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123344 wrote:
看不到希望的國家生育...(恕刪)
我六十七年次 我生三個了
一個五 一個三 一個剛滿月
只有兩個 每個月都勉強存幾萬
現在 就帶三個小孩 再請個看顧的阿e
幾乎 打平 >_<
我也還沒買房子..........
存幾百是有.....
作小生意 >_< 但很硬 在 破鄉下地方 很累 作水果的小生意
我只能說呀
多愛台灣!? 就去生小孩
我都很希望 嘴上愛台灣的 去努力生小孩 這代表很愛台灣
現在的人 愛自已比較多 所以都是生一隻 勉強兩隻
我也是很勉強 才生三隻的 因為一大堆客人都說 我小孩還混血的不錯 沒拐瓜劣棘
所以 我就 ............ >_< 好奇自已第三個是圓的是扁的
http://www.meipai.com/media/140176686 小三
http://www.meipai.com/media/142047492 老大 老二
沒感覺,覺得少比較好的人
看這個影片會比較有感吧??
以後老了就算住養老院也沒人照顧
甚至於沒人開養老院
出門坐公車?
沒公車司機
食衣住行諸如此類...沒有年輕人口的勞動力~~

《專家傳真》台灣人口老化的結與解
剪報來源: 工商時報
發表時間: 2013-05-28
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 2013/05/28
《專家傳真》台灣人口老化的結與解
【韓天德/英國羅浮堡大學經濟系博士候選人、劉名寰/中央大學經濟系博士候選人】
生育率低落是許多先進國家的共同課題,台灣生育率目前已是世界 最低,亟須各界積極作為以為應對。據統計,2010年台灣每對夫妻生 育數僅剩1.02,表示平均每對夫妻只生1個小孩,未及維繫人口零成 長生育數2.1的一半,顯示人口衰退危機已在不遠的將來。
經建會於去年發布估算至2060年的人口推計,數據顯示2060年台灣 自然增加率在 -8%~-14%之間,社會增加率僅有0.5%~0.6%,人 口將減少至1700萬到2000萬之間,扶養比將高達94%到100%。人口 數衰退,代表的是整體經濟需求的全面萎縮,以現在的扶養比約34% 來看,表示每3個工作年齡人口扶養1個非工作年齡人口,未來我們的 兒孫輩卻是每1個人都必須負擔扶養1個非工作人口,負擔將是現在的 3倍!
如果寄望經濟成長可以扭轉乾坤,將很有可能只是海市蜃樓的幻影 。人口減少所帶來的需求衰退衝擊,可能超乎大家想像。當生育率與 社會增加率皆低落時,社會的老化將難以避免。以聯合國的定義,台 灣在1993年就已邁入老年化社會,內政部的資料更顯示2017年台灣將 成為老年社會,也就是將有14%的人口在65歲以上,2025年更是每5 個人就有1位在65歲以上,邁入極度老化的社會。
可以預期,幾乎所有產業都將受到年齡結構老化的影響,老年醫學 、社會照護、老年社會的相關服務產業將首度享有需求大爆發的黃金 時期。根據筆者所建立的經濟模型推估,醫療與社會照護產業的產值 將會在2036年至2038年間達到巔峰,屆時產值是現在的2.5倍到4倍。 然而,依據經建會人口推計,台灣的人口會在2019年至2030年間開始 減少,也就是說最快6年之後台灣的人口將開始負成長。
人口負成長的影響極大,即便是醫療與社會照護產業也無法抗衡, 其產值在2036到2038年封頂之後旋即開始衰退,若人口減少的速度不 快,醫療與社會照護產業的產值至2060年仍會是現在的1.5至2.5倍, 但若人口數衰退極快,至2060年,醫療與社會照護產業的產值將僅有 目前的80%,顯示在極度老化社會中最有希望的產業,也無法免於人 口衰退的傷害。
年輕世代不敢生小孩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擔心經濟負擔過重、工 作無法配合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年輕人就永遠畏懼生養下一代。觀 察先進國家的作為,可以了解政府在很多層面可以實際減輕人民的養 育負擔,簡單歸納各國的鼓勵生育措施,有5個重點:1.長時間的帶 薪育嬰假;2.托育服務;3.養育津貼;4.租稅抵免5.育嬰協助中心等 。這些措施不僅適用於新生兒,隨著孩童的成長在各階段皆有不同的 配套措施,以德國為例,提供長達1年2個月的帶薪育嬰假,保母費用 可以減稅;日本則立法保障帶薪的育嬰假,眾多企業也積極配合;瑞 典更是提供長達1年半的帶薪育嬰假,而且父母雙方皆可請育嬰假交 替照顧,各區域皆成立育嬰中心,全方位的提供育嬰家庭所需的服務 ,包含育嬰技巧、心理諮詢、互助團體等等。降低移民的門檻以提高 社會人口增加率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新加坡便是透過移民改善人口 結構的國家之一。
除人口政策之外,政府的產業與教育政策,也亟需理解人口老化與 衰退的影響而積極應變;勞動力發展政策對人口老化也應有更長遠的 規劃,據筆者估計,醫療保健業的產值就業創造彈性為0.5,顯示未 來20年醫療保健產業的就業機會創造將相當可觀。
「預測未來」從不是簡單的事,人們總希望預見未來以便及早準備 ,人口老化乃至人口衰退對未來所造成的影響極其深遠,卻是少數人 們可以相對準確預知的事,實質鼓勵生育與相關政策的長遠規劃,實 需要我們政府更積極大膽的作為。
原文轉載自【2013-05-28/工商時報/A6版/投資理財】
相關連結: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0528000104&cid=1206
攝影攝影攝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