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房子都蓋好了 一坪賣100萬也是賣 一坪賣1000萬也是賣
當然是能賣多貴賣多貴囉 這年頭 愈貴的東西愈多人買
建商擺明了是針對有錢人在打廣告的
像我們這種升斗小民 只有一句話送你..........嫌貴不要買
來人阿 拖出去重打五十大板
=========================
用大陸遊客自由行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來想象台灣的受惠空間,筆者認爲在方法論上就錯了。香港經濟的總量遠小過台灣經濟,對旅遊業的依賴程度遠大過台灣。目前台灣接納大陸旅遊團觀光客上限爲每天4000人,自由行上限是每天500人。香港接納大陸觀光客沒有上限,2004年每天有2.1萬人跟團旅遊,2010年爲每天2.3萬人;2004年每天有1.1萬人自由行訪港,2010年更升至每天3.9萬人。香港與台灣在接納自由行遊客人數上,差著幾個數量級,經濟的受惠程度自然不同。不過自由行仍是兩岸交流與互動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
陸客遊台,會不會順便買兩套台灣的房子,令當地房價再創高潮?的確,曾出現過大陸豪客遊完富士山後,順便在山腳下買一套住宅的傳奇,大陸資金不僅炒遍香港、新加坡、悉尼、溫哥華,甚至在倫敦也成爲最大海外買家,個別人士赴台置業絕不出奇。
不過大陸熱錢會不會像炒香港房地産那樣炒台灣房地産?筆者認爲可能性較小。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畢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節制,主要官員也由北京任命。台灣政壇則藍綠交織,隨時可能變天,對於置業不動産,政治風險不能不考慮。
海外資金彙入及物業售出後資金回流,是令陸資止步的另一個原因。理論上講,台灣是允許海外資金跨境流動的,但是必須經過登記、審核等一系列程式,而且無法做到匿名。這與香港自由港的監管環境大不一樣。在香港,大陸背景的BVI公司滿天飛,實錢、熱錢、洗錢各得其所。
台灣對大陸人士置業的限制,其實十分嚴苛。大陸自然人在台灣買房,三年內不准出售,一年最多只能居住四個月,買房前必須經由內政部、陸委會、國防部、國安局聯合審查。假若大陸企業買地,還要通過經濟部核批,所購土地僅供營業使用,不得投資房地産。嚴厲的監管和繁瑣的手續下,2002年至2010年期間總共僅有45項涉及陸客、陸企的房地産購買案。如果計入通過第三者購房、海外公司購房(當然只是估算)的成交數量,香港在2010年平均僅需26分鐘便有45起內地人士、企業買房或賣房行爲。
雖然兩岸關係和緩,但別忘了紅黨一向是台面上一套,抬面下一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在中國的媒體是看不到第二句的
書上說如果你仇視有錢人,你就不可能成為有錢人,因為你不會想變成你所討厭的那種樣子!成為有錢人應該是大多數人的期望,既然如此,各位鄉民請換個角度想,我們的意念是生命的種子,咒詛的種子會長出苦毒的生命,祝福的種子會長出豐盛的生命,沒有一種想法存在我們的腦海裡是不用付出代價的,所以請各位鄉民審慎留意心裡的想法,對人生會造成許多正面或負面的影響。祝鄉林集團成功,也祝各位鄉民幸福成功。政府無所為,就靠大家努力來改善我們的環境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