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要發展軌道車輛及軌道工程技術,更是笑掉大牙了,公車的保護及公車業者的購車補助行之多年了,可有自主公車出現?不過就是出現一堆車體打造工廠而已,還是技術不入流,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土法打造廠而已。更說用關梲保護幾十年的"汽車工業",到現在只能是人家的衛星製造廠,還是自製率不過半,關鍵零組件無能為力的那種。砸這些錢就能"自主軌道車輛製造及軌道技術自主",不過又是在重複先前的錯誤而已。
上面的狀況,所謂百里侯濟濟的政黨不會不知道,那為什麼不能循序漸進跟踏實地來推廣大眾運輸,面對技術欠缺的現實?看起來絕對不是交通專業跟財政認識不清就是了。
FUR4ANKU wrote:
什麼前瞻? 只是一些簡單的軌道基礎建設而已。
還不如一兆五千億拿10%,1500億出來買一台300萬的無人駕駛Tesla,買它個50萬台。
再用經費成立無人駕駛技術工程研發團隊,搭配50萬台政府的無人車,把軟體優化到世界一流。
每個都市都配他個幾萬台,連偏鄉都有。
每台車都是晚上充電,把離峰浪費的電力都儲存在車子內,連gogoro都不用了。
50萬台電動車代表減少的是汽油車,還可以減少空污
然後政府帶頭開發全民電子支付,只要手機就可以叫車/付費。
有了這樣的配套,台灣才有望發展出世界頂級的無人駕駛系統/車輛,並且用新科技帶動其他就業
甚至整套輸出其他國家 (youbike)
也許未來台灣會成為世界第一個完全自動化駕駛+全民電子支付的國家,這樣才叫做前瞻吧?

有想法!真希望您是主事者...
以台灣人口稠密度,我覺得垂直起降的空中短程飛行載具也值得政府投錢開發,空域畢竟可重疊很多層來分配東西南北向航線,而且空中狀況單純,只要每台飛行器互相感應甚至比地面狀況少,而且這些飛行器可在必要時變成雷達都很難偵測的做戰武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