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KYB 制震防震器造假,中獎的建案名單...

ldw406 wrote:
為什麼日本廠商要自爆,有人知道相關的掛嗎?


不完全算是自爆, 一開始比較偏向內部告發:
原文


我覺得台灣建商要強硬起來跟KYB求償,
然後負起對住戶的補償責任!

KYB對日本國內有賠償的動作:
KYBは原則全てを交換する方針で、装置の製造費や作業費などを損失として引き当てる。
工事に伴い、一時的に建物が利用できなくなる場合は、住民や店舗などへの補償費がかさみ、さらに損失が増える可能性もある。
原文
表示這個造假是應該要求償的,
而不是像某幾樓提到的"裝置只是輔助用"的...

除非像某樓寫的或許建商根本沒有用,
這樣就牽扯到廣告不實, 住戶更應該要跟建商求償才對
水貨愛好偏執狂:現役603SH, 303SH/007SH/SH01C/SH10C/814T
現在一堆建案 都建在地震帶地區

不知 工法 和 建築技術 有沒有偷工減料。


與 地震 爭 地 ,勢在必為 一坪還開在20~30萬。

防震技術 到底如何?


下一次 大地震 , 根據 墨非法則 來說 會發生的。

因為買的人都在賭、建商也在賭 不會發生。

所以~遲早發生,一次全收。

あやら wrote:
不完全算是自爆, ...(恕刪)


其實如果真的有找到目前日本KYB事件進度的調查說明報告的話(KYB日本官網裡面一直不斷有官方更新資料的公開…),就知道目前KYB首要表列出要需立即負責進行賠償更換的是明訂有國土交通大臣認定標準的"免震"阻尼器的相關案件而言。

但是針對沒有日本國土交通大臣認定標準的"制震"阻尼器的案件部分除了"KYB岐阜南工廠"的裝置查有"お客様基準外"的情形外,其他部分目前都是沒有進一步更新訊息的才是…

所以此事件的評論及後續官方或廠商處置的分析比較應該分為 "免震"阻尼器 跟 "制震"阻尼器 兩種不同裝置的案件來探討才不會混淆視聽吧…
如果是指這一份PDF的話

日本國內一定優先處理這倒是沒有什麼好說的,
如果這個不正事件是發生在台灣,
相信一定也是先處裡國內客戶...

不過,
這次事件看起來就是台灣建商的危機處理真的慢很多拍,
(是否根本不在意這就無從得知了)
(也有可能是我家沒有電視所以沒看到??)

如果建商跟住戶自己都不在意自己的權利的話...

toruliu wrote:
所以此事件的評論及後續官方或廠商處置的分析比較應該分為 "免震"阻尼器 跟 "制震"阻尼器 兩種不同裝置的案件來探討才不會混淆視聽吧…

的確,
可能很多人的重點都放到"賠償"而不是"結構安全"吧,

再加上台灣媒體大概也不愛報這種技術分析的新聞...
水貨愛好偏執狂:現役603SH, 303SH/007SH/SH01C/SH10C/814T
あやら wrote:
如果是指這一份PDF...(恕刪)



其實我先前相關的發文裡就有一直提到台灣如果要向KYB請求換貨或賠償的話,要先搞清楚當初KYB出口台灣的阻尼器的出貨要求規格定

義為何再來叫陣才是…


免震阻尼器的部分至少都有統一的國家標準規範,因此在法律仲裁上有一定的依據,其不合格品對建築結構的影響評定及後續的賠償責任

歸屬是相對明確的。這個就是這次為什麼KYB被內部爆料經查證屬實後會直接勇於承擔不拖泥帶水的主因。因為法規很明確,逃都逃不了。

但是台灣建案使用最多的制震阻尼器的部分,因為連國家統一的標準規範都沒有,查了很多調查資料,在建築結構的強度設計上通常

是額外附加元件的角色,再者官方調查統計數據上產品超規的比例低,而事後使用超規產品的檢驗數據透過日本的第三方單位所做的建築結

構強度再評估也顯示結構安全性仍是符合日本國家標準的結果。因此在超標比例低、結構安全性合格的情況下,最終能請求KYB換貨

或賠償的依據就只剩下原廠跟進口商or客戶間當初對產品出貨規格定義的問題了。這也就是大家在喊著要日方賠償的同時,政府或

台灣代理商要先釐清我們現在手上握住的是什麼樣的牌再討論才有建設性吧…







toruliu wrote:
其實我先前相關的發文...(恕刪)


有條有理!

確實應該先檢視建商自己,只是當初用這個噱頭加價出售的案子或是提案經理,造成無知消費者的損失(我指房屋金額墊高),那麼建商確實應該要有動作。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6/3473340?list=list

日製制震器數據造假 初步清查6都33件
2018-11-10 21:49:01中央社 台北10日電

日本避震裝置大廠KYB與川金公司接連承認數據造假,內政部營建署展開清查,初步比對結果,6都共有33件,除原設計結構技師已過世的10件外,其餘建築物已經專業技師評估安全無虞。

日本KYB株式會社與川金株式會社10月接連承認數據造假,台灣也中標,營建署徹查兩家公司產品於國內使用情形,經比對各縣市政府回報與兩家公司提供資料,截至9日止,共有33件資料吻合,包括桃園市1件、高雄市2件、新北市5件、台南市9件、台北市11件、台中市5件。

營建署表示,其中有10件原設計結構技師過世,尚在協請相關專業技師公會協助確認安全性,其餘23件均已經專業技師評估安全無虞。

不過,在目前已回覆的17個直轄市、縣(市)政府及9個特設主管建築機關中,仍有10個縣(市)及特設主管建築機關提出的資料與日本兩家公司提供資料比對不符,仍待進一步交叉查證釐清。

已確認轄區內完全未使用該兩家公司產品建築物的主管機關,包括基隆市、新竹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花蓮縣、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玉管處、陽管處、雪管處、台管處、海管處、南科、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屏東農科園區等。

營建署表示,川金株式會社已同意由國內代理商劦承精密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窗口,KYB株式會社則承諾將由日方公司在台灣成立單一窗口,協助說明及後續事項處理。
看名單不少在地知名龍頭建商,為什麼到現在才被揭穿?八成牽涉到政商利益結構。
Soul73213 wrote:
看名單不少在地知名龍(恕刪)



有幾個建案還在賣 XD

廣告打很大。





http://www.ibtmag.com.tw/new_article_mobile.asp?ar_id=25838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