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

這是我看過對房市分析最好的一篇文章

滅盡緣於集起 wrote:
沒錯阿~怎不去買便宜..那就價高者得 抱怨甚麼?.(恕刪)


如果房地產像期貨權證一樣
是你跟對手兩個人之間的事
那你盡量玩沒關係

但是,房地產不是買賣雙方的事而已
更牽涉到其他人
從自住者的持有稅
(所以個人主張,不需要甚麼實價課稅,直接由買賣雙方共同申報房地產交易所得稅就可以了)
買房者的貸款,家戶的可動用支出(內需經濟),貨幣投資效率,到銀行系統風險
是以全國之弊謀求一己之利



為什麼很少人在抱怨法拉利一台要數佰萬,甚至上仟萬?想開法拉利上班真的很難。
一點交通正義都沒有。

說真的,別再提房子是必需品了,一堆人買不起房子,也沒流落到住街頭、公園的。
沒錯,人一定要住房子,但可沒叫你要買高價的房子來住。


滅盡緣於集起 wrote:
覺得不值得 就不要買阿 很簡單...有甚麼好抱怨 ...(恕刪)

對阿, 所以王文淵酸民判定無誤阿, 你看看人家蔡衍明一買就是9戶帝寶
王文淵去買三芝玩沙好了~~

KCLin0423 wrote:
如果房地產像期貨權證...(恕刪)


所以?

金山萬里 桃園新屋 這麼便宜

怎不去買?

于智安 wrote:
台灣炒房十年,經濟沈...(恕刪)


不能說這篇文對或錯
這跟星座生肖算命一樣
講的很籠統
講的很淺

講一些很基本的事,然後讓大家~"喔喔喔喔喔喔喔喔~~~說的好對喔~~好準喔"
結果還是雷聲大雨點小, 放個屁很快就消了, 對房價還是完全沒影響
基本上是一篇用心的好文, 但也有幾點錯誤,

這一次房市漲升的初期, 並不是『賣來賣去』, 那是2008年以後才有的事, 那只是『推波助瀾』,『乘勢助興』,

而『波』的起始還是自住需求, 是1976龍年前後出生的台灣最後一波嬰兒潮剛好30歲, 到了該買房的年紀了, 而且那時的房價剛好也處在歷史的低檔,

挨餓十年的建商嗅到了龐大商機怎可放過? 自然是無所不用其極, 再加上兩岸氣氛和緩, 事業有成的鮭魚大量返鄉置產, 房市終究一發不可收拾,

房仲和投資客見機不可失, 也在最後階段紛紛加入搶錢的行列, 而當擦鞋童都變成投資客時, party大概也快落幕了, 當鐘聲響起, 馬車還是得變回南瓜,

大波段的行情都是在某種歷史的因緣際會下產生的, 沒人能預先逆料, 而事後的分析也都不免掺雜個人主觀的意念和感受,

信奉炒房無罪的泰半是資本主義的信徒, 而堅持公平正義的則是社會主義的信仰者, 歷史輪迴, 端看當時的社會氣氛,

最後, 我的看法是, 2003到2008的房市小漲是自住需求和房價低檔所支撐起來的, 而2008到2010的大漲則是置產和投機氣氛空前熱絡所造成的,

那麼, 最近這二年要死不活的行情呢?

于智安 wrote:
台灣炒房十年,經濟沈淪30年,這就是一場遊戲( 轉載自PTT )

1.台灣炒房

這波房價飆漲大約是從2002~2003開始。買下別人的房,然後再加價轉賣給別人。那為什麼可以賣得掉?因為新買主也是要轉賣給別人。

這個遊戲就叫做:「大家互相賣來賣去,看哪個笨蛋接到最後一棒。」

造成台灣兩高兩低的奇妙現象:房價高,空屋率高,房租低,薪水低。

炒房本來就是只能炒房價,租金是炒不起來的。租金這種東西完全跟薪水掛勾,因為台灣經濟緩慢退步,所以薪資跟房租也緩慢下跌。那因為台灣人在玩互相賣來賣去的金錢遊戲,所以房價大漲。

這個遊戲本來就不可能永遠玩下去,時間一到就會爆。只是這個遊戲可以玩很久,台灣就這樣玩了10年。只是因為大眾都是健忘的,有些人還真的以為可以玩100年。

那這個遊戲可以玩起來的原因就是兩點:利息太低,房屋稅金太低。



懶得打字了,針對這一點來回就好。

這一點是針對短期投資客,低買 => 過戶 => 立刻加價賣
既然是短期,利息和房屋稅金根本不是問題,
因為就算是拖個一年才賣的掉,這一年的利息和房屋稅金根本沒多少,
(除非那個投資客槓桿玩很大)
如果一年的利息和房屋稅金可以高到讓投資客感到有壓力,
那連自住者都不會想買了,因為沒幾個人養的起房。


如果要用第二間房課高稅的方式來阻擋投資客效果很差,
另外大投資客買房都用人頭較多,
只能打到小投資客或業餘投資客罷了。

投資客買房第一條件,要買低於市價,
買低於市價才有利潤,不然你用市價買房,
光加上仲介費就5%了(一買一賣),
市價+5%,你賣給鬼啊? (而且這還只是打平而已。)
只能賣給外行不懂行情,不做功課查房價,只會開價打幾折的自住客。
其他投資客誰要買? 去買市價,總比買市價+5%好吧。

寫這篇的人犯了我常說的一個錯誤,
"以為全世界只有他人一在買房、或是全世界只有他一間房子在賣"
如果全世界只有這一間房子在賣、那他說的有道理,
但是偏偏不是。



第10點,早期沒有容積建蔽率、但是也不是想蓋多高就多高,
面對馬路的寬度,會限制房子最高的高度。
于智安 wrote:
台灣炒房十年,經濟沈...(恕刪)


文筆不錯~段落分明~可惜情緒性字眼太多~壞了你的好文筆!

看來你只能一輩子租屋了~因為你不想當笨蛋~有土斯有財阿!

perahia wrote:
我就是啊2011買的...(恕刪)


你買了2011年的預售屋,賺了 20-30%

然後呢? 你賣了嗎? 有賣掉嗎??
賣掉是去租房子? 還是貸款再變多買另一間呢??
"沒有樓主您想像中那麼簡單"
那麼有那位能提出更完整的分析呢??

世上的事都是一環扣一環的
從國內資金是否浮濫
產業現況 (商業 工業)
人口結構
就業狀況
家庭狀況
國人對未來展望
政府政策方向
區域人口性質
外資是不是會介入 介入的方式
等等......
都會影響房價

應該不會有人能提出一份全面且立論完整的分析吧!!
(一位通曉這麼多面向的人 應該不存在吧!)
很感謝有人花時間寫下他的想法
讓我能有多一點對這主題的想法

很可惜這篇沒甚麼新玩意!且有點問題
"9."這是有上限的 立論脫離事實
"10."高樓住戶土地持份和那公寓差很多耶!
20層樓 建坪50坪 一層只分2.5坪
若是公寓 5層樓 建坪50坪 一層分10坪
是土地值錢 不是那地上物!
"11."這要看持有者是口袋深度
"13."可能因為認為會有通膨
"17."流動性也會影響會不會破產吧!!
"18."再過10年才能說美國人的行為對他們是好的
"19."台灣銀行也有買耶!!


  • 3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