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總價1、2千萬的房子為何大家都很敢下手(非討戰,純好奇


lucifer076 wrote:
真的住台北都是月入20、30萬嗎? (恕刪)


當然不是啦, 以目前台北的房價, 住在台北買得起的人有兩三成就了不起了.
沒有那麼多有錢人啦, 要不然就不會是這種成交量了.

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能住在台北? 這是因為買得早.
四十年前一間30幾坪的公寓只要60-70萬, 現在同一間要價1600萬, 新屋大概三千多萬.
也就是40年來房價上漲50倍, 但是薪水漲不到三倍.
40 年前很多外地人可以在台北成家立業, 現在就不要想這麼多了.



bbp408 wrote:
到處都有滿坑滿谷,年收150w的新人.
那這兩三年的成交量是.... ?


這位喜歡誇大喔..又變成滿山滿谷了

另外成交量正常些不好嗎?

少了投資客炒作..有需求有能力就會買很好啊(就像小弟我..)




cuteyu wrote:
也就是40年來房價上漲50倍, 但是薪水漲不到三倍....(恕刪)


台灣薪水40年漲不到三倍, 網路真是一個快樂的園地.



牛奶伯 wrote:
台灣薪水40年漲不到三倍, 網路真是一個快樂的園地.



我在查了一下, 我的數據確實有錯. 不過要以平均薪資來看, 而非最低薪資.

1980 平均薪資 8,800. 2017 平均薪資 48,790.
也就是薪資成長 5.5 倍, 但房價上漲 50 倍. 也就是現在受薪階級買屋壓力幾乎是40年前的10倍.

資料來源如下.
http://statdb.dgbas.gov.tw/pxweb/Dialog/varval.asp?ma=LM6201A1A&ti=%A8C%A4H%A8C%A4%EB%C1%7E%B8%EA-%A6%7E&path=../PXfile/LaborForce/&lang=9&strList=L
cuteyu wrote:
我在查了一下, 我的...(恕刪)
用全台灣的平均薪資來買台北的房子?會不會想太多了?鄉下不用1600萬你要買?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肯定沒有機會!

cuteyu wrote:
1980 平均薪資 8,800. 2017 平均薪資 48,790.
也就是薪資成長 5.5 倍, 但房價上漲 50 倍. 也就是現在受薪階級買屋壓力幾乎是40年前的10倍.


1980年迄今房價漲50倍? 這數據怎麼來的?,網路上隨便找也沒有啊..1980年代抽籤的南港國宅中籤等於現賺1百多萬.(為一般住宅售價的一半)...所以現在南港一間至少1E?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5972952863.html




如果房子是自由市場的話,價錢跟所得沒關係,跟供需才有關係,所以不用把房價跟所得掛在一起討論。

台北市剩的精華地少,新房子推案量少。那幾戶新房子的價錢就由買的起的少數人出價,所以當然高,出不起的人賺多少跟房價沒有關連。大家都想搶北市的新房子,就是貴。

新北市的推案量大,淡水的新房子就是1字頭,偏遠的地方一堆新蓋的房子,慢慢選,沒有人跟你搶。

結論就是要在台北市買房子,不用討論大家賺多少,全看金字塔頂端的人供需。我記得2007、2008年金融海嘯過,帝寶有掉到1坪100-120萬,還賣不掉。整個台北市用現在的價錢來推大概打6折,關鍵還是供需。

要不然就把房子改成非自由市場,政府蓋像新加坡的組屋,價錢及買賣規則由政府決定。話說,新加坡組屋便宜,(以台灣的所得還是貴,而且不是台灣人在新加坡工作,就有組屋。)但是高建材品質精華地段的非組屋還是貴阿,這就是供需,自由市場。

自由市場有一句話,市場永遠是對的!其他嘴砲分析有用嗎?

但是一旦政府真的要搞組屋,台灣的錢一樣大量外逃,經濟會震動一陣子,全體國民要承受這種衝擊,包括幣值、物價、薪資...等,整體生活會不會更好?我覺得要震動個20-30年,動搖國本,哪一個政府敢試試看?

ltelung wrote:
1980年迄今房價漲50...(恕刪)


我是以知道的物件去比的. 同一間公寓, 30幾年前買 60-70萬.
如今同一公寓開價 1500-1600 萬. 類似坪數大樓開價都在 3000萬以上.
你覺得有沒有 50 倍? 就算打個折扣 40 倍, 對比同一時間內薪資漲幅.
你當真覺得現在台北市房屋真的是給受薪族買的?

u8511821 wrote:
如果房子是自由市場的...(恕刪)


總之, 台北市的房價是當成投資財, 才能有現在的價格,

所以要預測未來房價要從投資角度而非甚麼居住正義.

我只是回答樓主的問題而已, 因為樓主以受薪階級的居住需求出發, 好奇為什麼有人買.

我的答案是, 現在這房價本來就不是賣給受薪階級的, 至於他現在看到住台北的人,

很多是多年前就住進來了, 就這麼簡單.
lucifer076 wrote:
<< 總價1、2千萬的房子為何大家都很敢下手(非討戰,純好奇>>

因為說"經濟行為不是可以用理智量化的"的學者,得到了諾貝爾獎。

因為可以貸款。雖然頭期款只是買個權利罷了,但是以小博大本為人性。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