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knight wrote:
你的算法有問題僅就根...(恕刪)
就算是1/4,但是請自行計算一下民生物資的漲幅,並不會只有電價那四分之一。
終端的消費者會面臨的是薪資不漲,但民生電價漲,消費物資也漲,外+企業可能會外逃,電價的漲幅可能迫使他們往更低成本的國家去生產,所以失業率也可能升高。
請把層面放廣一點,就會知道真的是沒辦法,只要電價高到使企業寧願到別國生產,到時後就是臺灣競爭力下滑之時。
誰不知道核電廠危險,但此時此刻就是沒有其他方式能夠足以替代,太陽能?美國很多都把太陽能版設置在沙漠一帶了,單靠臺灣南部,又哪裡有這麼廣大的一片地方去弄?就算有,發電的效率以現今科技,也不遠遠不足。
除非大家都同意,我們回歸農業為主的生活,恐怕一堆人不肯吧。
DACport, ATH-A900X Ltd, Philips X1, DT880/600, HD650, IE8, SCL5, SE420, GR07
如果真的 2012 很順利的讓提出該論點的某位小姐選上了,
我想 "核123" 還會很順利的運轉下去.
"核4" 商轉頂多又延誤個幾年,
而這個論點很快的就會被某位小姐給 "選擇性遺忘" 了,
這個議題也很快的會被別的議題給取代掉,
漸漸的又從大家的腦海裡給遺忘掉 !!
真的, 大家何不把時間拿來多看書 & 多出門走走踏踏青 ~
還可以省下掛在電腦前的電力耗費 !!
yu62493 wrote:
很多事情,人們往往用...(恕刪)
說得好
這些核電廠興建時絕對有它的時空背景, 我不該就此批判(如果我讓你有這種感覺, 我道歉)
但是我們現在能夠決定是不是要繼續下去.
曾幾何時, 我們大多數人決定的依據已經變成利益至上.
尤其越短期可以實現的獲利越能得到我們的支持(我也是如此).
這種決策模式造就了我們的經濟奇蹟, 但我們需要繼續下去嗎?
除了短期可以實現的利益, 我們是不是該有些堅持.
核電的確是對經濟發展極佳的能源, 但我們真的有足夠的能力完美且長期的控制核電廠嗎?
從車諾比,三哩島一直到今天的福島, 這些事件再再否定了我們對核電廠自以為完美的控制力.
後續收拾殘局的代價也一再地被掩飾.
以目前的核電技術
由核電廠建成到運轉到燃料可以移出電廠冷卻水槽, 這段近百年時間內核燃料的冷卻與輻射防護不能容忍有一絲的意外. 一旦出事就是數十公里的撤離. 十數年不能長久居住. 而最終核廢料到現在還不知要放哪?
這樣的利益與風險對比, 今天我們的選擇有必要跟以前一樣嗎?
我相信今天的我們就算不再依靠超便宜的電力, 我們一樣能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但大家的荷包縮水就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到底有幾個真的是為了台灣的下一代??
若真的為了台灣的下一代是要降低台灣CO2的排放量。
以下連結就知道台灣光是火力發電廠所排放的量占全球排名前六名,
http://e-info.org.tw/node/28254
那些反核遊行的人,哪一個不是結束後開車回家吹冷氣的,
打開電腦電視悠閒地度過自認為有意義的一天,
核能發電廠該廢,那是裡項想的目標,
但前提之下國人真的有那個能耐降低用電量嗎??
那些走在反核遊行路上,手裡拿著剛從冰箱拿出冰冷飲料的人,
沒有資格反核...
在我眼裡唯有不生活在不用電、電器用品的人才有資格大聲喊,反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