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擔心老了會沒房子租 或房子會太貴會不會太可笑

Johnny_depp wrote:
命題:北市的大規模公...(恕刪)

以往也是供給量遠大於需求量吧
只是你蓄意忘了空屋率/數已經頂天的事實
看來你的經濟學沒學到囤貨(奇貨可居)這回事啊!

經濟學第一課供需決定價格一定先說前提是假設物品生產出來就銷售
壓根沒有算到會有房子還沒生產(預售屋)就先被投資客攔截這種事
由此建商(生產者)先以較低的價格預先銷售一定量給特定人拿回成本
剩下才是決定好價格拿到市場銷售創造利潤極大化
當然囤貨是完全可能恐慌性釋的~這才是重點
要怎樣才能造成恐慌性釋出咧?
我已經講到沒口水了就省省吧
豪哥大 wrote:
以往也是供給量遠大於需求量吧
只是你的經濟學沒學到囤貨這回事啊!

經濟學第一課供需是假設物品生產出來就銷售
壓根沒有想到會有銷售前就先被投資客攔截這種事


豪哥說實在您寫的每個字都都看的懂
一句話組合起來很勉強可以懂

但前後句連接起來就有點混淆了
再對照回原問題就更搞不懂了

1.過去幾年北市應該是價量上揚吧, 同意吧? 這個較無彈性短期需求及供給曲線也都可證明, 結果也滿足價格上漲

2.北市供給量應該沒有遠大於需求量, 如果有, 那價格不就上不來?


所以偶是幾乎看不懂您在說啥



3.接著, 囤貨是要論證什麼? 過去北市價格上漲嗎?

所以現在是要倒貨傾消來破壞價格嗎?

4.投資客不出貨, 所以政府自己製造或來倒是嗎?




5.承上, 假設政府還可能需要一次性的倒出多少貨, 這也是偶前面不斷強調的量不知道要多大, 才有可能影響價格
(至少要超過新北合宜住宅的量)

6.且這個貨, 不能分太散出, 不能部分出, 一定要一次性的大量出.

問題有一點在這, 敲定地點3年工期(抗議期先不管), 預期心理這時就會產生, 但對周邊房價會產生什麼結果不知
桃園私立高中夯 公立高中嘆無人

桃園市議會於今(17)日,於第3次定期會市政質詢中,市議員萬美玲針對市立高中因少子化問題面臨缺班的情況,反觀私立高中卻被搶破頭,這種教育資源落差的問題,市府應該設法平衡。
市議員萬美玲指出,公立學校因少子化而減班,但私立高中競爭卻非常的激烈,以102年為例,國中生尚有7萬3千多人,但到了105年僅剩6萬3千多人,族足足少了一萬人,換算成班數等於少了85班。相對的,也表示公立學校會受到私立學校強烈的挑戰。
市議員萬美玲更指出,以私立高中錄取率來看,如復旦中學錄取率僅22%,振聲中學、治平中學也都不到40%,呈現僧多粥少的景況。反觀市立高中,由於缺乏資源與私立高中競爭,市府實在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援,以供學子有更多的選擇。
市議員萬美玲沉痛指出,12年國教最終以會考定終生,實為失敗政策,家長與學子都只能面臨與承擔,應該給予公立學校老師校長更大自主空間,一如同私立學校所標榜的關心輔導,她說,有七成家長看在學校的升學率,但有三成家長看在是管理與學風。
市府回應表示,桃園市公立高中職競爭力已逐年提高,模擬分發正確率也高達七、八成,但部分明星私立學校升學率較高,因而吸引學生就讀,確實是長年以來逐漸形成的趨勢。市府正逐步推動「高中社區化及優質化」目標,未來市府將提供市立高中職更多資源,努力提升校園環境,也請教育局研擬,放寬高中職校長治校的裁量空間,加強學校競爭力。

看一下,才三年而已,就少了一萬的國中生,以後真的是想要求人來讀了,
那房子呢?短期還看不出來,但是大學附近就很明顯了,
尤其是供過於求的出租學生套房,不過還是有可能M型化發展的,
少子化問題是一個世代一個世代嚴重,更甚者說是兩個總統任期比就很明顯,
所以到2024年時就更明顯,就算房價不跌又如何,只怕的是死屍經濟,
沒有成交量只有等不到買方或租客的屋主,就算想賣也賣不掉想租也租不出去,
而且國家財政越來越困難下對持有稅最終一定會痛下毒手的,
原因無他,一個都跑不掉的,這時會崩盤嗎?不會,為何?
國家也怕,屋主也怕,與其這樣不如就擺爛撐著吧,
有人買股票放到變壁紙的,房子是不會啦,
只是會放著養蚊子而已。
scott9282001 wrote:
現在就空屋一堆了,不需要到30年後,但是你不會想去那麼偏遠的地點住。多數人還是只願意窩在市區。買不起租房了。只要有人願意
但是鄉下的市區繁華得那條街路透天也都超過1000萬了。但是250萬的中古透天在哪?其實只離市區5分鐘車程。
大家都這麼神算。可以預測30年後的狀態。連明年會怎麼樣都沒有人可以正確預測,這些網友都好厲害呦。



突然覺得01很多人 的回復就是 看別人的段落 不管是否看的懂

本文=討論老了沒房可租 討論 弱勢群體

老了還會租 就是沒錢 沒錢就是往越便宜的地方住 沒太多選擇

老房子一樣 地點差 房子老舊的 一樣命運 對於租金價格 對於對像 沒有太多選擇 除非房東本身有錢

原來我說 30年後 房子會老 人會老 是需要預測的 而且是好厲害 哪我只能謝謝你了
Johnny_depp wrote:
豪哥說實在您寫的每個...(恕刪)

人家都看得懂就你一個看不懂我也愛莫能助了
豪哥大 wrote:
以往也是供給量遠大於需求量吧
只是你蓄意忘了空屋率/數已經頂天的事實
看來你的經濟學沒學到囤貨(奇貨可居)這回事啊!

經濟學第一課供需決定價格一定先說前提是假設物品生產出來就銷售
壓根沒有算到會有房子還沒生產(預售屋)就先被投資客攔截這種事
由此建商(生產者)先以較低的價格預先銷售一定量給特定人拿回成本
剩下才是決定好價格拿到市場銷售創造利潤極大化
當然囤貨是完全可能恐慌性釋的~這才是重點
要怎樣才能造成恐慌性釋出咧?
我已經講到沒口水了就省省吧


您的預售屋銷售流程補充說明偶還是沒理解跟問題的關連

您是假設, 有一天, 不是過去現在發生過的

有一天, 北市所有人的房子全部會拋出來賣?

那現在及過去不是?


啊!另拋出來賣, 價格會暴跌? 啊!現在及過去不是也三年在賣了, 偶是還沒看到北市房價暴跌的狀況.


所以問題是出在"量還不夠"嗎?

(您確定不是在說賣股票.......)

豪哥大 wrote:
人家都看得懂就你一個看不懂我也愛莫能助了


偶資質較差, 當然歡迎版友幫忙解釋一下.

Johnny_depp wrote:
北市所有人的房子全部會拋出來賣?


版上當然有多北市的有房族及多房族


請問版上您在北市有多房的版友們, 請問什麼樣的狀況, 政府政策, 或任何您的預測或觀察

會讓您將手中的多房, 恐慌的倒貨出來, 價格也不管, ?



豪哥冒似有辦法, 不過偶還沒理解!
如果要用長期以來房市的需求大於供給造成價格上漲來說也無不可
只是這樣的需求內涵就是剛性需求少而投資需求多
目前房市基本只剩剛性需求幾乎沒了投資需求
供給量目前建商新建的少了可是卻有一大塊卡在囤貨裏
囤貨者因利率低也不怕擺著除非有一大批"競爭對手"低價殺出
*這裏的對手指的不只是"都更銷售"的房屋,"社宅出租"影響到剛性需求當然也算
*一個區域都更辦成後建商,原屋主,政府都在賣房子可精彩了
所以我才說蔡總統關於區域都更+社會住宅拜託了


至於下列這個問題:
請問版上您在北市有多房的版友們, 請問什麼樣的狀況, 政府政策, 或任何您的預測或觀察
會讓您將手中的多房, 恐慌的倒貨出來, 價格也不管?

我代表包租公/婆回答您
長期,專業的包租公/婆房子沒欠銀行錢(其實當初就沒借),房價起伏根本不是關心重點
包租公/婆只關心租金收入,故嚴密觀察社會住宅興建地點會不會影響自己
不過目前看來北北桃已知的幾乎都在重劃區兼鳥不生蛋的地方
所以...就甭說了,凡是手上物件能近捷運,學校,市場的都是完勝
要把房子一股腦恐慌性倒貨這種事除非"通通"租不出去吧

至於投資/機客我是沒立場說明什麼啦!
不過想來如果槓桿玩很高就一定會設停損點
只要房價一但跌破警戒線見壞就收趕緊出貨(是不是賠還不一定)
做生意需要深思熟慮沒有恐慌更沒硬撐的道理
生意人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價格都不管的啦!

不出租也不銷售買房當純欣賞兼鋪錢睡午覺的低調人士我也認識幾個
不過這種人任何情況大概都不會賣房子~討論無益
sunhm wrote:
你的論述還沒有我提出的可笑啦!

左右民主國家最大的力量是在 "數人頭"!

不用懷疑,
總有一天會出現: 覺醒老人和老人福利黨萌

以後幾百萬張的老人選票難道可以小看嗎?




你的論述一點也不可笑,而且必然成真!!

我指的不是老人黨(不過搞不好真的會有),
而是要求執政者重視老人照護的民意,
不過這個民意主要不是來自於老人(因為人年紀大了真的會看得比較開),
而是那個時候的中壯年世代,也就是現在的大約15~40歲這批人.

台灣二戰後的所謂家庭計畫,大概自1960年代開始.
兩個恰恰好,一個不嫌少 這句口號則是1964年開始推廣,
把政府推廣期跟剛好是老么(上面生好幾個了,剛好生最後一胎)這些因素抓個10年的緩衝期,
跟現今社會現狀是完全吻合的,
現在40歲以下的(大概1975年之後出生的),
絕大部分他們的父母都只生兩個小孩,有些甚至只生一個.
再加上晚婚,生育年齡延後,醫學進步壽命延長等因素,
想像一下,這批人在他們五六十歲時,那種照顧父母的壓力有多大.

我舉個最誇張的例子:
兩個現年30歲,都是來自於小康家庭的獨生子跟獨生女結婚了,
比較不幸的是,他們這輩子沒有太好的造化,沒有成為大富之家.
25年後,當他們55歲時,
他們的4個父母大約就是70~90歲這個階段.
這對夫妻,要獨力面對4個父母從老化到往生這個過程,
不只經濟上,在精神,心靈上的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那時,老人照顧會變成顯學啦!唯一的政治正確!
誰喊的越大聲當選的機率越高.
廣建公立安養院......
獎勵多養老人,與70歲以上父母同住(須經管區及社工查核通過),
每養一名多幾分積分(申請各種獎勵用),養滿4名者政府優先配給社會住宅......
開辦助老貸款,父母仍在世時一律免繳本息,父母往生後自死亡給付中扣除部分,其餘按月攤還(但沒有強制性,可以賴皮)......
鼓勵企業提供員工托老福利服務,「僱用受僱者二百五十人以上之雇主,應設置托老設施或提供適當之托老措施---。」
..................
..................
..................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