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e999 wrote:華人房東太貪心其實...(恕刪) 你太天真了台灣房東才是最佛心的萬年租金不漲台灣買不起房的 至少租得起國外房東都企業化了 每年固定漲租甚是聯合壟斷租金行情你不租就快滾我在美國租兩房一衛 一個月要六萬台幣懂?
micli1973 wrote:基本上越老越需要醫療...(恕刪) 所以你的意思是除了台北台中高雄,其他的醫院都不能去?會死人???還是在台北看醫生就不會死?還是台北看醫生不用錢?既然都住院(住在醫院)了,(不是最後到養老院就是住在醫院,住鄉下身體說不定還會恢復得比較好)這時候還需要房子幹嘛?準備等死被兒女拿走或被政府收走而已
原來有人認為終其一生勞碌買房就是為了老來就近看病, 那不就應該先買架私人飛機, 該科權威醫生到哪就飛到哪才能得到真正的醫療資源? 話說台灣醫生不是每科都是世界權威對吧我選擇一路走來快樂過活, 身心健康, 寧願死而無憾也不要死不瞑目, 是不是用得到地球上最好的醫療我不在意, 因為我買不起飛機也知道醫生不是神也不知道哪天該走.如果今天是最後一天, 我沒有遺憾micli1973 wrote:基本上越老越需要醫...(恕刪)
mrpunk wrote:你太天真了台灣房東...(恕刪) 你確定?我連漲了五年的房租耶今年簽約還要再漲一次因為台南的房屋稅增加了所以已經預告房客今年要再漲1000我是不知道你的房東為什麼那麼佛心可是可以漲房租我一定漲這位不租一堆人等著租
買房的人觀點主要在於擁有房子才有自己的歸屬感、老了不用擔心租不到房子云云。以我來說,退休前工作地點的需求跟未來退休後的需求肯定不一樣。以雙北來說,當房價所得比高成這樣時有必要讓可支配所得因房貸而大幅減少到其他生活開銷嗎?反之,有其他人說不若將房貸改成購買國債、穩健型股票、基金保險,退休後再到鄉下買塊地、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就好。我蠻贊同之前某篇文章所講得:孩子不會記得父母為了買間好的房子有多辛苦,只會記得為了辛苦背房貸而常加班不能好好陪他們的童年。"家"的價值不在那張薄薄的產權證明,而是家人在這空間共同生活、一起創造的諸多回憶。此外,當買房之後也代表未來工作選擇的很多限制。我個人是覺得沒必要以替下一代留個房子,減少奮鬥作為在臺灣買房子的理由之一。因為與其在臺灣辛苦背房貸而少了對子女教育的一些投資,不若想辦法讓下一代有能力在全世界都有能力找到份好工作,不用受限留在臺灣領這種低薪更為務實。臺灣真的是個適合退休、養老的好地方(好山好水的自然人文環境),但卻不是適合職涯發展之處(受限於國際政治環境)。長遠來看,就算沒要往國際或大中華地區發展,但也沒必要因為工作需要而去背負超出能力的房貸。當房價合理、對生活品質也不會產生排擠作用時,我會考慮因工作需要而買房。不然在居住需求可以被滿足的情況之下,買房子並非必要。同時在租房已經可以登記戶籍情況下,所謂的剛性需求是否一定要買房才能被滿足?更甭提隨著臺灣人口結構老齡化之後,若房東對老年租屋若不友善是否會立法加以制裁或處罰都猶未可知?此外長照機構、社會住宅等措施,為了老了之後租不到房子的理由將更薄弱。最後,我不會想買還在虛坪制的當下所設計出來的建案。務實個性使然,豪華的大廳、圖書館等公設對我一點吸引力也沒有。偶而有這些需求去公立圖書館、游泳池就好,為何要花大錢買門面,讓自己房貸背的更辛苦?在人口紅利消失、需求減少的當下,可以先租房轉投資等房價修正完畢或是長期儲蓄到退休後再到鄉下買房是我比較建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