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明白為何建坪是40坪耶
我家地坪23坪,也才比樓主多3坪而已
車庫就用掉了5坪
剩下18坪往上蓋到3樓,這樣也有54坪的建坪阿
還是樓主 地20坪,一樓部分10坪是花園兼車庫,另10坪往上蓋到4樓所以建坪40坪?
豆吉 wrote:
小夫妻在離市中心十分鐘車程的地方買了地坪20、有四樓卻建坪只有40的小坪數透天。
別人聽見買房了都會興奮地問東問西,當聽見「建坪40」時就會突然冷下來。
反應除了愣住說「是喔...你們兩個住是可以啦...」不然就是驚訝「為什麼不買大一點?!」
更不禮貌的是嫌棄的說「怎麼那麼小?40坪?4樓?太小了吧!」
本來能夠買房是件喜悅的事,我們倆夫妻都很期待,但太常遇到這種反應,後來我卻開始自卑...
甚至人家要開始問起的時候,我會不太好意思說。
有人像我們一樣是小小的空間嗎?
是不是「買偏遠的小坪數」=「經濟能力差」=「會被看低」?
有一種人是這樣。
一來沒有規劃。對人生就是放任主義。反正今朝有酒今朝醉。二來,他們也不打算為自己、為另一伴、甚至為自己的人生負什麼責任。
所以,他們手機拿IPHONE,車子開雙B,房子用租的。出入全是知名餐廳。還天天打卡刷存在感。要讓人家知道他們過的很好很開心。
另外,這世上還有另一種人。早年買了房。過往房價低的時候幸運的先買起來放。而後他們以為自己很成功。比起很多無殻蝸牛。他們可以說是人生勝利組。
雖然很辛苦,省吃減用活到了今天。終於。好像出頭天了。可以跟人比拼不落下峰。
但他們後來覺得不太對勁。因為他們遇到了很多第一種人。
好像除了房子,他們就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跟人比拼的/
車子?!沒人家好。就算人家是二手中古也是雙B。生活?!也沒人家妾意。人家動不動就出國去玩好像不用工作就能活命。吃喝?!也沒有人家敢吃。人家動不動就PO又一家新餐廳的新菜色。道道都是美味。
後來第二種人就很喜歡問別人有沒有房子。好像只有這個部份能為他們扳回一城。
問到了第一種人。他們其實很挫折。因為第一種人根本不會想買房子。他們的論調是:我幹嘛買間房子然後背二三十年的債來影響我的生活品質?最後房子還變成老房子也根本不值錢
這招其實對第二種人超有效。所以他們也根本不會再去問第一種人這類問題了。以免一鼻子的灰。
但他們喜歡問像你這種人。這種有理想。並步步實踐。辛苦卻慢調絲理的完成自己設下目標的人。
為什麼?為什麼他們喜歡問你們這種人?
因為,你們這種人。如今要用比起過往他們兩倍的價錢才能買到相同的地段與屋況的房子。如果要以相等價值買到屋子。可能要退而求其次買到偏遠點的位置。或者。房子坪數要小一點。屋子的屋況要差一些。
他們不會告訴你這種人。他們是當初幸運。早些時候買。如果換成今天。他可能買的地段比你還差。
他們也不會告訴你們,不管你買什麼房子。那將都是一份資產。對你的經濟一開始雖然是有壓力的。但時間一久。屋子是資產的優勢就能體現。(這個部份尸山改天有空再寫一篇詳細分析給你看)。
他們當然要打擊你一下。以平衡一下他們失落的小靈魂。他們當然不能不打壓一下你。以顯得他們自己的偉大。
只不過是時代的背景不同造就的結果有差距。若以總價來算。當年他所花費在購屋與後續修善的金額。如今也未必比你高吧?
如果是這樣?那為何你要自卑?再說:自己買間房子。如你所述。朋友不該為你高興都來不及?怎麼會取笑你的房子太小?
近來我去看傢俱。知道嗎?二十年前買傢俱。銷售員的第一句話必然是:你的預算多少?
有沒有什麼材質的偏好等問題。
但這兩年我去傢俱店你知道聽到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嗎?
先生你要先確定家裏能不能放得下喔。尺寸要先量好。
所以說:現在的新成屋普遍都是偏小的。不只是你的問題。再回頭一萬步來說。
你買的可是透天。試問:能有能力買透天的人又有幾位?
看不起你?那是因為他沒有能力去看不起那些不買房的。
不買房的看起來都過的比他爽快。他有什麼資格看不起人?人家也不鳥他啊?你幹嘛鳥這種人?
我是當年幸運硬買透天店面的年輕人。如今中年慶興着自己當初決定是很正確的。
但我不會去看不起任何人。因為當年我買透天的六百多萬。如今只能買公寓含車位。實際居住坪數23.6〈坪。同地段。
試問:如今要再買透天店面不用二千買的到嗎?
我現在一樣買不起呀。有什麼能力瞧不起別人。
所以古人說的好。別得了便宜還賣乖。真的很噁心。
你不用在乎他們的看法啦。就無知之徒罷了。倒自己心態要調整。動不動就被他人影響。活着會很痛苦。你買房子只是為了給別人看得起的?
那建議直接用錢札他們的臉。不就好了。他們絕對畢恭畢敬,連屁也不敢放一個。
沒有的話你拿來給我。我對你絕對尊敬萬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