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台北的房價根本沒有泡沫!

好地段同好股票,下檔有限,其他地方的修正幅度,就見人見智
liankuan2003 wrote:
有錢人畢竟是少數中少數,占人口比例不到1%
難不成這些有錢人能把台北房子全買下來?


這是個 M 型化社會,整個社會人口數量跟收入是呈現類似兩個駱駝的山峰,
現在是整個右邊山峰的族群都在拼命買房子,深怕現在口袋有錢不買,以後自己的小孩會買不起,
結果原本屬於左邊山峰能買的房子,房價也水漲船高,造成他們買不起了,只能用租的,
"M型社會的右邊收入決定房屋價格,左邊收入決定房租價格",
貧富差距不斷的擴大,2005年58倍,2008年65倍,2011年93倍,因此房價不斷上漲。

讓房價下跌就要像治水,不能用圍堵,只能用疏導,
要把資金導引離開房地產到其他產業上,但如果經濟持續不景氣,而其他產業都無法賺錢,
那麼房地產的資金短期內還是不太可能離開。

自由的短毛 wrote:
第一次看到perah...(恕刪)


他向來是看多
不過這次真的被砲的很慘

上海 vs 台北?

可能他台北的房子比較多吧?
本人反指標超重,請勿跟單或對做,謝謝。

自由的短毛 wrote:
第一次看到perah...(恕刪)


猛個頭

大家有沒發現
在這個版一直瞧不起台灣言論的
好像都是空軍
而且很多都20來歲

你要我們這些40歲前後的人接受大陸超過台灣
真的有點困難XD
刻板印象太深了
他們很多都在起步中
真要追上台灣還要好些年

上海市容比臺北漂亮
所以上海比臺北進步?
原來城市是這樣比的噢?

只有台商去大陸開創事業
當大陸勞工的老闆
沒有陸商進來過吧?

某些人要一直唱衰台灣的原因
就是要證明台灣比別人爛
-->所以房價不能比別人高

我沒說錯吧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所謂一旦下跌,就會有強烈的需求進場支撐這回事,我是有點質疑.
不止房市,股市,金價都一樣.一個長期飆漲的商品,在反轉下跌的初期都有有某種程度的反彈.
原因就是高點忍耐沒買的的人,看到下跌了,認為機會出現.
"半年前買要多少錢,現在只剩多少...,現在買划算多了"這種心態是反彈的主因.
但若市場長期走空到冷卻,這種反彈就是短暫的.

房市走了10年的多頭,已經讓所有的人都認為,它就是永遠直線上衝的.
在這氛圍下,有錢買房子最保值,不管多少錢都買,已經是這段時期主流想法.當你的左鄰右舍有錢都買房子,沒錢也借來買,你很難抗拒.
但這畢竟是極大金錢投入才能推動上昇的商品,所以一旦巨額的金錢停止投入,動能消失,甚至是開始流出這市場.它就會反轉向下.
這趨勢一形成,不是誰想擋就擋得住的.1990年代的日本房市泡沫,牽扯進去的有多少富豪,政商界重要人士,在承受巨額損失的風險下,誰希望它向下.
畢竟這麼高的房價,擁有愈多的人就是財力愈驚人的,相對的影響力愈大.房價下跌損失最多有是這些有影響力的人,結果還是一路向下了20年.
日本政府會希望它跌個不停嗎?結果???

房仲最喜歡問砍價的人一句話:若是你有房子要賣,你會便宜賣嗎?
誰都不會.問題是:當你缺錢時,經濟壓力大到透不過氣來,或是整體趨勢看來是一直向下,哪由得你.所有的人過一手都只有永遠賺,那麼台灣的股市應該20萬點了.1300買的宏達電,你想不想賣1500?

2001年底太太的弟弟,在台北市捷運站附近看一間蠻新的房子,在我家附近,比起我稍早買的那間,屋齡接近空間大些,卻更便宜.
岳父母還在猶豫,是我一力勸要買,賠的機會不高.屋主在談價時都快哭了,說這房子他很想留下,住了幾年也很喜歡這環境,問題是缺錢,捨不的也不得不賠錢賣.否則短時間拿不到需要的資金.銀行額度滿了也貸不到了.
照現在的講法:1.若是你自己的房子,你願意賠錢賣嗎?2.這價錢以今天來說划算到爆,又在當時剛通車的台北市捷運站邊,還很新.有錢人怎不快掃起來屯?
當時附近還有一戶不小的新成屋,3房兩廳連車位不到1000萬,銷售小姐勸買都快勸到沒有自尊了,非常難賣.但已買了這間所以也沒多再考慮了.

是的,華人有土斯有財,有錢一定買房子.地只會少不會多,尤其台北市.2001年也是同樣的台灣人住在同樣的地方啊?以國民所得來說,也沒比較少吧?為什麼沒人這樣說?當初住台北市的都是白種人,想法不同嗎?
重點就是那時空頭走太久了,整體的氣氛就是買房子不划算,以後會賠.台北市當初跌得不多,但也差不多是2成了.

我當年在台北市買房子還被人笑:台灣的房市沒有好起來的可能了,有錢不買電子股,或是去聽聽電子公司的增資說明會,放進這些當紅的產業,多賺一些,買房子?再過幾年大家都要到大陸工作,台灣產業外移這麼嚴重,即將被邊緣化.一坪幾十萬的房子誰買?


或許有人會說:你看,長期看來房價最後還是漲回來了,是吧.所以更證明房價長期趨勢永遠只有漲沒有跌的鐵律.可是這是在跌10年後的事了,要抝得下去才有可能等到這波上漲吧.
這波長多頭走10年了,若是反轉,恐怕空頭一走下去少說也是10年.若是在整個房市的氛圍又回到1993~2002的期間,有多少傾盡全力把所有錢都丟進去,再大幅借貸的人可以忍耐這種感覺?
當然,或許台北的房市可以創世界紀錄的連走20年,甚至更久的多頭.這不是沒可能.未來的事誰說得準?這也不是不可能.2008年說房地產完蛋的人都被打臉了,是吧.

我只是覺得,任何推論房市漲跌的言論,都要用一個長一點的週期來看.用幾個簡單的原因來推論漲跌是很難準確的.





不買的話, 管他貴不貴,

一堆人嫌貴,可見一堆人想買, 當然沒有泡沫

abcpanadol wrote:
一堆人嫌貴,可見一堆人想買, 當然沒有泡沫(恕刪)


日本當時泡沫化也是啊
一堆人嫌貴
一堆人想買
最後越買越低...
本人反指標超重,請勿跟單或對做,謝謝。

perahia wrote:
猛個頭大家有沒發現在...(恕刪)


沒錯 台灣人 很土
以為都市新舊 = 先進
這根本就是土豪的邏輯..

全世界舒服的城市 加拿大 澳洲 瑞士 丹麥 義大利 法國 德國
一堆房子80年 90年 甚至500年
把上海當家...我也不能接受.. 很不舒服的地方....
那邊只適合去 爭權奪利..

其實錢賺到5000萬就夠了 沒必要在繼續爭下去~我覺得毫無意義
最後還是死 一堆有錢人 都癌症死亡 或是晚年活在病痛裡

我已經不追求更多的錢了
學習煮飯 種種花草 運動
住在美好的居住環境 才是我現在正在執行的
事業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ryang1212 wrote:
是的,華人有土斯有財,有錢一定買房子.地只會少不會多,尤其台北市.2001年也是同樣的台灣人住在同樣的地方啊?以國民所得來說,也沒比較少吧?為什麼沒人這樣說?當初住台北市的都是白種人,想法不同嗎?
重點就是那時空頭走太久了,整體的氣氛就是買房子不划算,以後會賠.台北市當初跌得不多,但也差不多是2成了.

我當年在台北市買房子還被人笑:台灣的房市沒有好起來的可能了,有錢不買電子股,或是去聽聽電子公司的增資說明會,放進這些當紅的產業,多賺一些,買房子?再過幾年大家都要到大陸工作,台灣產業外移這麼嚴重,即將被邊緣化.一坪幾十萬的房子誰買?



贊同R大的說法
2000年在上市建商上班,那時老闆麼想破頭也想不出,為什麼房子就是沒人要,公司股票也沒人要,而一些不賺錢的電子股卻可以漲到天上去,明明有些電子產業怎麼看就是不會有搞頭啊,不過在那氣氛下老闆也只能跟著丟錢進電子產業,連公司還沒成立,打著電子,網路的股條都可以賣到11 12塊還要用搶的,現在看來一定覺得不可思議,而那時潤泰大安區捷運站旁的新電梯大樓一坪不到30萬現在看來一樣覺得不可思議

有沒有泡沫.. 也不是樓主說了算..

通常泡沫主要的特徵就是: 多數人都相信價格合理.. 還會向上漲!!

去追高的人.. 等泡沫一破.. 才驚覺原來這就是泡沫..

幾年前.. 大陸上證指數漲到6000點時.. 連我家阿姨(安徽來的)都開戶買股票了.. 因為她聽說股票會一直漲到上萬點..

----------------------

說到上海對比台北..

總體來說.. 我覺得.. 上海一直快速進步.. 台灣卻牛步不前..

比硬體.. 不用比了!! 上海完勝.. 政府建設.. 資金投入.. 等等..

比制度建設.. 雖然台灣的制度形之有年.. 但大陸也不斷完善.. 上海改革開放力度不是台灣能比較的(上海自貿區都掛牌了.. 台灣立法院還在打架!!??)..

當然.. 台灣還有一點點優勢.. 就是人文素養.. 如:服務業品質等等.. 但隨著雙方人民生活水準差距慢慢拉近.. 台灣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了.. 以前.. 我們會說大陸到出充斥地溝油(隨著大陸餐廚垃圾場強制回收政策推出.. 上海地溝油問題已經大致解決).. 台灣商品有保障.. 每次回台灣都要扛一堆台灣食品回上海.... 這幾年.. 身為台灣人都汗顏啊!!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