怎樣的家現在就看的到,而不是只知道25年後會有一堆不知購買力的存款
只要按時付健保,一輩子會生甚麼病就不用太擔心,而不是只知道25年後會有一堆不知購買力的存款
繳完這些錢還有餘的存款就當作買車基金!
找到伴侶,生個孩子相對容易
所以當時年輕夫妻有孩子,最常比較的炫耀話題就是買車,誰家厲害先買車了~

25年前的人生勝利方程式五子登科
難易度排行:
1.銀子
2.房子
3.車子
4.妻子or丈夫
5.孩子

當時觀念:
如果你10年後什麼都沒有=垃圾,撿腳(不要說你沒聽過這種言論,連小孩子都看不起你)
只有孩子 =悲劇人生
孩子+妻子(丈夫) =貧賤夫妻
孩子+妻子(丈夫)+車子 =魯蛇LOSER
孩子+妻子(丈夫)+車子+房子 =成功晉級"美式"中產階級 <-選擇公務員則會卡關於此(實際上完全不會)
孩子+妻子(丈夫)+車子+房子+銀子/存款 = Winer,人才,贏家

(10年後,此時孩子表現/出國次數/存款數量/職業地位也開始加入評鑑行列)

由於多數人學歷不夠高,逐漸看著學歷高的人不斷勝出(左轉炒股逆轉?~),希望自己孩子一定要有更高的學歷,由於"買盤強勁"於是開始了二技,四技五專,大學,研究所瘋狂加碼,大量開設

人們又重視有土斯有財,買到了一間還要再買一間,房價年年高漲,收租賣人兩相宜,
又是"買盤強勁!"房子像股票一樣,既然買盤這麼強勁那乾脆自己印來賣,基於現象建商式一條龍服務的公司開始大量興起.但是由於怪異的國土規劃政策(官商OX?),這些小咖的建商很難在郊區買土地蓋房子,只有國泰這等級的玩家才玩得起(後來幹倒一票建商),只有財團有本事取得新的大塊近郊地開發,只能被迫向人民買來敲掉蓋(不太好賺),或者向財團買地(很容易買貴),但是貸款又很好貸,彈藥充足,只好當盤子硬幹(不錯賺,但明明可以更快的啊?啊?要借我錢的,要賣我地的都銀行財團!?恩..難怪)

由於只能case by case,生產房子的速度很慢,價格又持續走高,等到你賣出這次建案,又要向民眾買來蓋的時候....價格又提高了,轉頭向財團郊區大片空地,shit..財團開價也水漲 ,但真的有利可圖蠻好賺的訂單接不完,建商就像台灣的代工業一樣,只好繼續玩~

這樣的循環30年來,訂單不斷建商是有錢了,不過是如同台灣代工產業那樣漸進式的富起來,這樣的致富速度哪能跟其他人相比?台灣排名前面的富豪有多少是建商起家的?除了那些掏空公司資產的以外,多數殷實本業(當然本業也包括說這件案多屌,公關行銷炒作話題,說說人來了霧散了之類的)的建商還都未能及的上那些養地的財團(還有當年的3歲自耕農).

供需法則本來就是如此,正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如果不是台灣人民那麼愛炒房,那麼多人有一間以上的房子,這個遊戲玩得下去嗎???建商只是製造子彈的工具而已,為千錯萬錯就都沒有台灣人民的錯!?
如果你買不起租也無所謂,那房價上漲的過程會有"噴出不回頭"這麼好看的線嗎?漲漲跌跌的房價是很難漲成這樣子的.
你的爸爸 媽媽 阿姨 叔叔 同學的爸 同事的老公 姑姑的夫家等等等.....很多人都有一棟以上房子都在吵不是嗎?

如果你是建商,在競爭環境下,可能你毛利賺9% 別人賺19趴,但並不會出現你毛利賺10%,你賺90%這樣的事情.你當然希望自己建案賣的高,但你會希望平均房價這麼高嗎?
當然是越便宜越好賣啊?發揮一樣的專業本是,一樣的資本投入,當然是價格越低越好賣啊!!

誰才希望房價高漲?就是很早就買房子的人,有另外一棟的人,還有養地漁翁得利的財團
就是這些人聯手綁架政府!


為什麼我要打這麼長一篇?實在是對於這些亂罵建商亂猜想的人很反感,建商固然炒房有過但你們未免也太亂套亂罵了


公設本來就是政府為了解決住宅亂象制定出來的規範,固然有很多弊端,還產生很多空間給建商去舞弊操作等等等的,不過本意卻是立意良善的啊? 台灣老舊公寓無公設比,其醜無比一棟連一棟房間無窗戶,像有網友分享美國別墅的庭院公設那樣難道不好嗎?

一坪100萬公設灌回來變成130萬又如何?建商沒賺到相同的錢會幫你蓋嗎?
你們買房是看行情多少還是看絕對價格多少?
台灣現在房價租金比/收入比早就已經破表多久了?????破表多少了??????
一坪100萬跟灌回來後130萬有差嗎??????一樣都是不合理的價格,你們參考點還不是行情
建商有差嗎?

把公設要花的錢灌到坪數上,公設花了多少錢建商豈不是更好灌水??
一坪100萬公設灌你30還是50怎麼查證?還不是回到行情去?看別人買多少賣多少?

政府財團勾結沒錯 建商奸詐沒錯 不過抓一個公設條例就亂批,好像抓到什麼炒房物種緣起一樣?
會不會太搞笑???口氣還超兇 亂扣理性回文網友的帽子 簡直就是打房義和團













蝦米爸爸 wrote:

有!
當然有問題,請問以下的交易資訊


哈哈……我是回答你前面的問題,你卻拿我的答案去塞到別的問題上面,然後說我的答案有問題,你這樣不好吧!
內政部的時價登錄網站的資料不清楚,你應該是去找內政部理論,你卻拿這個來說建商不老實,這樣不對吧!不過話又說回來,內政部那個資料本來就只是參考用的,你買房子又不是跟內政部買,老實說,我如果買房,我是根本不會去看內政部的那個資料的,哈哈,那個是給無知的老百姓看的。
你跟建商買,建商一定都會給你詳細的資料,尺寸圖都有,你跟換屋族買,你也可以跟他要相關的資料,一般售屋網站也會有一些基本資料,而且你也可以直接去看實際的房子,你會躲在家裡看內政部的網站選房子嗎?
你去買車,你會請車商把引擎,內裝,車殼,分別報價嗎?也許你會,但是我不會,真的,我真的不會,但我一定還是會去仔細的看他的這些配備內容,然後他只要給我一個總價就可以了。
買房子跟買車子一樣,喜歡就買,不喜歡就不要買,不用這麼多牽拖的理由,這麼多理由,就會讓你變的比較富有嗎?
至於建商要賺多少,那是他的事,你不要跟他買,他反正就賺不到你的錢,你們之間就沒瓜葛,那你管人家這麼多幹嘛呢?
很多時候鄉民的說法都很有趣,這個問題應該要從三個層面去想
第一,是建商偷坪數;第二,是法律的專業規定;第三,是個人對於居住環境的需求
首先,是建商偷坪數,在買房的時候,會拿到地政單位的測量值,建商如偷很大,應該都可以退坪

其次,法律的專業規定,很多鄉民或者如水果日報的政府管太多等多數文章,都以自身的觀點去評論,如果發生火災的時候,有第二支梯的逃生提高率,應該是被專業人員所計算過的,亦即不需要都嘛不需要,需要就知道,大家對專業不尊重,需要的時候就罵政府,所以這也是個人選擇。

最後,個人對居住環境的要求,選房子的時候,想要什麼公設應該是主觀判斷,如果喜歡房子本身但不喜歡該案件的公設,應該是選擇下一間,而不是罵公設很無用,這兩者的契合度很不容易完全滿足,但這也是美觀與否的問題,所以這也是個人選擇。

很多問題如果都用大滷麵的方式去想,淪為嘴砲的可能性很高。


Tingwen72821 wrote:
我只想知道 主建物 一坪多少錢 就好.....


到此,看到很多人都這麼說,真是讓我驚訝!!!

建商說1坪60萬,公設比30%,你們就聽不爽
說專有部份1坪85.71萬,公設不計價,就比較爽?????


是國中沒畢業,都不會換算????
自己沒程度也可以找身邊有國中畢業的人幫忙算阿!
這都不會算,領22K會不會太多??

而且前者說法的資訊是比較多的,
至少知道公設有多少,
後者說法根本是在騙白癡的,居然大家都喜歡!
01是不是很多.......
JIN DER LAND OFFICE
總價一樣, 但不含公設後的單價才更能看出實際房價啊

也比較不會聽到1坪250萬還不貴的鬼話, 因為扣掉公設早就是另一個檔次的價位

少了讓政府粉飾太平的藉口, 人們也更能看出建商的鬼話, 不是很好嗎XD

JINDERLANDOFFICE wrote:
到此,看到很多人都這麼說,真是讓我驚訝!!!

建商說1坪60萬,公設比30%,你們就聽不爽
說專有部份1坪85.71萬,公設不計價,就比較爽?????


是國中沒畢業,都不會換算????
自己沒程度也可以找身邊有國中畢業的人幫忙算阿!
這都不會算,領22K會不會太多??

而且前者說法的資訊是比較多的,
至少知道公設有多少,
後者說法根本是在騙白癡的,居然大家都喜歡!
01是不是很多.......
公設計不計價這問題很簡單,
就看房屋所有權狀要不要寫這部分,
不寫不就不計價了,
建議直接跑去內政部抗議,
很多人說公設是建商灌水進去的,
難道主建物就不能灌水嗎?
邏輯很奇怪。

蝦米爸爸 wrote:
有!
當然有問題,請問以下的交易資訊,你如何得知哪一種類似A,哪一種類似B?
以下資訊來自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就只給你總價和總坪數

你可以把每一項內容點開,看一下該筆資訊的「交易明細」,裡面就有寫出公設多少。



你都沒有點開來看過嗎?
  • 3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