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亞洲房價高漲是因為你們愛住市區

Bazooke wrote:


我個人認為那是因...(恕刪)


你們少數人一直抱怨
難道你們都不反省檢討自己
說實話,看你們抱怨久了
本來會同情你們的
也會厭惡這些抱怨
也懶得推動什麼福祉


現實世界
台灣多數人仍過的很富裕生活
與網路一小撮人總是怨氣沖天



我是老一輩的人,觀念是禮尚往來,您打了這麼多回我的文,我禮當認真回您的文。不過看到您回的這麼正經,有點違和感,畢竟平常看到你的回文都是兩、三句的反諷。

回到正題,您回文的論述,我基本上是認同的,只是網路上把少子化全部算到房價頭上,我不認同。我經歷過的社會變遷,從2個孩子恰恰好,一個不嫌少、生女兒是陪錢貨,到女人要愛自己,結婚沒有更好,為何要結婚這些轉變。

印度以前為了降低出生率,曾實行一個政策,好像是送你一台收音機,不要再多生小孩(大概是這樣,詳情我沒記太多),我記得結果是,沒有屁用,在家沒娛樂,除了打石包,還能幹麻?後來生育率怎麼降低的?因為職業婦女增加了,生育率自然就降低了。

台灣生育率急速下降的時候,那時房價並不貴,內政部人口統計網站就查得到,所以房價不是少子化的唯一原因,是原因之一。

我週遭往來無白丁,年收只有3百萬算低標,講出來會被人笑,但沒小孩的十之六、七,有的多數只有1個,這些人沒有買不起房的問題,少子化是沒救的,你問現在年輕稍有姿色的女性,有幾個想在20幾歲就走入婚姻生小孩?一堆都是爽玩到30幾歲變大齡剩女找人埋單但已經生不出來。以前要打石包就是要娶老婆,但現在非婚性行為泛瀾,加上A片隨手可得,阿宅寧願看片DIY也不願娶普妹跟恐龍。

有人說以前的人追求的是生存,能活下去就不錯
後來賺到錢了追求的是生活的享受
現在的人追求的是生命的意義,你可以解釋成個人主義當道,結婚生子已不是人生必要選項,

另外,網路聲量大,不代表多數人都是這樣,我底下的年輕人,多數收入都不差,也有買房,有時跟他們聊天,不知PTT為何物,也很少玩臉書。

Bazooke wrote:
我個人認為那是因為...(恕刪)
誰不是為自己利益著想,實在不用發文說自己同情人家,估計人家也不需要。省省吧,人們心中都有立場。

歷史上自動減少的物種都滅亡了,何況是甘願自動減少的。
我沒看過哪個幸福地方人們是不敢孕育自己下一代,拼命把錢拿出去國外的,趕快選個地方賣一賣大家說不定最開心。
Bazooke wrote:
不管做甚麼事情都很難改變結果
台灣也是會慢慢走到結果,未來就算人人送一間房,也不會改變少子化的事實

我也認為少子化已經不可逆了,不需要再浪費資源去提升生育率,但我並不認為要放棄治療,相反地,應該要積極地去面對少子化,把資源投入「如何適應少子化」,例如藉助科技,讓老年人也能繼續工作,或至少讓老年人可以健康地自理生活,讓社會仍可維持生產力,並避免造成年輕人的負擔。

少子化就像糖尿病這類的慢性病,無法治癒,但可以藉由藥物與改變生活方式來控制。
Yungas wrote:
另外,網路聲量大,不代表多數人都是這樣,我底下的年輕人,多數收入都不差,也有買房,有時跟他們聊天,不知PTT為何物,也很少玩臉書。


有聽過同溫層嗎? 其實很多時候大家都會說自己多中立,事實上就不是如此
我也不會去否認自己不中立,呵呵,這種絕對的事情小弟不做
在座的各位的"親身體驗"也不會特地去要說服你認同

如果按照閣下的邏輯來講,底下的年輕人各個都是300萬年薪低標的好青年
那其他低於300萬年薪的不就是廢物,還有那些對經濟沒幫助的人口?
如果是我,我會視為低於300萬的人都是台灣低端人口,不值得同情,甚至應該趕出台灣
那台灣應該就像總統說的,現在經濟可是20年最好,但你認同嗎? 
我相信你應該非常認同目前總通說的20年最好

沒辦法感受到的人,一定都是魯蛇,台灣的低層,領22k剛剛好,
現在要喊24k,基本薪資調漲
不過這些人也應該死一死好,畢竟台灣不需要低端人口,
需要的是樓主這樣的300萬年薪青年

不然你說看看沒達到300萬年薪的人在你眼裡是甚麼樣的人呢?

補充一下,小弟身邊很多百萬年薪的工程師,
但沒買房,不過不少他們家鄉的父母有房,等繼承

其實事實上就不是你說的那樣,當然要用自己的例子,我也可以拿我自己的例子
要說的話,你也可以說大家都活在同溫層罷了,只說對自己有利的

隨時隨地,任何人想住在象牙塔都可以,
畢竟這是一個民主跟貿易自由的國家
如果是對岸,這就很難說了,雖然很多人常常說中國現在也很先進
真正去過的人,只是有些話就是不能說,習大大說什,你敢反駁?

話說,我從來就沒有希望有人同情我啊... 
看到有人說他一開始同情我,現在反而覺得我不反省...
到底從哪裡看到我需要被人同情? 甚至還說我要更努力???

我每次看到有人跟我說一定是我不夠努力不反省,我都黑人問號?

就像我常說的,搞不好版上有一堆郭台銘等級的再回你們也不看好也說不定
當然小弟不是郭台銘啦,我很誠實,只是個在你們眼裡中的魯蛇而已 XD

很多人說郭董才不會有時間跟網友打嘴砲,你怎麼不說就是某些人太有錢時間太多才在打嘴砲

看看美國川普的Twitter,天天都在發推特跟大家打嘴砲

就像今天我在某快餐店看到一個很有錢的同事居然也會來賣噹噹買垃圾食物吃呢
我還以為他都是請傭人外帶回家或外送,這麼高貴的人怎麼可以做粗人做的事情 XD

不用太認真啦,房價就是會井噴,大家還不趕快掃房,
小弟都準備要掃幾十間了,準備20年後看他從千萬漲到破億

不怕不怕,只是把一些魯蛇裁掉而已~ 華映公告將大量解雇 裁員2500人

那些買不起房的都使魯蛇,少子化剛剛好,
反正低端人口生出來的小孩依然低端
華映裁員7成的員工都是魯蛇,剩下的3成才是菁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明天要工作,還有一堆事,就只能簡單回了

我底下的年輕人不是各個都是300萬年薪,低標年收3百萬是我同輩的人,我已經是中年大叔了,我底下年輕人有許多在30歲以前就已經年收超過百萬,大概是這樣,低於3百不是廢物,畢竟我30歲時也還沒過3百

我不認同總統說的20年最好,我是理工科的,我的人生觀是實事求是,我非常討厭那些只會出一張嘴的人,或是從小從優渥環境長大的人說的幹話

我不是青年,我已經是中年人了。

我非常喜歡賺錢,也喜歡幫助別人賺錢,沒達到3百萬年薪的人到處都是,不過人生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的同儕在30歲以前,只有少數過3百,多數大概是1-2百這個區間,但他們大部份在30-40這個年齡都過3百萬了。

我鄉下來北聯念書的同學,沒有半個回到家鄉發展,他們包括我都已經繼承了鄉下的房子,但那些房子現在都空在那裡沒人住,我們都在都會區買了房子,我不打算回到鄉下住,如果我可以選擇我的人生,我希望我從小在都市長大,偶爾去鄉下住一下就好。

我也常吃麥當勞,趕時間時吃麥當當是一個很保險的選擇,我有認識的大老闆跟大學教授也常吃麥當當跟肯德基,記得前美國總統柯林頓也很喜歡吃漢堡,巴菲特說他很喜歡吃可樂,台灣現在有錢人都喜歡吃地瓜,地瓜是我父親小時候窮人沒錢在吃,吃到怕

要工作了,就不多寫了

Bazooke wrote:
底下的年輕人各個都是300萬年薪低標的好青年
那其他低於300萬年薪的不就是廢物

我相信你應該非常認同目前總通說的20年最好

不過這些人也應該死一死好,畢竟台灣不需要低端人口,
需要的是樓主這樣的300萬年薪青年

不然你說看看沒達到300萬年薪的人在你眼裡是甚麼樣的人呢?

補充一下,小弟身邊很多百萬年薪的工程師,
但沒買房,不過不少他們家鄉的父母有房,等繼承

就像今天我在某快餐店看到一個很有錢的同事居然也會來賣噹噹買垃圾食物吃呢
 ...(恕刪)
最近鳳梨產銷失衡,這幾天我花了大概4百元,買了10幾顆鳳梨,回家切片放冷凍櫃或用食物乾燥機烘乾,可以吃好一陣子的鳳梨乾,夏天快到了,可以每天爽吃純天然鳳梨冰,更不用說還有上百條的冷凍香蕉等著我吃。可是一堆人吃著 Haagen-Dazs,喝著星巴克,大喊居住正義,活不下去,嗚,我這輩子還沒有自己花錢買過星巴克的咖啡和Haagen-Dazs的冰淇淋呢!你們要居住正義,我要咖啡正義、冰淇淋正義。

嘉義縣大林、民雄等地生產的鳳梨因今年暖冬導致產季提前,近來傳出鳳梨產地收購價依上、中、下果,每台斤分別僅5、3、1元左右,1斤鳳梨換不到1顆水餃。有農民1分地僅賣4萬元,等於種1分地賠1萬元。

億鑫果菜運銷合作社負責人簡源松坦言,因暖冬鳳梨產季提前,目前還沒到盛產期,近日產地收購價依上、中、下果,1台斤分別僅5、3、1元,政府雖已啟動採購加工機制,但目前去除中下品不說,粗估全台每天約有500萬台斤,內銷150萬台斤,外銷約100萬台斤,就算加倍收購,產銷仍失衡。

一名在雲林經營合作社同時也種植鳳梨的陳姓農民說,鳳梨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加上有人租台糖土地契作鳳梨,導致量過多回流國內市場,許多小農血本無歸,希望農政單位嚴格控管台糖契作鳳梨,確保外銷品不會回流內銷市場,保住基本價格。

Yungas wrote:
花1百元可以買到吃1星期的香蕉,澱粉可以用香蕉取代,吃不完還可以丟冷凍,冷凍香蕉超好吃的。...(恕刪)
Yungas wrote:
明天要工作,還有一...(恕刪)


這麼剛好,小弟明天也要工作,我就花1分鐘寫一下

講那麼多,那請你告訴大家,你應該簡單說一下要如何達到300萬年薪?
建議未來年輕人不要鬼混讀甚麼國文系、地理系,設計,舞導系等沒用的科系,
應該大家都去讀你說的百萬年薪科系就對了
Bazooke wrote:
這麼剛好,小弟明天...(恕刪)


這個我熟,台灣年薪300萬的有以下幾個職業居多
運動員、演藝人員、八大工作者、法律邊緣工作者,就不列出了


1.機師(450-750)
2.醫師(150-3000)
3.律師(50-500)
4.補教名師(200-1000)
5.肥咖公務員(200-600)
6.金融業主管級(200-2000)
7.頂尖業務員(200-1000)
8.高階工程師(200-500)
9.高階管理職(200-2000)
10.創業者(♾)

選一個來做吧,買房很容易,不用特殊科系!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