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年紀大了,打字慢,被炮了要回應很辛苦,對這話題本來只想看看就好,不想辛苦的打字,但是看到連核電出包的假設問題都出來,我忍不住了。
2.由於以前工作的關係,我自信對於核安問題有相當認知,有關核電安全及台灣是否需要核電這問題我不敢妄加斷言(這問題怎麼說都會有人反對),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說,如果核1.2.4任何1個電廠發生大狀況(這是假設話題),不要說基隆,至少北北基桃都跑不掉直接影響,整個台灣都會跟著受間接影響。所以,如果找房子必須把核安問題列入選項的話,怕受直接影響的就只能找埔里一帶或花東交界處,怕受間接影響的就找個連鄰國都無核電廠的國家移民吧。
3.近30年來由於基隆及汐止、內湖一帶山坡地大量開發,這一帶地形雨早已由海岸向內陸移動,基隆已經不是大台北地區最多雨的地方了,不信的話,冬天北部有雨時由土城順北2高到基隆大武崙開幾趟,你會經常發現哪些地方雨最大。
4.我與老婆在30幾年前結婚時,花了20幾萬元在基隆1個消防車必須拉水線才能救火的小巷子內買了1房2廳的舊房子(我有先評估過萬一地震火災時逃生方便),若干年後賣掉又花75萬買了8米路旁的2樓,將近10年前買了現在的3樓半透天。1年來,社區有2戶以當初買價約加35%賣出了2棟(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
5.我現在買得起台北市蛋黃蛋白交接處的普通房子,小孩子也每天從基隆到台北上班,全家的共識是(現在住得好好的,幹嘛花大把錢去買一個更小的空間?)我知道一定有人不以為然,也可以說出道理。但重點是,這是我全部家人一致的選擇。
6.我有一些從事營建及房地產的朋友,他們在買房子的時候先想到的是(以後要賣的時候好不好脫手),我也認同這觀點。但是他們子彈夠,可以在蛋黃蛋白中挑著吃。開版的就如30幾年前的欠缺子彈的我,就只能在續租及有限的地區挑了。
7.能夠突破(有地斯有財)的觀念永遠以租代購也不錯,但是必須考慮老婆能否接受。女人最需要的是安全感,也多會希望有自己的房子,想釘幅畫加個壁櫥甚麼的可隨心所欲,能滿足她們是男人奮鬥的目標,不是嗎?
8.八斗子及深澳地區現在有八斗、深美、深澳3所國小及八斗高中國中部,走路上學很方便。
務實一點絕不會錯,夫妻協力打拼,逐漸改善生活品質才是重點,誰不希望住在甚麼都100分的環境呢?但先要算一算自己存摺有幾個0。
1.不管是自住或投貨,如果你很在意房價有沒有上漲的空間,請不要買基隆.
我十年前買基隆是一坪9萬,同時間我朋友買板橋是一坪17萬,目前我家一坪約11萬,朋友一坪45萬.
2.如果你認為現在是房價的高點,要買房可以考慮基隆.
因個人認為如房價會回檔,台北可能會跌比較多,像基隆這種的回檔也有限.
3.基隆到台北上下班還蠻快的.
就我的狀況,八堵 <-> 兄弟飯店 車程約30分鐘.
4.如果你不想花大錢而有生活品質的話可以選基隆.
基隆大多的建案都是社區型的,也就是樓下有中庭,像我家小孩就常常去樓下玩,玩累了再上來,這種是
住公寓是無法享受到的.
5.住台北就可以省掉基隆-台北通勤的車錢.
除非你全家出門也都坐捷運,不然你還是要買車子買(柤)車位,我個人覺得扣掉車位租金差價不會省到多少,基隆的車位我當初買一個平面大車位是45萬,現在社區有人租 1500/月 , 如果不要有車位,就停在路邊,晚八點前可找到走回家2分鐘內,再晚點最遠5分鐘內也可走到,但下雨不方便,所以還是有車位好.
基隆的缺點:
1.走高速公路要一段過路費40元,不過日後如果改成計程收費,我算過以我的情形也不會漲,可能還少些.
2.房價很難漲,所以現在基隆買中古屋還是很便宜,但新屋就接近20萬/坪了.
3.冬天(11月~2月)幾乎每天下雨,衣服會曬不乾,除濕機要一直開著,這也是我最不習慣的一點,常常台北好天氣,到了汐止就開始下雨.
4.市區道路狹窄,基隆由於太早開發,沒有做好規畫,路都很小條,但雖如此,我覺得沒很會塞,因為有時會去夜市吃晚餐,不會塞,不過都是平日居多.
5.還沒遇過像樣的市長,但去公務單位辦事, 大家都很客氣.
6.沒有像樣的餐廳,就算是連鎖餐廳,基隆的服務就是會差台北一級,不知道為什麼.
基隆的優點:
1.有二條高速公路可以選,我家開到八堵交流道2分鐘,萬里交流道4分鐘,不然就去汐止再看你要切到那條,交通很方便.
2.購物很方便,基隆有大潤發和愛買,十分鐘到汐止還有 COSTCO ,所以不成問題.
3.物價會比台北低點,早餐如果我吃火腿蛋三明治+鮪魚蛋餅的話,台北會貴十元.
4.旅遊方便,夏天放假我們家都會去金山,萬里,九份,北海岸,東北角...趴趴走,感覺比從台北去近很多,但相對的,就很少跑去桃竹苗玩了.
5.有大醫院,基隆有長庚醫院,看病也算有保障.
6.其它...暫時想不到了,給其它基隆人看有沒有要補充的.
Carter0625 wrote:
Carter0625
加入好友 加入黑名單
2013-09-06 10:14 #110
回覆文章私人訊息引用連結載入圖片引言收藏回報
gameheven wrote:
希望房價永遠只會漲不跌,如果房價真的跌,你就會覺得通勤40分鐘上班,自己真是白痴。
可是房子又不能賣,因為賣了還要倒賠銀行錢。
到最後也只能乖乖把錢繳完。
你最中肯~~
買基隆確實有這種問題~~
跌了還要賠銀行錢~~
還白通勤那麼久~~~...(恕刪)
回應一下,單純針對邏輯性!
地段! 地段! 地段! 這大家都知道
不過於樓主的情況
假設房價跌
1. 假設住五年,樓主2012年買200萬總價,2017 年賣剩下150萬總價可賣,算利息再加30萬,樓主房屋淨值為200+30-150=80,是-80萬,樓主賠了80萬
2. 承上,這時有人會覺得"你就會覺得通勤40分鐘上班,自己真是白痴"..
3. 承上,問題來了,這時樓主只要沒有想要賣,想要長住久安,這就只是帳面價值,這時樓主一點也不白癡啊
4. 樓主一樣每天上下班通勤,回家躺自己的客廳看電視,回家躺自己的床抱老婆,回家在自己的房間跟小孩玩,哪裡白癡了呢?
如果樓主有當白癡的機會,那三峽的所有住戶有可能都是白癡,那林口的所有住戶也有可能都是白癡,那淡水的所有住戶有可能都是白癡.......
只要買任何工作與住家地點不同的人,他都會遇到房價下跌的可能,那他就有可能是白癡?
(只是相對跌深或跌少,抗跌能力,當然前提你是要假設長期房市會崩盤,不過更長期來看,如30-50年,你要付30年房租還是要自己買房? )
繼續假設、房價不漲不跌
5. 假設住五年後樓主的房價還是200萬,算五年利息30萬,2017 樓主的房屋淨值是-30萬,假設這時他想要換屋,我們可以算他用30萬利息來租房子,200萬的房子賣掉扣掉剩餘貸款150萬,還可拿回約50萬房屋價值。
當你用租房子,是拿不回任何價值的。
假設要用通勤相關費用去折抵,五年通勤費用 30萬,那應該還可拿回20萬吧。
對比的是
樓主在上班地點台北市租房子,假設要租夫妻住的小兩房或小套房,至少也要月租10K - 15K吧?
假設一年花15萬租房子,五年花75萬,車位租金先不管,省去通勤相關費用 (保養油錢)
五年是75萬付給房東換不到任何一點房屋價值,得到省去的通勤相關費用,但沒有"家"
你的選擇會是?
當然這時會先冒出一個可能,有人假設5年內房價會下跌10-30%
現在不買等到時買更便宜,所以變成現在還是要先租,去賭五年內房價下跌的可能
但當房價一開始下跌,是不是有人會開始進? (就跟股市一樣)
就像不知道房價頂點的波峰一樣,下跌一樣沒有人知道波谷是什麼時候
所以當房價開始下跌時,你要進場嗎? 有人跟你說還會再跌,不要買!
有些物件已經有人撿了!
還會再跌,忍住! 不要買! 又有些物件有人撿了!
你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是波谷呢? 不知! 反正就繼續租房子!
再來結合原樓主條件! 樓主本來的預算就買不起北市!(無惡意!) 假設當北市下跌三成時,樓主可能還是買不起!
而當北市下跌三成時,樓主現在於2012年買的房子200萬,假設樓主沒買,到了2017 年這時基隆有的新建案或二手建案是150萬可買到,樓主這時進去買,賺了5年前買貴的50萬差價及利息錢30萬,(還沒扣掉房租)
但這時樓主還是有可能是白癡啊,因他還是買到基隆,且他還是得從2017年開始通勤基隆及台北,差別是他可能省去80萬跌價空間及利息錢 - 五年北市租屋50-70萬 + 假設省去通勤費30萬 = 加減等於0-30萬
他在五年前可以有個家,折騰了到五年後還是一樣的原點,那為什麼不五年前就圓一個成家夢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