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很贊同版主的想法~~我並非投資客但是我覺得將今天房市高價全歸罪於投資客並不合理因為投資客一樣要付出金錢與時間也要面對資金大筆套牢的風險如果有能力財力可以學投資客賺取這所謂的暴利我相信賺錢的事很多人都會這樣做......通常在罵的都是因為自身能力做不到或者是有能力財力卻不見得有那個膽量而且如果都是投資客單方面炒房沒有人去承接投資客的房子那又怎麼可能炒的起來......而在同地區會買到高價的住戶常常都是外來客真正在地的居民對行情都很清楚的那為何這些外來客要努力擠進台北市真的就是認為台北有發展好賺錢阿!!當年畢業時班上好幾位同學就是想要北上發展後來有次在捷運上遇到一位北上謀生的同學言談之中他對能來台北找到還不錯的工作很是得意他說在他老家那邊根本沒有這樣的工作機會雖然台北不見得人人都愛........但是我想很多新鮮人都會想來這個地方試試身手待久了自然也想晉身有殼組有這個供給跟需求才會造成這樣的價錢!!以上為個人淺見...........
陳艾斯 wrote:我想請問喔這些意思是說如果你在台北有房子寧可租屋出去也不要轉賣嗎還是寧可賣掉換現金在買大間的 舉我的例子我有一間房子在北投忠義捷運站對面是有想賣但是依各月出租1.6萬30坪五樓樓頂有鐵皮可以晾衣服等只能賣600萬我貸款350萬(當初買500萬裝潢水管其他費用約50萬共550萬)賣掉拿回280萬(餘額320萬)說真的我還不知道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放280萬每各月固定收租1.6萬扣掉利息五萬多(員工貸款利率1.49%)大概是5%的報酬(我是說固定收益喔)這間真的是雞肋留著無味棄之可惜要是大家會怎麼做
sean1972 wrote:老實說,我不曉得你這...(恕刪) 簡單回覆。紅色部分是你的論點。我這句話要表達的很簡單.在台北工作買不起台北的房子.和在其他縣市養豬捕魚買不起當地房子.本質上是一樣的.本質完全不一樣。「在哪個地方工作,就買得起哪個地方的房子」這件事不會同時出現在每個縣市,所以該問的是,如果其他縣市可以「在哪裡工作,就買在哪裡」但臺北不行,那為什麼以買屋為第一要務卻又無法負擔臺北房價的人,不選擇前者?顯然最關鍵的地方在於,這些人不願意做在其他縣市可以買屋安身的工作。有28k的自然不會去做22k.會做22k的我想也只是想求個經驗.如果該公司沒發展性自然會去找其他工作.但不管如何.應該也比洗碗來的有發展一些.既然你都說22K的工作沒發展性,那「也比洗碗來的有發展」這句話怎麼得出來的?是指端茶水、當打字工比洗碗不會腰酸背痛嗎?越是大間的公司,越基層的員工就做越單一且重複性的工作,我看不出來這跟洗碗工有什麼差別,除了內心自以為的社會地位而已。不到30歲創業成功的人當然是有.但我想相較之下還是少數.要創業的資本以一般年輕人大學畢業再服完役在累積到創業資本我想早早超過30了.更何況版上還很多人要人趁年輕存錢買房.那還有足夠的錢創業嗎.我鼓勵年輕人創業.但創業不一定會成功.也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創業.年輕人不是只有男人,而且現在兵役扣掉軍訓課不過一年,大學畢業才22歲,當完兵怎麼會超過30?至於「要存錢買房,就沒錢創業」更是本末倒置的邏輯,就是因為要存快一點錢買房,才要創業。而且,創業不適合每個人,就像臺北房不一定是每個人都能負擔,所以我才一再強調應該要衡量自己的能力。總不成只要臺北房價沒降到「不論畢業幾年,各行各業都買得起」,就叫房價過高?如果你仔細觀察.現在有很多女性員警.也有女生在做黑手的.清潔隊應徵一堆碩士生報考.我們公司只要大學學歷也有碩士生降級考進來.我也有年輕同事跑去做清潔工.什麼水果妹.豆花妹.也都很年輕.也有年輕人跑去做殯葬師.連你說幫大公司送件的快遞.也是年輕人居多....你認為.到底有多少眼高手低的.現在的職場.資方凹勞方那麼多.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勞動節休假要分成365天.勞動環境丕變.早已不是我們那個年代了.現在年輕人.我覺得認命的居多.决非像你說的一樣眼高手低.你這段話最大的問題在於把「10年前的大學文憑」跟「現在的大學文憑」混為一談。現在大學生的普遍程度就跟10年前的高中生甚至國中生差不多,當然沒辦法要求跟10年前的大學生一樣被重視,所以你會發現,現在大學生在做的工作,很多都是十年前給國、高中學歷的人做的。講白一點,如果現在所謂明星大學碩博士的平均待遇低於10年前的大學畢業生,那你的論點才會有道理。
現在已經出社會想買台北市房子卻還沒買到的人,我們就認了吧!在現代社會,短期炒作房子已被視為正常投資項目,沒買到台北市房的我們早已經被當作是不努力的一群人了.目前在台北市戰場上存活的已經不只有建商,房仲,投資客,一堆的自住客因為政府政策的推波助瀾,以為台北市只漲不跌,紛紛深陷在沉重的台北市房貸中,除了乖乖繳房貸,他們也在等著下一個買家加價買來脫離房貸獲得救贖,若大幅升息打死的正是這一群人,並不只有槓桿使用過大的投資客,政府豈敢下手?看來,只有還沒出社會以及現在還沒出生的人,未來才有資格出面控訴這群炒房的人,因為他們抹煞的是還沒出社會的人的未來,毀滅的是未來人的經濟.
現金不夠多 wrote:以為台北市只漲不跌,紛紛深陷在沉重的台北市房貸中,除了乖乖繳房貸,他們也在等著下一個買家加價買來脫離房貸獲得救贖,若大幅升息打死的正是這一群人,並不只有槓桿使用過大的投資客,政府豈敢下手? 這個小弟就比較沒辦法認同大幅升息1.要死也不是只有死有房貸的很多中小企業先死但是這些企業還沒死之前很多被取代性高的員工已經先死了2.利率沿路上升代表有這個經濟條件所以房價還不會那麼快下來要等到整個經濟情勢有弱化的疑慮利率才會開始往下降這時房地產可能已經展開一段跌勢了重點是下來了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因為連糊口都有問題了3.我不曉得大家買房市怎樣辦貸款但至少我自己身邊不管親朋好友同學我知道的大概都貸五成甚至換屋的我哥我姐跟我舅舅根本都沒貸款升息如何打死這些人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 就是當地房價創下相對高點類似現在的奢侈稅出來 要是真的跌個三成 就有許多斷頭戶出現這其實是瞎子摸象 以偏概全君不見許多台北老房子 很多都還是舊屋主持有著這其中有多少還有房貸? 其實很少假設這附近幾百間屋子 過去半年有成交10間他們的成本又偏高 所以就認為這幾百間-10間的剩餘屋主也會遇到必須斷頭....等等的財務風險那就太武斷了這些人漲的時候沒有賣的需求跌的時候反而會有 而且還很多一定應該要賣?有理性的人問問自己父母長輩 賣不賣 道理就很清楚了ps 人人有大學念 真的是極端害人的政策許多可以學習一技之長進職校的人與家長 擺脫不了學歷誘惑造成資源人才人力錯置 進而遺失黃金歲月與競爭力可悲復可嘆ps2 別再說22k起點低了 那是大鍋飯的均值十幾年前太太大學畢業第一份起薪才19k 現在十倍不止要甚麼就看能耐追求與造化吧
台灣的選舉成本過高以致於沒有任何一個政府願意得罪財團,願意制定出透明且有效的機制來管理,但是並不是這樣就可以將房價當作適用於自由經濟原則隨意炒作,除非你認為地震的時候發災難財是合理的。任何一個不公平的狀況都是社會動亂的根源,給予大多數老百姓一個免於匱乏的自由本來就是領導者該做的。除非你認為像某些國家那樣警政人員可以跟地痞聯合詐騙觀光客或平民這樣弱肉強食是對的。房價這樣的狀況最好就是不要去買,去把自己的真金白銀當投機者的墊背,就像本人覺得第四台節目爛,就連裝都沒裝直接拒看拒買,這才是最有效的督促進步。所以我就是乖乖的忍著,認份的租。但是我不認為應該把那些因為現在有需求而希望買房子,所以哀號房價高的人,說成是幫兇、自己沒本事不要買或是應該要節儉要買差的地段屋況等等(屋價跟其他相對條件都有關係),這跟資本者等既得利益者坑殺弱勢者還要囂張得補人家一刀的心態有何異?房價在相對高點是事實,經過炒作也是事實,雖然有需就有供,但是你認為可以教你的孩子說,因為嫖妓是供需問題,又沒有違法所以是應當?我們都只能儘量讓自己成為相對強勢者,但是如果這樣的心態下又同時欺負弱勢者,這跟流氓有何異?那麼你認為法官判女童合法被性侵案件是對的?如果沒有尊重他人的需求與選擇,只是把人家說成是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不用功等等,那台灣(台北)實在不適合人居,乾脆讓這些人留下來跟自己人玩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