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回不去了! 民國63年賣房廣告 新莊11.5坪只要7.8萬


蒸蒸日上,日上蒸蒸 wrote:
教師40元

那時沒什麼人有薪水...(恕刪)


1936年, 台灣米價每公斤約0.15元台幣, 也就是教師一個月可買267公斤白米.

2018年, 每公斤米約64.3元, 267公斤米折合現價約17168元.

是有點少啦, 不過還是過得去啦.





A辣愛怕跑 wrote:
民國65年考進國立...(恕刪)


您過獎了!

其實那年已開始大學增量,就當年的甲組(理工)錄取分數,六科平均50分就能錄取(女生更低,因當時靜宜只招女生),55分就能進國立大學(師大工教),60分國立工科,65分台大,70分前二志願。
真能叫菁英的可能是柯P那行,得要85分才行,不過我們自我解嘲過:60分的工程師弄錯只要重開機,85分的醫師弄錯就沒機會了。
KingDavid520 wrote:
大致上沒錯 補充二...(恕刪)


大大的自助餐價格沒錯的話應該是陽明山或淡水那邊的,聯誼時去那邊見識過,我那間坡上的,65年時的"套餐"- 兩素一葷一飯是8元,大考前進補一下炸雞腿飯15元,不過逐年通膨,畢業前一餐12~15元了。
不過當年大學生"謀生"不難,一個家教,每周兩天,一次三小時,就有1.2K,兼兩個家教,寒暑假打個工,省著過已不用跟家裡拿錢了,只是那時國立大學還有教育部的全額補助,沒有自籌經費的壓力,所以教授們對學生很有要求,砍人絕對不手軟,常聽到被砍到一班剩一兩人的,下學期照樣開班(在下這個"大班"-40人曾有過一學期三科當了91人次,其中一科的教授,考試時他在去美研討會的飛機上,然後叫助教試券考完直接寄美國,他改完成績直接報教育部,連說情空間都沒有),所以絕不會出現"副業壓正業"的情形。
我覺得用這個報紙看有啥意義
我看到還有人房貸利率1%算昏倒

那時候每家都快吃不飽了 還能買房 都是大戶才有 還有當時利率 不管任何東西都是20%以上 哪來的1% 你慢慢想

要怪怪自己嫌東嫌西 這個世代有人就是可以買房 是問自己你同年或同學有誰買房就樣就好了

我自己也是靠自己買房 台北買不起 就買別的地方

以那個時間點我回想一下


化成路大約46地坪2層樓透天廠房,總價不到110萬

那時頭前重劃區,農地是一分地多少錢再賣的,不是坪

副都心會積水像沼澤,連種稻跟蓮藕都不行,很少人再買跟賣


不能拿以前跟現在比


neo0805 wrote:
以那個時間點我回想一...(恕刪)


都沒有人比貸款利息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