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少子化這麼明確, 房地產怎麼可能無限持續漲

因為少子化根本不會影響房地產,

窮人生了一百個小孩,沒有一個有錢買房有用嗎?

別忘了,這世界上90%的財富是掌握在3%的有錢人身上
我是爆發戶,不是暴發戶.性格火爆的爆.有錢的暴發戶另有其人不是我.
1. 也許台灣人口會減少,但大台北或是北台灣仍是增加的,需求仍大
2. 買房子對台灣人是理財,有閒錢就想買,自住不自住沒差
3. 只要有能力,有些人會覺得某些地方的房子是無論如何要買的,「我在台北市有房」、「我在大安區有房」等聽起來就是高級,哪怕還是喜歡住自己家鄉
現在不就台北市居住人口外移然而工作依然在大台北都會區,因為太多人無法負擔高房價高消費,迫使用更多的通勤時間換取居住生活品質,往新北市外移甚至桃園市、基隆市;還有青壯年工作三年因無法負荷高消費轉而產生返鄉潮,M型化社會居住在都會區到時候只剩在地人又或者是高收入族群,房價高單價大坪數越蓋越大,小坪數越蓋越多?豪宅一間兩三億,富人還覺得便宜有獲利價值買下兩戶打通自住過幾年轉手!!!不要跟我說你新聞沒看過?房租雖然表面上持平,實質上也是緩漲,薪水不漲的情況下受不了的族群自然淘汰,不是嗎?張教授當台北副市長房價就會下跌?房貸升息房價下跌?會不會想太多,新興地區或許有可能,首都台北市房價腰斬,你知道台北市大部分有價值的不動產掌控在誰手裡?又或者你知道炒房炒地皮最大獲利者是哪個族群嗎?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些人才不管百姓死活,趁火打劫吃銅吃鐵他們倒是很在行。一是提高身價,二是退出都會區如此而已。
少子化過幾年房地產會有一堆空屋釋出或者對房價劇烈下跌的說法必須要等非常非常的久, 甚至很明確地說, 在你這一代應該不需要期待這樣的狀況出現

1. 平均壽命的增加 :
經常有人說, 我自己不買房因為我爸有房, 我老婆娘家也有房, 等到上一代兩腿一伸, 我家就有兩間房, 但講這個理由的時候你可以好好的去思考, 你自己開始有購房需求的時候, 你爸爸媽媽幾歲? 如果你和你太太的雙親福壽雙全, 活在平均壽命以上, 你大概需要幾歲才有機會繼承他們的房產? 但是實際狀況是, 就算等到你小孩開始有房屋需求的時候, 你爸爸媽媽可能都還健在, 只要他們沒死應該還是有住屋的需要吧? 所以要因為少子化產生所謂前代的空屋釋出, 至少要遞延兩代到三代, 依照台灣平均壽命來看, 1933年的時候台灣平均壽命不到50歲, 到了1970年的時候只有大約67歲, 現在2013年的今天, 平均壽命大約在80歲, 未來可能會延長到85歲以上 (日本和香港目前的平均壽命水平), 所以這個少子化現象出現到前代房屋大量釋出至少需要等50年以上

2. 每戶平均人數的減少
1970年代, 台北市每戶的平均人數大約在5.5人, 到了2012年卻只剩大約2.7人, 同時期, 在2012年對東京都區域的每戶平均人數統計已經跌破2 (目前為1.99人), 依照這個計算方式, 也就是在1970年代的台北市, 55萬人大約需要十萬戶房屋, 到了2012年卻需要20萬戶房屋, 意味著就算人口零成長的情況下, 因為每戶平均人數的下降, 房屋需求仍然是增加的

所以少子化要影響到房市, 至少要到人口很明顯的負成長開始, 也就是出生或者移入人口數要開始低於遷出或者死亡的人數某一個可觀的數字以上才會開始有所謂的大量空屋釋出, 依照現在的出生率和死亡人數的曲線圖來看, 至少也需要幾十年以後, 如果加計人口往都市集中的趨勢和現象, 你要期待所謂都會區因為少子化造成的房價下跌(單指少子化這個因素)可能會拖更久

goblinlord wrote:你是要大家改變想法去買靈骨塔炒陰宅嗎
別裝傻,這個早就炒過頭、供過於求了,和自用住宅一樣。

殯葬、醫療、安養、照護、、、這些請多投資。
很多人買房子是用來投資,轉賣,節稅

7成買方為投資、置產客,並不是全部用來居住好嗎!!!
買房產做
投資? 想要有人花更多錢買去住,一堆人買來投資,一直少子化下去,一堆房子將來要賣誰?
置產? 想要留給兒女住。一直少子化下去,將來兒女長大後,到處都有便宜又新的房子要賣。
Nelson5 wrote:
少子化過幾年房地產會...(恕刪)

有時候看到似是而非的文章,我都不知道是我自己想法錯還是他的想法錯了.
一.少子化現象出現到前代房屋大量釋出至少需要等50年:以上的論點好像是對的,不過在這之前父母親已經有房子了,大概是30-40歲左右,但是這些做父母的已經沒有購買房子的需求,等他兒子長大結婚大概要30-40年後才有需求,當時的父母親已經30-40他兒子要結婚生小孩都已60-70歲了,父母的老爸.老媽沒死也要85以上,而85歲左右住醫院跟住兒子家的機率很大阿,而且少子化的重點是需求變少,上一代的房子在祖父母30歲的時候蓋好,經過55年以後除非地段好不然是沒人住的,只剩下土地價值,而少子化以後土地及蓋房子的需求變少,你覺得土地增值夠拆掉房子重蓋在賣能賺錢?如果說拆掉能賺錢的現在只剩台北市了,但一個很弔詭的是那些拆掉以後蓋得如果是電梯大樓呢?以前25平的地有5.5人住,現在25坪的地可能有27人住喔,在這種拆掉蓋大樓的循環下,台北市終將大大滿足需求.所以建商其實因該感謝釘子戶才對,因為它們延長了需求時間.
第二點的每戶平均人數的減少(也就是在1970年代的台北市, 55萬人大約需要十萬戶房屋, 到了2012年卻需要20萬戶房屋, 意味著就算人口零成長的情況下, 因為每戶平均人數的下降, 房屋需求仍然是增加的)這個說法看起來好像也對,但實際上因為一戶只有1.99-2.xx人更表明了少子化的關係,幾乎可以確定下一代更本不用買房子,幾乎可以確定能繼承一棟房子,(1970年代, 台北市每戶的平均人數大約在5.5人, 到了2012年卻只剩大約2.7人),這句話也就清楚帶出現在會漲就是因為1970年這些出生的人購買的需求,這些人最大的已經43歲了,買一棟買兩棟都沒甚麼關系,問題是2012年每戶剩2.7人,一個是老爸,一個是老媽,一個是兒子女兒,大家覺得接下來30年購買潮在哪裡?所以現在買愈多以後資產你覺得賺愈多嗎?
所以我的結論是現在就是高點了,不過有錢有需求的還是會買的,因為接下來發生的事誰知道呢?

房地產市場應以世代的觀點來看,而非侷限於家庭。
歲月很公平,戰後嬰兒潮也老了,往生者會漸增,繼承人可選擇
1、自住
2、出租
3、出售
4、棄置(鄉下很多)
5、空置後,1、2、3
6、拆除重建,1、2、3
供應會不斷增加,需求快速減少。

日本去年往生比出生多20幾萬人了,房地產會好起來嗎?很難、很難。


musingmob wrote:
辣蘋果專欄:孩子怎麼...(恕刪)


解決很簡單
每戶再多生一個小朋友就解決了
房市保證再漲30年
反正政府也在鼓勵生育
大家手上的房子也可以增值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