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什麼樣的人有能力入住4000萬的房子?


我不是當老闆的, 也不是什麼富二代,
夫妻兩人都三十出頭,
目前住的房子有點小(32坪),
所以2014年8月再買了一間4,739萬在大安區的預售屋,
原因是有計畫要生小孩,
想給家人舒適一些的生活;
甚麼房價未來漲跌,
不是我考慮的重點;
因為不想看家人臉色,
所以全都是我們倆自己付款,
因為明年完工後會加購一個坡平車位,
所以總價約5,000萬左右;
預計貸款2,500萬;
不要問我倆家庭年收入是多少?
雖然我不敢說很輕鬆,
但是每月本息不到家庭年收的1/3.
"不要用自己的口袋去衡量別人口袋的深度"
這是某房產專家說的;
我相信再不景氣的年代還是有人可以出頭,
比我更有能力的年經人還是有許多,
至少我周遭的朋友就有許多與我年齡相仿,
但成就遠超過現在的我.


rockpunkin wrote:
你幾歲? 為什麼買...(恕刪)


+1, 不能同意更多了。

頭期款才四百萬都要父母出了,還在那裏說三道四。
年收5.6百的夫妻其實也不少

認識不少夫妻都是醫生,就是這種情況

只是看錢要怎麼花

他們大多開個golf,最多買台BMW320. 有的還不開車.


可能你的情況是預期未來會更好..... 但是這種人不多.

不過如果父母是中產階級退休的,就請無視我的看法. 因為出發點差很多.

mike0001 wrote:
我不是當老闆的, ...(恕刪)
4000萬頭期1500其餘用貸款的那就是每個月還14萬左右
看起來好像錢很多,但是對於有收入的中小企業來講其實也還好而已
像我家庭員工了不起才五個但是光是每個月要付的貸款(沒車貸)
一個月少說也要25萬有,月收入也超過百萬付這些貸款措措有餘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只要是用貸款都是有不確定的那一天就是了
我也想什麼人會買4000萬的房子

一種是買2000萬現在昇值到4000萬,也搬不出去
一種是都更合建發配回去的,通常會賣掉,因為管理費太貴了

新買的
1. 真的殷實戶,高階經理人、專技人員、鴻海台積、早當教授的
2. 海外回來的,當年到大陸打拼的
3. 投顧的,這一批比較年輕
4. 因為老人家,所以變賣祖產三代同堂的
5. 因為小孩多,不得不買大間的,偏遠4000萬但很大間
6. 隨便買的,錢太多不好放,放一堆在房地產,比在股票一夜死光光好

唉,人不要比人
水人不一定有水命

mike0001 wrote:
我不是當老闆的, ...(恕刪)


2500萬貸20年,2% 利息計算,月付126741元
月付不超過三分之一
推估您的家庭月收入 有40萬以上

頭期款 2500萬,所以你們夫妻倆不吃不喝的存了五年存頭期款 (在此假設您不須繳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相信您是菁英中的菁英吧~
台灣能有這種收入的有為青年應該沒幾個
有機會歡迎分享您的成功人生給廣大鄉民參考
您的成功也是目前房地產大亨那些人講的,房子不貴,是民眾收入太少的最佳證明
大家都有您的收入,房子一點都不貴,還會一直漲吧~

是說,不知道 4739萬的預售屋實際坪數是多少,我好好奇喔
(小弟八年前在士林區買的預售屋是30坪+平面車位另計 = 900 萬)


依現況,如果都只有類似你們這種少數菁英能在台北市買房
房仲會先餓死吧~
cc31163 wrote:
我也想什麼人會買4000萬的房子

一種是買2000萬現在昇值到4000萬,也搬不出去
一種是都更合建發配回去的,通常會賣掉,因為管理費太貴了

新買的
1. 真的殷實戶,高階經理人、專技人員、鴻海台積、早當教授的
2. 海外回來的,當年到大陸打拼的
3. 投顧的,這一批比較年輕
4. 因為老人家,所以變賣祖產三代同堂的
5. 因為小孩多,不得不買大間的,偏遠4000萬但很大間
6. 隨便買的,錢太多不好放,放一堆在房地產,比在股票一夜死光光好

唉,人不要比人
水人不一定有水命

mike0001 wrote:
我不是當老闆的, 也不是什麼富二代,
夫妻兩人都三十出頭,
目前住的房子有點小(32坪),
所以2014年8月再買了一間4,739萬在大安區的預售屋,
原因是有計畫要生小孩,
想給家人舒適一些的生活;
甚麼房價未來漲跌,
不是我考慮的重點;
因為不想看家人臉色,
所以全都是我們倆自己付款,
因為明年完工後會加購一個坡平車位,
所以總價約5,000萬左右;
預計貸款2,500萬;
不要問我倆家庭年收入是多少?
雖然我不敢說很輕鬆,
但是每月本息不到家庭年收的1/3.
"不要用自己的口袋去衡量別人口袋的深度"
這是某房產專家說的;
我相信再不景氣的年代還是有人可以出頭,
比我更有能力的年經人還是有許多,
至少我周遭的朋友就有許多與我年齡相仿,
但成就遠超過現在的我.

說真的買這價錢的房子倒不是多難,或許發言的網友還年輕。到一定年紀,若職場順遂,到時就不覺得是多了不起的事了。

專業人員,就是xx師的,出來開業,不是在別人診所、公司領薪水的,45歲以後,不少做得不錯的買這價錢的房子是不必貸款的,有些還可以保留些現金在手上。

中小企業主經營得好的也不難。否則台北市一家仲介就有2000間以上,高於4000萬價位在賣,當然有人買。

不過若是靠自己賺的錢買這價的房子有個重點:不是年收入多高的問題,年收入高賺個一兩年就少了也沒用,要連續很多年。

我10多年前已在台北市買了,打算再買這價位以上的房子也有個2年以上了,但沒下手的原因有2個:

1. 普遍開價高過實價登錄3~4成以上,而且很硬。這版上的言論總是停留在買不買得起的說法,卻少有人說值不值得買。看喜歡就買,被貴個三、四百萬就算了,價差就是一台好一點的車子。現在這價位的房子要開到屋主願意賣,比實價多花千萬以上是最低消費。

有沒有錢是一回事,辛苦賺的錢願不願意這樣丟進去又是一回事。

2. 會花到這價也會做功課。我多年以前在台北市買第一間房子,就是用高於當年市價買的,因為屋齡新,屋況好。那時房價還沒這麼貴,買得起的人不少,一猶豫就被買走,只好多花錢先下手為強。

現在台北市已沒有超值的房子了,尤其是開價4000萬以上。在房仲網上這價錢的房子就算屋主願意比行情低賣,仲介也會要他們開高些先賣看看。

開高價房子吸引力下降,再加上已過濾大部份買家,秒殺情況已不復見。尤其是這兩年更明顯。去年底至今,若不是新屋整批交屋,實價登錄台北市這價位的房子,每個月就是50~60間的交易量。有幾千間在賣,賣個2年的一堆,誰願意追高?

投資客在市場活躍時,再貴也買得下手。現在房價太高無利可圖退出市場,重創中高價市場(在台北市4000萬只算中高價)。對買這價位自住客來說,不太可能之前沒房子,大部份很早就還清了沒貸款。

自己有得住又沒壓力,眼看自己看過的房子不降價,一兩年後還掛在那邊賣,更不願意追高。幾千間一個月賣幾十間有何好急的?又不是第一次買。

但是中低價以下就是另一回事了,你不買別人照買,因為買家多了。只不過101年後台北市交易量剩一半,去年底開始剩1/3,連中低價也不好賣了。


Johnny_depp wrote:
已經改觀了賣屋來看...(恕刪)


完全精闢!!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