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a2 wrote:對阿,我不喜歡打房這樣可以嗎?我是打房的受害者(如果有效的話)你沒買所以希望跌,我已經買了當然不希望跌,所以你說的本質是?我沒靠買賣房地產賺錢,我只希望買來保值,用不著你來操心,我的錢是省下來的,某些人開車開新車,手機用智慧手機,看到相機就買,每年規劃出國玩,然後等要買房子開始發現沒錢了,看到別人已經買了就眼紅,哀,我真不知道你說的本質是啥...(恕刪) 不是只有 2 年內買賣才會受影響不然怎麼會受害請問大大是那一行的 ?
kpax wrote:其實版大不太需要跟0...(恕刪) 說得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自己給家人過愉快的生活就好了生命不是只有賺錢存錢買房房子20年也舊了租也是不錯不然新竹縣周邊(竹東/竹南)房價還不很高來新竹工作機會也不少歡迎來新竹
doggies wrote:不是只有 2 年內買...(恕刪) 如果政府夠狠,不會只有這一波,然後房價可以如這邊大多數人所願的跌當然我這種先買的就虧啦(或是最近1-2年內買的),不被課奢侈稅<>不會虧而且買賣房地產本來就有課稅,只是多增加一個奢侈稅,拿來洗掉投機客用的太好了,以後大家又多了一個稅了,萬歲~~~我的職業跟房地產業界一點關係都沒有,信不信隨你,晚安
樓主想錯了..如果真的是要件便宜..應該會希望整個崩掉.而不是希望政府出手降溫..當然現在看空的言論很多,有的挺荒唐的.笑笑也就算了.撇開公平正義,現實點來判斷,會不會崩?,我覺得跟現有自住的跟投資客口袋深度有關.跟嘴砲比較無關..
高過60K的買不起房子,多的是。不是買不買的關係,而是買了就沒錢過正常的日子。扣掉基本開銷,假設40K讓你存。你要買一個1000萬的房子,你要存多久? 250月你要買一個500萬的房子,你要存多久? 125月你要買一個250萬的房子,你要存多久? 62.5月以上是假設一次買到要的標的。或是買方要貸款多久? 你可以自己算。你覺得容易的話,那也是你的事情。問題是:房價500萬被投資客炒高250萬,也賣了給你。他一個買賣足夠你省吃儉用62.5個月,而他卻是「錢滾錢」也不用太努力工作就可以賺到你的62.5個月。而你卻要努力工作並且省吃儉用125月,那個前屋主什麼都沒做也賺的比你多又舒服。你還不炒房,你是不是有病?這樣投資理財的舉動算是正常的話,那工作的人反倒是不正常!?誰病了?! 工作生產做服務業、當工人、當公務人員、有過勞的警察都是他們笨嗎?!這有些隱性的你說都是你說的「薪水低」,薪水沒漲的人們。調薪水後你也要付更高的「消費」好讓員工與老闆活下去,你可不可以接受?你好像忘記多少人是省吃儉用,也努力工作的養不起房子。區段過熱也會回到比較正確的價位,對大都會的辛苦工作者也是好事。這也是自然的現象。當價位平穩時,買氣又會回來。不需要看淡景氣,供需平衡是最重要。你既然那樣會理財,你應該也認同這段話:距離各國在金融海嘯的指數低點,都只有不到一成的誤差。因此這個巴菲特所介紹的股市「體重計」,雖然每個國家都自己有一台,但是獨立來看每台體重計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卻可以給投資人在長期投資時,判斷指數是否過高或過低的一個指標。當市場上流行投資金磚四國或是特定國家時,也可以用這個指標判斷該國股市是否已經過熱。畢竟以合理的價位買進一個國家的指數,才符合巴菲特安全邊際的投資原則。引用你認為你的房子買的時候已經評估很仔細,也具有抗跌與保值的基本。有什麼好怕的。倒是你怕打房,表示你根本就是買錯地方,怕跌過你的負擔。意味著你可能就因為投資理財在土地的高估,變成淨值虧損到負向。你怕房價跌,表示你不會投資跟估價。你不怕跌,也不怕短期的跌價。表示你的資金夠飽。你怕跌又怕跳票,那表示你根本就不應該買房子。因為你的金流量根本就有問題。樓主你屬於哪類?
本來我也一直認為是薪資的問題,小老百姓的薪資沒漲其他物資通通漲,今天去便利商店買個小肉包要22元小老百姓的薪資沒漲,其他老闆和有錢人的荷包可是翻了好幾翻都不要跟韓國比,光是這些人轉手來轉手去,馬上又是好幾翻小老百姓什麼都跟不上,連車價也是每年說要漲價,政府早就應該出來管管這些企業,每年聽他們營收創新高,接了多大訂單有分給辛苦的員工嗎?手上的錢不增加,房價給你砍20%,你也還是沒自備款啦
薪資沒漲的幾個因素:1.你是員工,你不是股東。股東分錢,不是公開(除非上市櫃)2.薪資的條件是比照同業水準。3.薪資是固定成本,無法每年都一直提高人士成本。小賺就分獎金,明年另分獎金。(逐年計算)4.固定調薪最高5%,是一種社會規矩!? 出社會3萬,你要多久才可以爬到6萬? 除非你跳槽。5.員工在老闆眼裡都是會離職的,所以不用給太多薪水。6.請PT比正職便宜,所以老闆要極盡所能的摳。這樣老闆肚子才會飽。物價上漲,1.媒體偕同炒作,反正大家都喊油電漲。就表示所有物價都可以借題發揮。2.開公司就是要賺錢,有機可乘為何不順水推舟地漲。3.代理商要賺錢,提高代理商的售價。商家進價成本增加,所以也要漲。4.房租過高,店家無法支撐。所以,營運成本增加。必須要漲價才能活過去。5.太多人為與隱性成本沒有公開,所以隱性成本查不到的話,就放入成本。所以物品漲價。那老闆的成本一直增加,要漲你的薪水也不太可能。某些產業,老闆都快躺下去了。就為了房租與跟零售代理商進料,而很累。哪有多餘的資金可漲薪水中小企業被大公司壓榨到快掛,多數的人在中小企業內一定也不會漲薪水。這樣懂嗎? 舉例:母公司一直賺錢,也一直投資到新興產業去找契機。每年還可以維持eps在水位上。哪有想法要降毛利去讓大家好過日子,畢竟公司要賺錢。尤其是零售業者與終端商品的提供者。這樣的經營,本身就是不適合增加人事成本。而且賺錢也沒有義務告訴員工要分享獲利給你。除非你遇到好公司與好長官,跟你分享獲利。但這很少見。
1. 目前的打房應該屬於合理的範圍.2. 不能以目前的大學生薪水來看, 現在很多大學生如果是十幾年前, 可能只能念高職或五專.那時候念高職薪水不知多少?3. 目前市場上資金真的太多.那裡有錢賺, 錢就往那邊跑, 你看原物料與黃金的上漲就知道了. 投機客與商人永遠是政府最頭痛又難以解決的問題.4. 政府應該認真的拿出魄力做事, 大家也應該認真努力工作賺錢, 社會是很現實的, 與其把時間花在怨天尤人, 說世界是不公平的. 倒不如拿來想怎麼過得快樂與富足. 這世界真的很不公平, 所以才有馬克思主義或共產主義, 不過連大陸都在改革開放, 短期間內可能找不到資本主義的國家但是確做得很好讓每個人都可以買到便宜房子的. 可能我見聞不夠, 現在那個資本主義國家可以讓收入在後10%或是社會新鮮人就買得起房子的可以跟我說一下嗎?5. 我也覺得房子很貴, 所以最好可以打一下房, 讓大家可以用正常一點的價格買房. 但我也會努力多賺點錢來供房.6. 從2000年以後貧富差距變得很大, 是執政者的問題還是整體國際經濟的關係?該不會我們以後會有貧民區吧..希望不會.
要在一年內提高國民所得20-50%是難了點;要將在一年內每坪上漲20-50%的房價打下來是容易了些。社會是病了,因為價值觀是縱容土地被把持炒作,或許因為是土地所以一時半刻死不了;如果有一天被把持炒作的是糧食和水,我還可以要求政府要想辦法增加人民收入好買得起糧食和水嗎?我不認為樓主的言論有多麼謬誤,但是你踩到很多人的痛,房市健全跟提振經濟增加年均所得是兩件可以獨立並行的事。恭喜樓主再努力十年就可以退休了,如果你比我想的年輕,我佩服你的生財之道和努力奮鬥的精神;如果你跟我猜想的年紀差不多,我恭喜你曾經經歷台灣經濟輝煌的年代,那是一段肯努力就有錢賺的歲月,家父家母出身貧苦農村,連國中教育都沒的念,但因為努力還是買了一間足以遮風避雨的房子,不過飆漲的房市真的也跟老人家扯不上邊,僅僅只是個安身立命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