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用定儲指數利率加碼
所以很不一樣
以前的銀行利差賺很大
例如合庫這邊(網址請點)找到民國90年的基本放款利率7.615%
就如同前面很多人說的,版主那個對照表確實例子有點極端了。
尤其現在房價已經漲了一輪算是比較高檔。90年代的房價應該算是降之前來說相對低檔。
要努力向下 wrote:
1.頭期款不一樣.....(恕刪)
在30年貸款,不同利率、不同時間點之下,利用年金折現值的方式來試算"機會成本",其實不難看出,利率的成本是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當然,兩者之間的頭期款也不一樣,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準備那麼多頭期款的。
若以"guts"而言,現在人買房的機會成本可能高些(如實質所得倒退、頭期款變高、房屋價值變高),但若放大來看,假設是30年還款的條件不變之下,因為利率下跌,其實我們的機會成本與10幾年前買房的成本相差無幾。
若再以同樣前提試算20年240期繳款,那現在買的成本就高了很多(文中提到現在交通比13年前也方便所附帶的效益比較無法量化,但也是事實),本金利息與期數折現後的差異會很大!(你若能愈提早還款,當然省愈多)
再說的簡單一點,13年前貸款400萬7.9%利率360期每月還銀行29072元,13年後貸款800萬1.88%/360期每月還款29091元,(1.88%應該貸不到了,若2.2%/360期每月還款30379),兩者相差不多,只差在前者頭期款100萬,後者200萬。
這篇分析跟統計學無關係,完全是財務上的比較。還是強調屋主的假設前提,破壞這個前提當然是另外一回事,也許您不同意,但我覺得屋主很有頭腦,很有參考的價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