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什麼時侯再玩一次耕者有其田阿?

01白虎哥 wrote:
似乎有點了解古代為何(恕刪)


更正確來說,應該是要說,為何共產主義會興起?

以東亞來說,就是農業社會,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務農為生,但幾乎所有的農地,屬於少數的地主。而人數更多的佃農,必需將大部份辛勤耕作所得收成,上繳地主。

中國廣大的佃農有兩個選擇,繼續忍耐?造反?

結果,多數中國農民選擇了造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了原本的地主、佃農制度;國民黨政府丟掉了大陸江山。

再來北韓也是、越南、寮國等都赤化了。

台灣現在已進入工商業社會,沒有農地沒關係,但沒有房子,買不起房子,必需付大筆租金租屋、租店面,等於是屋主接收了大部份工作所得。

買,房價又很高,差不多是一生工作累積之全部積蓄。

情況如果持續惡化,像不像在孕釀另一個“造反”的環境?

其實,自認經濟狀況不佳的人,選擇少生、甚至不生,就是一種避免把自己日後的人生,陷入困境的因應之道。也減少了“造反”的動機。
MICHAELCUB81 wrote:
更正確來說,應該是要(恕刪)


卡爾馬克思成名的背後. 有內森羅斯柴爾德的長期資助. 內森親簽過的支票還在大英博物館展示

為何具全球化資本思想雛形的資本家. 會支持社會主義思想的馬克思?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MICHAELCUB81 wrote:
更正確來說,應該是要(恕刪)


分析精確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卡爾馬克思成名的背後(恕刪)


滑鐵盧戰爭的重大歷史意義在於:它是歷史上第一場資本家支配的戰爭,開闢了資本與軍事強權聯合統治的模式。1814年,歐洲最大的銀行家梅耶·阿姆謝爾·羅斯柴爾德的第三子內森擔任了反法聯軍的財務官,集全歐的資本之力與拿破崙的共和革命相對抗,關於滑鐵盧事變有許多的傳說,其中就包括內森在戰爭勝負已見分曉時辭別戰場,闖過風高浪大的英吉利海峽一路狂奔回家,大肆購買已經崩盤的英國股票,因為他知道反法同盟戰勝的消息會極大抬升英國股票的價格,據稱,他此舉將1·35億英鎊收入囊中。

普魯士雖僥倖贏得了戰爭,但財政卻因此破產,遂不得不求助於羅斯柴爾德家族,而後者發放貸款的條件卻是以普魯士皇家領土為抵押。滑鐵盧戰役改變了人類歷史,從此後,人類戰爭最終往往只會有一個勝者,即投資於戰爭的資本家集團。

實際上,比起創造了現代銀行制度的梅迪奇家族,來自法蘭克福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還算是遲到者。早在1513年,當尼科洛·馬基雅維利撰寫《君主論》這部西方社會科學的奠基之作時,他就已預見到了什麼叫「資本家的統治」,時值義大利銀行家梅迪奇家族獲得了佛羅倫斯的統治權,馬基雅維利敏感於這種全新的統治形式,於是,他把梅迪奇家族稱為「新君主」。兩百多年後,卡爾·馬克思把這個「新君主」的統治稱為資產階級專政,馬克思說:在那裡,國家已經淪為了「資產階級的資產管理委員會」。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ggnl96l.html

馬克思其實是有錢人
並不是窮人
他早就看穿資本主義的發展
到最後就文中那句 政府只是淪為有錢人的 管理委員會而已
01白虎哥 wrote:
他早就看穿資本主義的發展
到最後就文中那句 政府只是淪為有錢人的 管理委員會而已


對. 內行人.

其實馬克思除了跟羅斯柴爾德家族有表親關係之外. 主要還是全球化資本家長期以來. 希望亞當史密斯的資本論每4~5代人就會有一次大清洗循環. 能有理論來解決這個根本問題. 馬克思思想跟羅斯柴爾德乃至於後續接棒的全球化資本的靈魂是契合是有其歷史背景的

滑鐵盧之後. 推翻沙俄. 日俄戰爭. 推翻滿清. 都看的到第一批具全球化資本思想雛形的資本家身影穿梭其中.

這批第一代具全球化資本意識的資本家. 希望透過資本主義先搞基建. 擴大貿易. 再透過顛覆既有政權或協助既有政權打敗另一目標政權來完成循環. 希望透過重分配來解決資本論的天生缺陷

簡單說就是三板斧: 先擴張. 製造內部矛盾再顛覆. 最後自己做仲裁者進行分配...反覆為之

以滿清為例. 最清楚的輪廓就是一開始先貿易. 逼通商. 開港口. 建鐵路先搞擴張. 等餅大了內部矛盾就來了. 清末革命就是鐵路利益開第一槍的. 最後再購過代理人進行分配

所以. 出資創辦黃埔軍校. 培養反清代理人. 背後資金都是共產國際提供的...

在那個時間點. 馬克思思想. 都還跟全球化資本是一體兩面的. 暫時解決了亞當史密斯的資本論天生缺陷..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