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nofenrir wrote:買在台北市就是保值就是爽買在其他地方就跟買車子一樣自爽而已 備份先!完全天龍人的想法,以井窺天。堪稱本日最好笑 如果民國61年有40萬現金的朋友,用這筆錢去買三重、蘆洲、永和、板橋、土城的土地,現在的價值可能不是3000萬,應該至少有10億、甚至30億都有可能 當年三重幫林家、蘆洲李家都是這樣發跡的,人家的財富何止一間仁愛路公寓,想買下整棟也是有可能的吧!
久坐電腦容易生病 wrote:小亮哥你活在以前,那時沒有萬物齊漲,把便宜的房子買到手,加上每支通告費,任何工作都容易上工,現在你不應該這樣說年輕人不懂事,你試試放手讓你小孩自己去吃苦,能不能存到上百千萬買房子OK? 70年代沒有萬物齊漲?我媽媽提到那時候的石油危機還心有餘悸第一次石油危機第二次石油危機
其實這是台灣第一次的階級鬥爭,鬥爭久了,大家就會各安其命,很多人就會知道,自己要去買比較偏遠的地方通勤到台北上班,韓國首爾,通勤一個小時半以上,兩個小時是很正常的,台北,光三十分鐘就受不了,人人想住市中心,其實有點沒道理。慢慢鬥爭久了,大家終究會發現,魯蛇就是魯蛇,溫拿就是溫拿,沒人會提翻身這件事。就算政黨輪替,投一些X代力量,也只是讓不同的人上位爽,自己還是過的不爽,選舉階級鬥爭分化的議題,就越來越難操作了。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