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夭壽 !!! 政府打炒房 兩年內出售擬課稅45%

拜託看一下新聞好不好
最好是賣不掉
你該不會不知道高鐵話題吧

P.S. 這兩間只是自住
不過漲價心中也爽
可憐的是有人在終蝈被當韮菜
我覺得不錯
打死一堆短線投機客
紅單預售順道處理
只是個過程 wrote:
是喔?不是有南方澳港...(恕刪)

台積電沒有要去南方澳吧,台積電有去台南蓋廠,也要去美國蓋廠
外國人?南方澳是請外國移工幫忙補魚吧
星幻 wrote:
真正要課的是囤房、空屋稅啦


這個效果是很大

但是,漏洞更大

有錢有權的大戶,方便養人頭

跟風小賺的散戶,只能流口水
有些人活的陰險卑劣,卻嚐盡了榮華富貴,就不要想死的心安理得!
重點是囤房大戶好嗎
囤房成本那麼低
時間到加價賣通通賺回來
年輕人只能買窩居背一輩子房貸
誰跟你生小孩
請政府算一算房價所得比
菜包817 wrote:
此外,為避免投資公司炒房,財政部版本也將境內法人交易房產納入房地合一稅。(恕刪)

終於要打法人了嗎?
但資料核對要確實,拿人頭戶炒房的法人也要重課,最好時間加長到5年。
不然一堆新建案,建商都用人頭戶去做價實價登入,好像蓋了新建案大家都一定會用更高的價格去買房一樣。
菜包817 wrote:
政府打炒房 兩年內出(恕刪)


該打的是建商吧,拿老闆姓出氣是有用?
jayliou wrote:
重點是囤房大戶好嗎
囤房成本那麼低

囤房成本其實這幾年有飆高,在一些廣建新建案、選擇性多的地域,其實房價這幾年是持平偏下跌的(例如淡海),一但你囤了房,又無法快速賣掉,其實就會有折舊的問題。
畢竟以[住]的需求來說,大家一定會希望買新的房,一但選擇多了,要加高了你短期炒房的人要付出的稅。
你勢必賣價成本會變高(多了稅轉嫁買方),或是要自行吸收稅的成本。
但畢竟房子還是回歸市場機制,如果好的房[地段、交通、建設、學區、便利性]都完美,也沒有理由限制買賣雙方一定只能用某個價格去買。

反倒是近年QE下,恐怕好的物件會漲也是難免的(就算不是屯房的投資客去買,也不能禁止賺到錢後提早退休的中年人去買房養老...)
這個應該是指轉手獲利扣獲利的45%吧

1000萬入手

1000萬+5%賣好像還不會課稅

也就是賣1050都不會課稅

如果買1000 賣1500

課450的45%,202.5萬

兩年內轉手賺500萬,課你202.5萬 不知道是不是指這樣?
要打「多戶持有人」,加重課稅並不容易,因為人頭就能躲過。

要打「房屋」交易稅相對容易,因為有交易就跑不掉。

但是真正有影響的,也最需要調整的,應該是地價稅房屋稅。這是地方稅,但是縣市政府都很膽小,寧可放棄地方稅收,就算地方建設沒有錢,就算亂花錢放煙火辦跨年晚會,也不敢調整,藍綠都是共犯結構。

兩年內出售課稅45%,對於絕大多數自住者應沒影響,自住兩年之內轉賣,基本上很少見。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