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y3888 wrote:
假設兩位上班族的夫妻(30歲時結婚)
一年合計賺150萬
應該算是中上的水準了
工作25年
到55歲退休(雖然很多人到45歲後就失業沒工作了)
150*25=3750萬
假設買一間1500萬的房子
貸款20年連同利息一共需支出2000萬吧
3750-2000=1750萬
1750萬夠兩夫妻從30歲到老的花費嗎?
如果還有小孩的話...真不敢想像1750萬怎麼夠花
現在的房價看來只有老闆級數的人才買的起
不然就是有祖上的庇蔭才買的起
恕刪)
建議您不要用現金流計算,用總資產計算
20年後您有現金1750萬,不動產1500萬,總資產3250萬
甚至您可以再貸款8成1200萬出來變成2950萬,
所以你住房的成本其實是500萬(3750-3250),
500萬20年的平均是25萬,也就是平均每個月花了2.1萬租房
可20年後房子是資產(不是負債,房子跟車子畢竟不同)。
而且房子是您的,不用跟人租房。
不知為什麼,現在有很多人都認為買房了之後錢(現金)就消失了,
難道你買了房子之後以後賣掉沒有現金回到手上嗎?
你購屋時算成本,賣掉時卻變成價值為0?好奇怪的想法?
真正的購屋成本不就是真的付給銀行貸款端的利息而已嗎?
我能體會月薪不高的人買房會變得更痛苦(這是居住正義要討論的)
但覺得現在有很多人的想法都認為買完之後錢消失的說法,這個想法很奇特!
以股票的角度來說
你會去跟大立光(股價2785)說你2785太貴了,因為我要花278萬5才能買耶?這樣我買完之後現金會變很少耶。你太貴了!然後要求大立光股價最好跟票面價值10元一樣嗎?我的想法是你花了278.5萬元去買大立光,就有278.5萬元的股票資產呀!買了他之後並沒有因為現金變少你的總資產就消失了呀?
球球兔 wrote:
...夫妻收入一年大約450萬, 但他們覺得買超過二千萬的房子壓力就很大....(恕刪)
這答案簡單呀!
對「房子」的看法不同。
魯蛇眼中的房子是買來住的,一輩子了不起買1棟、2棟。
年收450萬,一輩子才養一間2000萬的房子當然覺得還好。
但請問魯蛇們,您家拖鞋、棉被會只買一套嗎?全家人共用一套、二套?
十多年前越南外傭在家裏幫忙,也對我家有不止一套棉被大驚小怪。
溫拿眼中的房產就像你看棉被,那是日常用品,是有需要就買的。
當棉被一套漲到十五萬,看你會不會嫌貴!
有需要就買?
一個人一個屁股,誰需要買那麼多房子?!
一個人一個屁股,你不也買了很多椅子!!!
買來當倉庫最常見,隔壁棟王定宇不就把別人對門的自宅當倉庫用?這很常見吧!還是你都把雜物堆家裏?
還有買來當車庫的、養重車的、養單車的。
還看過裝璜舊了,就買新屋弄新裝璜,直接就裸身進住。舊家也沒賣掉,舊家俱也留著,也沒打算出租,說租人太麻煩了,留著自用,到附近時午睡休息歇腳很方便。
還有為了停車位,乾脆在大樓裏買個產權,省得再找人租。一次還買七、八戶,就是想養七、八個車位。理由是朋友來好用,也有想要湊整數,只是想某區整塊停車位一起包下來,不想有外車停進來的。
其他像:
景觀好,買來當麻將間的;
這附近朋友多,買幾間打通,聊太晚就睡這邊,不用東區趕回西區。
附近治安不好,買一間新的。
甚至就老婆愛看房子,就讓她買吧。
各種令人咋舌的理由都有。
有機會和這群人在一起泡茶,你真的會發現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信不信,有遇過為了上廁所而買新房子的。
某營建小開,有小潔癖,有新案子他就會在附近買個小公寓,為的是「上自己的廁所」。案子結束,有的就賣了,有的就不賣。
要這樣買房子,一間2000萬當然會覺得貴。
要是一隻滑鼠6萬元,我不相信誰家會給女兒、老婆各買一隻。
別從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有窮人家家裏連台電腦都沒有,
而你搞不清楚家裏買過的滑鼠有幾隻,
同樣的有很多人搞不清楚自己房產有幾間。
意思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